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研究

2020-08-06 04:57
审计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审职能审计工作

2018年至今,审计署先后采取系列重大举措规范完善内审工作,高位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快速发展。本文以江西省某高校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审视新时代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进而提出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途径、障碍和解决措施。

一、新时代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2018年初修订出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重新定义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明确了新时代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为“监督、评价、建议”。其中,“监督”“评价”职能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基础,是“建议”的前提;“建议”职能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升华,是对“监督”“评价”的利用和发展。

二、新时代内部审计能力等级定位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研究基金会(IIARF)正式发布的《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研究报告》将内部审计能力模型分为五个等级,即初始化、基础级、整合级、管理级、优化级。初始化等级为非正式或非结构化审计,是对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审查;基础级指合规性审计;整合级以咨询服务与管理审计为主要职能;管理级要求以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总体保证作为主要职能,首席审计官直接向最高权力机构报告工作;优化级内部审计被视为变革的主要代表,内部审计活动的权威性明显增强。

比对新旧《规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可知,新《规定》赋予了内部审计职能新要求:在审计内容上,特别强调了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开展审计;在审计职能上,强调客观,并增加了建议职能;在审计目的上,定位于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将审计高度从微观层面提升到宏观层面。比对《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研究报告》,新时代内部审计能力等级定位于第四级“管理级”。

三、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内部审计服务于高校发展规划、战略决策的能力。

以江西省某高校为例。该校决定近四年重点实施学科建设、服务区域贡献、基本建设等七大攻坚战。其中基本建设攻坚战要求学校三大工程项目力争2021年底全面建成,总投资30亿元。因此,近四年内该校内部审计部门将围绕和服务于三大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学习调研、遴选实施主体、确定实施方案、开展审计实施等一系列工作作为工程审计重点。三大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包括招标审计、造价审计、付款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四类。其中:工程预结算、工程进度款审核实现了“监督”职能;招标审计、投资完成额跟踪和超标红线划定实现了“建议”职能;内部控制审计实现了“评价”“建议”职能。短短一年时间学校开展工程新建及改造项目30余项,该校内部审计部门及时、准确地完成工程预算审核,为项目顺利开展、提高工程投资效益起到积极作用,实现了“监督”职能。

(二)关注热点难点,审查学校政策的落实效果,切实提高内部审计成果的层次水平。

对关键事务、关键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需积极引入专项调查研究等非传统审计方式。该校计划有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程,促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推动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种智慧型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校园。该校内审计部门以此为契机,开展“审计离线作业及数据分析需求研究”项目,融合智慧校园大数据建设,开展离线作业系统、跨部门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即融合学校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建设,采集计划财务、工资薪酬、基建维修、招标采购、水电管理、门禁收费、经营服务、继续教育等领域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从中开展数据分析调研和探索大数据审计方法途径,识别和防范风险,实现了“评价”“建议”职能。

(三)“治已病、防未病”,抓住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点和风险点,提升高校内部控制科学性、合理性。

工程预结算审核为工程审计常规工作,在审计报告中大多以造价审核情况为重点,造价以外的问题很少反映。该校内审部门纵观已审的工程资料,发现学校的工程建设项目在项目立项、资金使用、招标投标、工程变更、工程交付、建设周期、工程审计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以此作为审计项目立项思路,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调查,通过揭示问题、识别风险、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及建议,督促规范立项、招标、施工、竣工、结算、决算等环节业务流程,促进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健全性和有效性,助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实现了“评价”“建议”职能。

(四)通过借势借力和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

审计整改为审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审了不改审计作用只是一纸空谈,审计职能无法发挥,屡审屡犯与再审再犯都是审计整改不到位导致的,因此,监督与促进整改应有效协同。审计署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司指出:加强审计成果运用,明确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高校落实整改巡视和审计发现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的整改机制,单靠内审部门力量效果较差,要协调组织人事、督评等部门督促被审计方整改落实审计发现的问题,合力联动破解审计整改落实难题,借势借力促进审计成果运用,实现“监督”职能。

四、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发挥保障体系构建

审计障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制约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发挥。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各障碍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建立了“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发挥保障体系”。详见表1。

表1 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发挥保障体系

(一)制约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作用的障碍。

高校内部审计障碍主要表现在为:一是审计地位低,被审计单位配合力度差。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的资料提供不及时、不完整,审计开展不顺畅,工作进展慢,审计效率低下,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二是内部审计人员之间、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对内部审计职责和作用认识不统一。三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面不适应新时代审计要求的发展,要做到审计全覆盖难度较大。新时代内审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具备会计、工程技术、现代管理等相关知识,现有的审计人员很多是从学校其他岗位转过来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欠缺,专业能力有待提高,专业人才招聘难。四是审计手段相对落后,与每年较重的审计任务不匹配,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二)阻碍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作用的解决措施。

1.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一是建议省审计厅、省教育厅、高校内审分会等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采取有效措施高位推进审计全覆盖;建议省教育厅适时修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高校内审职责。二是内审部门自身要完善机构、人员及制度建设,适时成立审计委员会,提高审计工作地位;做好文件废改立释工作,根据审计署文件适时修订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出台《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办法》等文件制度。

2.从审计手段上解决。一方面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科技强审,采集审计电子数据,探索业务、财务数据分析方法,促进“业财融合”和绩效评价;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统筹建设审计线下作业系统。利用审计工作系统规范审计业务流程,着力加强审计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积极稳妥地报告审计信息,保障审计质量。

3.从审计队伍建设上解决。一是省审计厅、省教育厅、内审协会应加大力度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高校内部审计指导、培训,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二是高校审计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习平台,通过集中培训、以审代训、交流研讨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干部培训;三是积极参与省教育厅审计项目,参与省、市内审协会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参加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大数据审计调研,激励干部在审计业务实践、审计理论研究、现代审计技术应用方面成为业务骨干。

4.从审计资源上整合解决。推动审计资源整合,积极争取审计机关的支持和指导,着手建立校内审计专家库、校外中介机构库,拓展向社会力量购买审计服务的范围,提高购买审计服务的绩效,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同时借力校内巡察,提高审计效率。

5.从多维度宣传上解决。一是利用网页、微信平台多做宣传。二是适时召开审计工作培训会议,让各学院、各部门了解审计。三是学会“抓领导”,利用审计工作进点会等会议,通过校领导讲话提高被审计单位的认识力、配合力和执行力。

6.从沟通协调上解决。加强沟通配合,增强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提升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同时与被审计人员共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心理状态,积极争取被审计部门的理解及支持配合。

猜你喜欢
内审职能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职能与功能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