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湖北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和“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思路,2019年十堰市审计局不断强化统筹意识,整合两级审计机关资源,发挥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市县财政审计全覆盖一体化平台作用,抓实抓细“两统筹”工作落实,审计项目采取“1+N”、嵌入式模式,在常规财政、单位、业务大数据审计中对政府购买服务等近十项内容进行了套审,在审计组织方式上进一步推进市县审计全覆盖一体化,跨专业、区域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不断推动审计项目、组织方式统筹管理,加强审计信息和成果共享,实现了全市预算单位全覆盖。
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计划相结合,重点部门、单位、专项资金审计和全覆盖审计相结合,必审项目和选审项目相结合,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做到应审尽审、不留盲点。
将一般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列为必审项目,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实行中长期管理、多年轮审,关注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等,实现“四本预算”全覆盖。由市局牵头组成多个审计组,集中开展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政府四本预算的全覆盖审计。一般公共预算审计关注财税体制运行、财税政策执行、政府预算体系建设、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推进政府资产报告制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制度等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审计关注市本级土地储备资金支出管理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关注企业改制和解决遗留问题;社会基金预算审计重点关注市本级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情况。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政策执行、资金管理等,沿着资金流向延伸到使用部门、单位、企业和个人,查处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等重大违规问题。二是注重资金流向,在摸清财政资金拨付流程基础上,着力分析财政资金结存未用和拨付较慢的原因,找出阻碍资金拨付的症结,促进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三是突出绩效原则,探索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转变。
一是根据“六个稳”相关要求,全市开展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拨付进度情况,揭示和反映中央财政资金下达进度慢、时间长、资金滞留等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上报情况专报,由市财政局牵头对全市中央和省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整改,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办法。
二是关注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当好百姓利益的守护神。开展郧阳区2015年至2019年6月金融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官山镇2016年至2018年9月民生政策落实和民生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全市9个县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审计调查,实现对贫困地区审计全覆盖,揭露扶贫资金被挪用滥用、贪污侵占等问题,揭露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甚至失职渎职等问题,推动追责问责,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通过资金和项目双审计,揭示项目进展缓慢、资金管理不到位、建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建设。
依托财政、国土、社保等联网平台,通过事前年初预算编制预审、事中动态联网检测、事后全覆盖审计,继续推行“市县财政审计全覆盖一体化”,对全市预算单位财政、财务和业务进行全覆盖审计。
在该局对市直财务数据、外围业务数据、民生资金数据、财政四大系符、上下级单位和企业借用混用公车情况、单位老账户余额过大、房租收入应缴未缴税费、涉企资金情况等重点分析;结合2018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情况审计重点,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重点分析,关注超目录、政府未按规定流程购买服务等问题;结合市财政局资产清查情况,对市直资产管理进行重点分析,关注超范围配置资产、违规资产处置、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不合规等问题;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重点关注聘用和借调人员乱像、未按“三定”方案执行等问题。统等数据采集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已采集的2012年至2018年市直336家预算单位1398个账套数据,根据省审计厅下发的46个大数据分析模型和近几年十堰市大数据审计思路,开展预算执行、“三公”经费、公务卡、非税等总体分析,开展预算调整占比分析、向企业或个人大额转账、为非预算单位编制预算和安排经费、对非预算单位及未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借款和垫付财政资金、项目支出列支人员经费情况、市级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省专款执行情况的重点分析;对预算单位财务核算数据开展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政府储备物资账实不
近几年来,在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审计全覆盖等审计项目中,采集“1+N”、嵌入式等模式,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资金等进行套审,实现了一审多项。
一是强化嵌入式模式。在财政审计、国家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多类多个审计项目中,按年初计划安排,将某一项审计内容作为必审内容,项目结束后由各个审计组按要求提交给项目牵头科室进行汇总,全方面多维度展示某一类审计问题。
如今年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审计,在财政审计、经责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等将项目资金拨付、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涉企保证金清退等情况作为监督重点,着力推动涉企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
深化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认真抓好2014年度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计划编制和实施。加快推进汀溪水库群至翔安原水输水工程、官浔溪中上游河道治理工程等14个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项目执行入手加快资金兑付。对财政指标、国库支付、总账、单位财务核算等数据进行关联,从资金、财政局科室、预算单位、项目等多层次开展预算项目执行情况审计。重点关注资金结存较大的资金、单位和项目,以及资金拨付缓慢的重点重大项目,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项目,对执行率较低、资金结存较大的疑点进行延伸核查,按财政和单位申请拨付不及时、项目实施企业未按计划施工、项目前期准备不及时影响后期进度、项目完工迟迟不进行验收、结算和决算影响资金拨付等分类,系统分析项目进展缓慢、资金拨付不及时等深层次原因。
从非税业务入手推动减费落实。对照中央、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政府性基金目录,以及近两年各类停征、减免、开征政策文件,对非税数据进行分析,关注应停征未停征、应减免未减免、应征收未征收、未按要求和标准征收等情况。重点关注非税收入中的“其他收入”,对超出中央、省规定目录以外的其他收入进行分类清理,结合单位业务和职能,审查是否存在超越职权违规收取企业费用、二级单位及下属协会、学会和企业变相收费等情况。
从资金往来入手开展账款清欠。通过对各单位报送的财政软件、财政决算报表、国库收付局往来资金专户等数据进行采集转化,对市直经400家预算单位的银行存款、往来资金专户、应付类账款进行摸底,同时和往年情况进行对比,关注资金量大、应付账款常年未清理的单位。结合现场分散核查,厘清单位银行存款的来源,对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分析,重点关注项目早已完工验收、拖欠时间较长、拖欠金额较大等情况,初步核查出了十余家单位未及时清退企业保证金问题,推动相关单位及时清欠各类账款,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二是强化“1+N”审计模式。在某一审计项目中,在常规审计内容以外,结合全局项目安排和市委市政府关注重点,将其他内容作为审计重点进行套审,从而扩充了审计覆盖面。
如在常规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审计全覆盖中,对政府购买服务、行政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单位银行账户、预决算公开、预算绩效评审、减费降税等情况进行套审。
政府购买服务方面,从预算管理、购买流程、资金管理、网上公开、事后监督等方面进行审查。一是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清单与市本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清单比对,挑选出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为购买主体的项目清单,将金额大、民生领域的项目作为延伸核查的重点,以此查看政府购买服务在促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域发挥的作用如何,推进过程存在哪些症结和不足;二是购买主体是否截留、挪用和滞留资金,购买内容是否在指导目录范围内,是否将不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行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三是购买方式及程序是否合规合法,是否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是否有直接指定、价格标准无依据等情形;四是承接主体资质核查,承接主体是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对项目资金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否有弄虚作假、冒领资金的情况;是否按要求向购买主体提出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果总结情况;五是财政部门是否在布置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时,对政府购买服务相关预算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在预算报表中制定专门的购买服务项目表,反应在政府采购预算中,与部门预算一起报财政部门审核、下达,是否执行绩效及监督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的价格标准是否存在差异化和不合理因素。
预算绩效评审方面,通过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再评价,将单位申报数、中介机构建议评审结果和年初预算编制数据、指标管理数据、支付数据、单位财务核算数据进行关联对比,重点关注评价结果是否被财政局、科室和预算单位采纳和应用、是否促进了预算执行管理、是否节约了财政资金,审查是否存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到位、绩效评价资金未发挥作用等问题。
单位银行账户方面,重点关注单位银行账户开设、银行存款构成、其他应收款构成等方面,主要审查是否存在账户违规开设、账户长期未使用未及时销户、往来账长期挂账、出借资金尤其是领导干部长期未归还和核销、长期拖欠企业账款等问题。
在近几年全市推进审计全覆盖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审计机关之间的上下联动和横向协作,统筹市局、各县市区、各疑点核查单位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2019年组织全市21名财政审计、投资审计、农业审计等审计业务骨干和计算机业务骨干,在局数据分析室组织开展财政审计全覆盖大数据集中分析及培训,多次以分析思路、财政全覆盖、集中分析、疑点核查、成果运用等为内容开展座谈,既拓展了审计思路、强化了对各县市区业务指导,也起到以练代训的作用。
改变过去抽调大量人员、逐个单位核查的做法,从局内抽调审计人员,跟随财政审计组核查,到市财政集中办公组织核查,对各个预算单位上报的情况说明、凭证和附件进行现场核查,和疑点核查单位财务、业务等人员就疑点进行座谈,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整改措施以及对制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后续建言献策收集基础资料。
1.加强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统筹融合。积极开展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综合分析,对全市统一分析筛选的疑点,由市局统一下发,统一项目管理,对疑点发放、资料收集、现场取证、疑点确认、文体、问题定性、结果上报等进行统一,问题的处理处罚参考市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自行确认。如对全市就业资金进行统一分析筛查,对各县市区下发了近300条财政供养人员违规享受就业补贴的疑点;在市财政局掌握全市政府采购服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和各县市区进行对接进一步核实。
2.加强对疑点核查单位人员的统筹,强调各单位自查,争取边审边改、立行立改。一是向疑点核查单位发出会议通知,确定核查任务布置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二是召开市直单位财政大数据分散核查任务布置会,由分管局长、财政科长统一讲明核查要求。三是按照核查任务,要求各单位按时上报情况说明、证据资料和整改措施,要求分疑点类别分别上报,所有资料都要加盖公章。四是核查组专人收取资料,逐一甄别,对不符合要求的重新进行补正。五是对财政科确定的重点核查单位,或上报资料敷衍塞责的单位直接上门核查取证。
核查人员在财政科的领导下,对所有资料进行汇总,所有问题进入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与此同时,财政科拟定《政府购买服务审计要点》《行政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审计要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审计要点》《部门预算项目库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审计要点》,下发各县市区审计局,指导县市区同步开展,要求各地上报审计单行材料。
在符合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充分统筹运用其他市州、各市县区、纪检监察部门等监督成果,对在本级和各县市区开展的交叉审计项目结果、县市区本级审计结果等,通过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计要请、审计情况汇报等多层次统筹运用。
如财政全覆盖中涉及减轻企业负担方面的内容,纳入政策跟踪审计报告,同时项目推动和资金拨付情况、行政事业收费涉企收费、行政事业单位未及时清退各类企业保证金情况也同时作为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等进行反映。再如对全市就业资金开展大数据套审,经审核发现全市97名公职人员违规享受就业补贴的问题,各县市区审计局将相关问题移交给当地纪委监察或主管部门进行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