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08-06 03:55徐志轩钱明辉钱佳婷
图书馆 2020年7期
关键词:书刊流动文献

徐志轩 钱明辉,2 钱佳婷

(1.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2)

1 引言

我国经济要实现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据科技部2017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7.5%,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如何进一步提升社会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次国家(sub-national)的地区或者区域(region)显示出更为高效的知识和资本等各类资源的配置能力[1],区域创新系统理论(RIS)开始逐步替代传统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NIS),成为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所谓区域创新系统是由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知识组织作为主体,并伴随着广泛介入的中介组织(如公共图书馆)和适当参与的政府部门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系统,其通过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促进系统内部知识的创造、 储备和转让,并与其他创新系统建立知识交流渠道[2]。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的知识分享与流动至关重要, 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创新的绩效[3]。

与此同时,拥有大量知识资源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的信息和知识集散中心[4],对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的知识流动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公共图书馆为区域创新系统提供了文献支撑和知识保障[5-6],为显性知识在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发挥了中介作用,提升了创新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4]。首都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7》中将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人均文献保有量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之一[7]。Tameca和Andrea在201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上指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创新工作者接触变革性技术提供可用的渠道[8]。其次,公共图书馆为区域创新系统提供了外部环境支持。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等公益性信息活动进行社会教育,尽管无法直接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作用,但是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的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知识交流环境。还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可以有效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吸收能力[9]101。另外,图书馆的阅览室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具有促进隐性知识交流的价值[10],一些公共图书馆甚至承担起了“企业创新孵化器”的角色,通过为当地企业提供交流空间、会议场所等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的隐性知识交流[11]。

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流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已逐渐开始被学术界认同,但是目前有关公共图书馆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定量研究并不多见。那么,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流动可以带来多大程度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呢?如果能够从量化层面更加精确地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无论是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决策还是对于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策略构建都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余下部分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通过文献梳理分析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机制,并构建理论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逻辑起点;第三部分构建计量模型,并介绍选取的变量和数据来源;第四部分报告并讨论实证研究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合理解释;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提出研究结论和管理启示,以期更加准确地揭示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价值与作用,同时也为探讨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本研究对现有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同时结合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流动过程中所发挥的实际功能和作用,从系统化知识支撑、前沿科技成果接触渠道和文化环境优化三个层面提炼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原理。

2.1.1 公共图书馆以系统化知识为载体促进知识流动

所谓系统化知识就是对某专业领域内现有的事实和理论等进行系统性组织以后得到的体系化的知识[12],包括专业领域内的基本原理、成熟理论以及发展过程等相关知识。一般来说正规出版的专业书籍、教材和专著等都是较为典型的系统化知识。系统化知识是支撑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随着各个专业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工业产品变得愈发复杂(例如汽车、飞机等技术密集型工业品)[13-14],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实验性的、高风险的投入过程[15-16],这使得分散的碎片化知识难以支撑可持续的技术创新[17]。因此,稳定有效的创新成果产出有赖于科研创新工作者系统化地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18],而图书馆中可以公开流通的专业书籍、教材和专著等是科研工作者获取这些知识的有效渠道之一。尽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碎片化知识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区域创新系统仍然不能忽视系统化知识对科研创新活动的支撑作用。Alvarado的最新研究发现,相关领域知识的缺失是导致技术创新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9]。当前,学科交叉和跨领域的技术融合成为科研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这往往使得科研创新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还需要对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20]。对于非该专业的人员来说,阅读该领域的专著或成熟的教材是比直接阅读碎片化的文献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系统化知识在支撑科研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内系统化知识的集散中心,以专业书籍的公开流通为区域的科研创新活动提供系统化知识支撑。

2.1.2 公共图书馆向区域创新系统提供前沿知识的接触渠道

除了专业书籍等系统化知识资源以外,公共图书馆还拥有大量的科技文献资源。尽管相对于书籍而言,科技文献中的知识不够系统化,但是其往往具有更好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因此科技文献是科研创新工作者获取前沿技术和交流成果的主要渠道之一,对促进区域创新活动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我国自2000年建立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后,各省为进一步推动省内区域的科技文献流动,充分发挥科技文献资源在区域创新活动中的价值,逐步开始了地方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21]。截至目前,全国省级地区已经完成了各自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对省级区域内的省、市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各类科技情报机构的文献资源进行了充分整合[22],区域内的创新组织和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科技文献资源。除了通过地方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实现科技文献的流通以外,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自身也提供科技文献的检索和传递服务。以甘肃省公共图书馆为例,笔者通过其官网查询用户进行科技文献咨询的相关记录,发现仅2018年8月就有超过500条文献咨询记录,包括计算机、机械制造、土木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期刊文献、会议论文和专利等。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通过提供前沿科技文献接触渠道的方式来支持区域内的创新活动,也是其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机制之一。

2.1.3 公共图书馆优化文化环境提升区域的知识吸收能力

除了直接提供书刊和文献等知识支撑以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改善区域文化环境以提升区域的知识吸收能力,为区域创新系统提供软性支撑[9]101。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文化治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3],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公共图书馆实现社会教育,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实现社会稳定[24]。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本身就具有社会文化治理的功能。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知识学习和科学普及等公益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实现社会文化治理仍然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25]。公共图书馆对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机理往往是通过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在意识形态方面对社会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社会公众的工作、生活、娱乐等行为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从整体上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23]。根据《中国图书馆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我国省、市一级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会开展大量公益性的讲座和培训活动,为当地民众普及科学和文化知识,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并改善区域内的文化环境。在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研究中,公共图书馆通过改善区域文化环境,对区域知识吸收能力产生影响的问题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朱美光在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吸收能力的比较研究中认为,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是影响该地知识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6];陈晓红和宋洋在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吸收能力时,将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数量作为评价指标的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其对区域文化环境的积极作用[27];刘顺忠和官建成则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公共图书馆通过优化区域文化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吸收能力产生正向影响,尤其是其控制了各区域知识产出能力的偏相关影响之后,发现当地的人文环境是影响区域知识吸收倾向的主要因素[9]102。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改善区域文化环境的方式提升区域知识吸收能力,进而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流动以提升区域绩效。

2.2 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定位及理论模型构建

现有研究中大量学者基于各自视角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定义,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广泛梳理后发现,Cooke[28]、Autio[29]、Asheim &Isaksen[30]、胡志坚[31]普遍认同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区域内负责知识生产、流动和应用的各类组织机构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在区域创新系统中,技术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是创新主体,主要发挥知识生产的作用;企业是知识应用的主体,主要起到知识应用的作用[32];而中介组织则是知识流动的桥梁,使得知识在区域创新系统各主体间有效流动[33],如咨询机构、技术交易组织等。根据前文总结的公共图书馆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机制可以看出,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内的知识流动也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创新系统中首先扮演着中介组织的角色。另一方面,区域文化环境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在创新主体间发展共同的沟通及理解模式,创造彼此间的信任氛围,从而对系统内的知识吸收能力产生影响,进而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流动效率[32]。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具有社会文化治理的重要功能,在区域创新系统中还承担着改善区域文化环境的作用。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定位包括两方面:一是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流动的桥梁;二是区域文化环境的引导者。

很多国内外学者基于对知识流动过程的现实观察,提出了一系列区域创新系统内知识流动的理论模型。如 Nonaka提出了“知识螺旋”(SECI )模型[34];Millie和Cheung提出创新主体从产生知识动机到知识匹配,再到知识实施,最后进行知识保留的四阶段知识流动模型[35]。张振刚等学者[32]则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主体通过交互式作用,在区域文化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产生知识需求,再进行知识匹配、吸收、储存、整合、创造及应用的七阶段知识流动模型。张公一等学者[33]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库形成过程中各创新主体在中介组织参与下的知识流动模型。通过梳理现有理论模型可以发现,学界基本上认同区域创新系统内的知识流动就是知识在创新组织之间从知识提供方到知识需求方的单向转移过程,其中除了知识应用组织是知识需求方以外,知识生产组织在进行科研创新时也是知识需求方。知识生产组织之间、知识应用组织之间也存在知识流动。由此可以发现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中介组织不仅在知识从生产组织向应用组织的流动过程中充当桥梁的角色,也在知识生产组织和知识应用组织的内部知识流动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据此,本文按照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流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总体来看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知识通过中介组织从生产组织向应用组织的流动。首先,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渠道之一,与其他中介组织一样在知识从生产组织向应用组织流动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例如企业通过图书馆获取前沿专利文献和科技文献,或者向公共图书馆寻求文献咨询服务等。中介组织之间也存在知识流动和知识交流,如公共图书馆与科技情报中心之间的文献流动,咨询机构之间直接的知识交流等。

其次,知识生产组织内部之间也存在知识流动,公共图书馆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发表期刊、撰写教材和出版图书等是知识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集散中心对区域内的知识资源进行系统化组织,提高知识生产组织之间的交流效率。例如医学研究人员通过借阅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书籍进行系统的学习,进而开展智慧医疗领域的研究工作,又或者公共图书馆通过文献传递服务为某科研工作者提供该领域最新发表的论文等。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公共图书馆并非唯一的知识流动渠道,知识生产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是复杂的,知识流动的方向可以是从生产组织到公共图书馆,也可以是从公共图书馆流动到生产组织,知识生产组织之间也可以进行直接的知识交流等。

图1 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理论模型

再次,公共图书馆在知识应用组织的知识流动过程中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企业可以将创新技术的最新应用成果以期刊文献的形式与其他创新组织进行交流,如谷歌公司著名的AlphaGo团队在公开击败李世石的同时也以论文发表的形式将其算法完全公开,而公共图书馆则是这些文献流动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与知识生产组织内部的知识流动一样,知识应用组织的知识流动过程也是复杂且多样的,有组织之间的直接交流,有借助公共图书馆等中介组织的知识交流等多种知识流动渠道。总之,知识流动都是由知识提供方到知识需求方的单向过程。

另外,公共图书馆还通过优化区域文化环境的方式间接地支持区域创新绩效提升。例如上海市公共图书馆通过公益讲座的形式对民众普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提升当地的环保意识,降低民众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抵触情绪和对新能源汽车性能的不信任感,有利于当地的新能源等环境保护技术创新[36]。为进一步验证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本文将基于此模型对公共图书馆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展开实证分析。

3 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研究主要是通过对面板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构建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固定效应模型,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公共图书馆在系统化知识、前沿科技文献和区域文化环境三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夯实本文所提出的公共图书馆作用机制理论模型。本文采用的数据为我国各省2013—2017年间的数据,原因在于固定效应结果的可靠性有赖于平稳的面板数据,选取时间区间过长导致时间趋势会破坏数据的平稳性,因此本研选取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3.1 计量模型构建

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对于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以区域创新绩效(专利注册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公共图书馆的开架专业书刊数量、专业书刊文献借阅册次、公益讲座培训活动开展次数与参与人数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各地区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投入和人员数量为控制变量,构建起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作用的固定效用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固定效应模型是分析面板数据的常用方法,可以有效排除个体层面的差异以及时间维度的差异对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干扰。由于我国各省之间在区域创新能力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其模型表达式如下所示:

其中β0是常数项,β1、β2…β6分别为每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ai是每个省份各年间平均区域创新能力的固定效应,反映各省之间的差异,uit为随机干扰项。

3.2 变量度量

3.2.1 因变量

本研究中各地区的区域创新绩效(Patent)是被解释变量。专利注册数量是区域内的知识应用组织将创新主体产出的知识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出的最直接体现[37],大量有关区域创新绩效的研究中均采用各地专利注册数来作为衡量该区域创新绩效的指标[37-39]。因此本研究中选取各省的专利注册数量作为自变量,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采集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2013年至2017年的专利受理数作为衡量该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

3.2.2 控制变量

由于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多层次、动态的复杂系统[1],区域创新能力受到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且目前大量相关研究证明地区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是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38-40]。由此可见,区域创新绩效与当地的经费与人员投入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研究公共图书馆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由于经费投入和创新人员的变化对区域创新绩效变化的解释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承认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一定联系;为避免各地经费和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被误以为是公共图书馆的解释作用,在模型中需要将各地不同的经费和人员投入进行有效控制,在排除二者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之后,才能较为准确地讨论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效果。因此,本文在实证研究中为避免因遗漏其他相关变量而导致模型失效的问题,抓取了2013年至2017年5年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各省的R&D经费总支出和人员数据作为区域创新绩效的控制变量。

3.2.3 自变量

本研究在理论模型中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在三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首先,公共图书馆内部的知识资源对区域创新系统起着直接支撑作用。一是以专业书籍为载体促进系统化知识流动,二是向区域创新系统提供前沿科技成果的接触渠道。公共图书馆实现上述两种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自身作为区域知识集散中心的功能,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专业书刊和文献资源,并以公开借阅等形式支撑区域创新活动。因此,本研究选取以下三个自变量来体现公共图书馆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支撑作用:①每年各省公共图书馆的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藏量(Amount),即省内公共图书馆的全部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总量;②每年各省公共图书馆的开架科技书刊数量(Open),即为可公开流通的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数量;③每年公共图书馆内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借阅册次(Volume)。其次,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优化区域文化环境的方式,间接地对区域创新系统产生积极影响。由于公共图书馆主要是通过组织科普讲座和培训等公益活动的形式来改善当地的文化环境,为此本研究选取以下两个自变量来反映公共图书馆的区域文化治理水平:①各省公共图书馆每年举办讲座、培训等公益活动的次数(Activity);②每年参与活动的总人数(Participant)。

上述各公共图书馆自变量的数据获取主要是来自2013年至2017年5年间的《中国图书馆年鉴》,包括直辖市在内的31个省级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统计数据,采集上述变量形成面板数据。最终得到的面板数据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选择表

4 实证结果分析及讨论

本研究通过Eviews得到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2和模型1的主要区别是增加了因变量的一阶滞后项,目的是考虑区域创新绩效历史发展水平的影响,作为本研究构建模型1的对照。从表中可以发现,模型1和模型2运用了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法,但估计结果符号一致,估计系数差距不大,说明各自变量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可信度较好,同时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检验结果并不显著,说明区域创新绩效并无明显的自相关,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较为合理。另外,根据表2中的模型估计结果,首先就模型整体显著性水平来看,模型F检验的P值为0.000,显著性水平较好,说明模型构建是有意义的;模型D.W.检验结果为1.794,通过残差自相关检验,说明模型残差自相关程度较小,模型是有效的。模型的调整R2达到了0.981,说明当前模型中考虑的自变量可以解释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每年创新绩效变化的98.1%,剩下1.9%的变化差异是由其他未知的随机干扰项导致的。模型估计结果中公共图书馆的开架科技书刊量、外借册次、活动参与人数三个自变量与R&D经费支出、R&D人员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以说明各地区的区域创新绩效是由各地的科研经费投入、科研创新人员和知识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2 公共图书馆对区域创新能力贡献模型估计结果

4.1 公共图书馆相关自变量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

4.1.1 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支撑作用

只有可流动的知识才能促进区域创新。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选取了各省公共图书馆中专业书刊与科技文献的总藏量、开架数量和外借册次作为反映其对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流动支撑情况的指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模型1和模型2的估计结果均显示公共图书馆的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总藏量与区域创新绩效无明显相关性。其次,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的开架数量与区域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在两个模型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的外借册次与区域创新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对此现象本研究的解释如下: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开架数量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说明公共图书馆的确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流动起到支撑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的总藏量与区域创新绩效并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只有可以公开流通的知识才能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内的知识流动。

低效的知识流动方式不利于区域创新。与人们主观认为图书馆的书刊外借行为会促进区域知识流动所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的外借册次却对区域创新绩效呈现显著负面作用。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人的借阅行为具有排他性,即某个科研人员从图书馆中借走书刊后,导致其他人员无法及时获取书中的知识,与直接在图书馆获取知识后书刊继续公开流通相比,借阅行为反倒抑制了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效率,最终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版权限制导致前沿的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电子化水平不高,只能以知识流动效率较低的传统借阅进行知识转移也是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之一。

4.1.2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环境优化作用

有效的文化环境治理活动有助于区域创新,而公共图书馆在优化区域文化环境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选取了各省公共图书馆举办科普讲座和培训活动的次数以及参与活动的总人数作为反映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文化治理水平的变量。模型1和模型2在活动次数和参与人数两个自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上差距不大,其中活动参与人数与区域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而活动举办次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其与区域创新绩效并无明显相互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恰恰证明了理论模型中提出的公共图书馆对区域文化环境的优化作用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原因在于区域文化环境的主体是人,仅仅组织大量的科普讲座和培训活动并不是影响区域文化环境的最直接原因。只有当地的民众积极参与,人们愿意接受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引导,才能切实改变区域文化环境。

4.2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研究首先通过理论梳理构建了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流动中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随后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方法验证了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的公共图书馆知识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了公共图书馆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支撑作用和区域文化环境的优化作用,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提升是科研经费投入、科研创新人员以及知识交流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公共图书馆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流动具有正向作用。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创新系统中主要承担以下责任:为科研创新工作提供系统化知识和前沿科技文献支撑;优化区域文化环境,提升区域的知识吸收能力,最终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提升。

第二,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提升可流通的专业书刊和科技文献规模,为区域创新系统提供充分的知识保障,以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强化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能力,为科技创新工作者提供专业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资料和文献参考是公共图书馆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公开流通的知识才能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无法公开流动的知识与区域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相关性。

第三,具有排他性的传统借阅行为不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有负面作用。因此,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应该加强前沿科技文献的电子化水平,通过提升知识的共享水平,来提高区域创新系统内的知识流动效率,进而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第四,公共图书馆通过优化区域文化环境可以提升区域知识吸收能力,进而促进该地区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公共图书馆尤其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对区域内的民众开展科普讲座和培训等公益活动,实行社会文化治理,为区域创新系统提供良好的区域文化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公共图书馆要明确自身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区域知识流动效率,为我国实现科技创新强国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猜你喜欢
书刊流动文献
科技书刊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数字的用法
2023年精品书刊订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流动的光
科技书刊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数字的用法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书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