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群 张 霓 莫再峰
(四川轻化工大学图书馆 四川自贡 643000 2.四川轻化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四川自贡 643000)
继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型技术后,图书馆迎来了颠覆性、突破性的技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源自比特币的开发,它是比特币底层支撑技术之一,最早是2008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币论坛发表的论文《比特币: 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阐述[1]。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一直作为配角存在,并未引起学界的关注。到2015年12月,Linux基金会发起了Hyperledger开源区块链项目,目的是发展跨行业的商业区块链平台[2];2016 年 10 月,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指导编写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白皮书》,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3];2017年4月,腾讯发布了可信区块链平台 TrustSQL,致力于提供企业级区块链基础设施及区块链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时曾强调,区块链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4]。工信部对区块链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一种在对等网络环境下,通过透明和可信规则,构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块链式数据结构,实现和管理事务处理的模式[5]。区块链技术运用分布式点对点的数据库系统构建,建立起开放式账簿,由一串按照密码学方法产生并加盖时间戳的数据块即区块组成,形成区块链[6]。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金融、跨境贸易、智能制造、教育等诸多领域实际应用,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结合,衍生出更多的应用领域,同时新技术的结合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区块链技术契合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特别契合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发展的要素。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图书馆实现智能化管理多元化的信息资源,让用户平等获取图书馆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协同,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向用户提供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的智慧微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本文以区块链技术为出发点,将其融于图书馆智慧微服务模式,探其在图书馆智慧微服务过程中的可行性、智慧微服务功能体系框架、服务应用路径以及应对区块链技术的策略,展望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前景等。
2008 年,区块链(Block Chain)概念由中本聪首次提出,目前尚未形成行业公认的区块链定义。维基百科上“Block Chain”,直译过来就是“由比特币衍生出的一种加密货币序列交易的数据库技术”。吕方婷[7]通过梳理已有的区块链定义,总结了区块链的3个基本要点:区块链是一种数据块;区块链用于记录数据;区块链是一种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构。按照张耘[8]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观点,狭义的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合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Decentralized shared ledger),能够安全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广义的区块链技术则是利用加密链式区块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全新的技术,而是多种现有技术(如加密算法、P2P文件传输等)整合的产物,这些技术与数据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数据记录、传递、存储与呈现方式。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征是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时间戳技术、数据安全机制。区块链技术没有中心的管制约束,记录和存储的权限分布在系统的各个节点,各个节点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通过点对点的网状结构实现信息的验证、管理、传递。一旦某一节点出现异常或遭到破坏,系统仍能够正常运行,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借助于开源算法,系统运作规则公开、透明。系统中每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无需相互信任,但是每笔交易都会被真实记录,防止数据信息被控制、被篡改,减少了交易中的失信行为和伪冒交易行为的发生。区块链采用时间戳技术,链式数据区块结构里面的时间维度,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可追溯性。区块链系统内的交易数据信息分散在网状结构的各个节点,单个数据的修改不会被认可,只要不是超过系统50%的数据控制能力,数据是无法被篡改的,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区块链系统是开放的,用户可以通过公开接口查询数据信息,任意节点间的数据交换通过数字签名技术进行验证,增加了数据信息的透明度。
对区块链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内部由数据区块以链表的形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链接组成,运用密码学原理防止去中心化账本被伪造篡改。区块链内部的区块包含区块头和区块体,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二者是区块链的基本单元及数据信息存储结构。区块链的结构要素及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区块链的结构要素及形成过程
区块链中的每个数据区块是由前一区块的哈希值、本数据区块的时间戳、随机数及本区块的哈希值树四个要素组成。前一区块的哈希值构建本数据区块与前一数据区块的头尾对应关系的一条链,时间戳保证了数据区块存储的时间顺序,提供数据区块存储存在且不可篡改的证据,而且利用时间戳来重现历史。随机数Nonce在区块中被称为“矿”,它是工作量算法的计数器,提供了系统的计算能力。哈希值树是各类存储信息的秘钥阵列,用户有密码才能获取数据区块下某些信息。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改变图书馆用户群利用资源的方法、途径,给图书馆的数据信息管理带来新的思维,实现图书馆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向有价值的智慧微服务的变革,助推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新实践。
区块链技术让网状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使用密码学原理生成相互关联的数据块(Block)。每个数据块包含了在某一时间段系统内交易的全部数据,采用密码学方法生成的秘钥来验证交易数据的有效性,用于链接下一个区块。系统中的每个节点由一系列存储信息的区块链接而成,区块链技术的实现是每一次操作,区块在某个时间段交易信息的数据,和各个区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形成整个区块链的记录情况。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的管制方式形成网状的链条相通,按照有序的时间排列,构建记录信息、交易信息、更新信息的分布式的网络数据库。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及需求资源种类丰富的用户群,智慧微服务具有数量大、类型多、时效性强、精准度高等特征,在图书馆开展智慧微服务过程中会呈现出多样性的问题。区块链技术为图书馆智慧微服务提供了构建基础层的机会,在实际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中,通过用户阅读终端、门禁系统、射频识别系统、感应器等设备,能够对用户群行为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整理、挖掘、分析,发现图书馆在资源管理、资源调配、用户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图书馆在开展智慧微服务过程中,需要面临用户群信息采集、隐私管理策略、数据安全、数据价值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图书馆和用户群都成为区块链上的一个数据区块。随着开放共享资源政策的普及,区块链理念融入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在数据信息选择、用户信息筛选、个性化服务方面以及图书馆信息安全、用户隐私、资源利用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具有价值的数据流向更高的数据区块,推动资源建设、用户群利用资源的最优化。
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系统等设备进行资源信息存储,与区块链技术存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具有相似之处,二者保存的是数据信息或其他载体形式的记录。图书馆智慧微服务过程中,用户群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等产生的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逐渐增多,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征及分布式网状结构的管理模式,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管理系统以处理结构化数据信息为主的方式,与图书馆在智慧微服务中需要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信息不谋而合。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成为智慧微服务为用户群提供数据信息传递、资源共享、思想传播的互动平台。时间戳在节点上生成数据信息并存储,保证数据信息的稳定性、可追溯性,让用户获得科学可靠的资源,为用户间的信息交换提供稳定的方式。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对用户动态行为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使得用户的隐私数据更容易暴露。如何合理界定用户的隐私数据信息和非隐私数据信息,成为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的关键点。区块链技术以网状网络的节点的形式存储数据信息、各个节点处于均等的关系,能够避开智慧服务过程中对用户群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存储,避免因无法处理采集到用户群隐私数据信息而给图书馆智慧服务工作带来的不便,有效保障了用户群隐私数据信息的安全。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征适用于图书馆智慧微服务过程中的资源量大、数据类型复杂等现实问题。在智慧服务中融入区块链理念,以区块链技术为数据支撑,能突破智慧微服务的困境,为智慧微服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难以适应用户群在区块链技术下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需求,图书馆智慧微服务是以用户群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化、个性化及精准、及时的细粒度的微知识服务。区块链技术是让每个用户都能够参与数据库的记录,同时在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纸质资源以及众多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等基础上进行分析、挖掘、融合,并结合用户群的个人数据信息、行为记录、兴趣特征等进行聚合、关联并预测分析。区块链技术运用密码学原理方式实现加密,保证用户群的数据信息不被篡改。网状结构的网络保障了数据信息的永久性,对不同用户提供的微服务以区块的形式存在。无论是用户群在线上获得的系统访问、资源检索、资源下载等数据信息,还是用户群在线下获得的行为记录、场景位置等数据信息,用户群随时可以追溯,实现了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智慧微服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馆内丰富资源数据中的静态数据和外部网络中的动态数据之间的关联,经过区块链技术的规范化处理推送给用户群,进一步实现智慧微服务的深度拓展。
图书馆智慧微服务除了满足用户群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微服务外,还能将用户群反馈数据、用户群行为记录数据以及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如图书馆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向用户群推送某种智慧微服务,以及用户群对推送微服务的反馈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在数据库中以区块的形式存在,图书馆可以利用挖掘、关联、聚合等计算方法,分析用户群和推送微服务的某种联系。区块链技术进一步保证了用户群和推送微服务信息的安全性,从而推动适应用户群关联业务的微服务模式的变革。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根据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图书馆用户群数据的收集、挖掘、融合、分析和发现,图书馆如何有效对用户群的特征数据、行为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复杂数据背后精准发现并预测用户的行为习惯、真正需求,在图书馆和用户群之间建立可互动交流、可资源共享的平台,是开展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切合用户群需求的条件基础。智慧微服务是通过对资源的再组织满足不同用户群的信息需求期望、搜索习惯和接受偏好等。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图书馆对用户群、信息资源、服务空间的融合和交互,保障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知识传播、微服务功能的发挥,实现图书馆和用户群之间的互利互赢。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性,增强分布式环境下结构化、半结构化资源的操作性和传输性,提高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服务质量和可扩展性[9]。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功能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区块链技术理念下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来源、格式都存在很大差异。存储这些数据时,图书馆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融合汇聚等,在分类、分析、处理后,逐步找到数据间隐藏的规律以及数据间的关联规则,对图书馆的微服务功能进行调整,实现图书馆实时、高效的微服务,让用户群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并达到保护自身数据隐私的目的。
区块链技术为图书馆智慧微服务提供了不同数据的分析基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的出现,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带来了时代机遇。图书馆资源数据和用户群数据间不是单一的循环关系,区块链技术将智慧微服务和用户群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用户群和图书馆、用户群之间的交互,让用户群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需要的资源信息。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识别不同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资源搜索偏好等,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时间戳技术、数据安全机制特点,保障了图书馆数据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存储用户群的隐私数据,使得信息数据不被泄露,而且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机制,克服了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不足,让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优化了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功能结构,面向用户群的智慧微服务推送变得越来越有针对性。
图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功能体系框架
区块链技术下图书馆智慧微服务需要图书馆相应的资源保障,本文将图书馆资源分为资源数据、用户群数据、业务数据。资源数据包括电子资源数据、纸质资源数据、网络资源数据,用户群数据包括用户特征数据、用户行为数据,业务数据包括监控数据、资源利用数据。图书馆蕴藏海量的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中心,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及时响应用户群需求的变化,服务于用户群体,打破传统的“信息资源孤岛”,切实解决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用户群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共享等问题。在信息资源范围内引入区块链技术,通过资源的组织,结合数据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系统以及管理控制系统等,笔者总结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数据、用户群数据及业务数据的内容、来源和分析方法,如表1所示。
5.2.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处于整个功能体系框架的最底层,提供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软硬件设施,是整个体系框架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数据、用户群数据、智慧计算中心及物联网中心等。智慧计算中心的计算设备以分布式的服务器节点提供区块链操作的计算环境;备份软件设备主要用来存储区块数据、链式结构、信息数字资源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等,图书馆常见的存储设备有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管理系统;网络系统为区块链节点提供通信环境,以实现区块交易、区块查询等区块数据传输工作,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利用物联网中心的RFID、身份识别、无线传感设备,进行用户群的特征数据和行为数据的采集、抓取和识别,通过区块链分布式管理和监测,实现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动态推送、监测用户群需求动态,让智慧微服务真正融入到用户群的学习科研过程中,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和智慧微服务的汇聚和管理。
表1 资源数据的来源和分析方法
5.2.2 控制层
区块链技术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安全存储用户群数据的管理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运作模式。随着用户群对信息资源需求的期望的转变,用户群希望获得信息的类型、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区块链技术通过其固有的运行机制,克服了传统技术的不足,实现信息的及时、动态的传播。数据控制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使用加密技术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针对不同用户群采用识别技术对区块数据进行公开,有效保障资源数据和用户群数据的安全性。用户群获取信息资源体验,提供个人特征信息和行为记录信息是首要条件。如何保护用户群隐私和实现用户群的资源体验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痛点。网络控制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防止用户群数据被篡改,可以保证其特征信息和行为记录信息的安全。网络学习将成为图书馆智慧微服务重要的一部分,用户群如何实现自主学习、交流互动、自主管理、学习记录的存储、读取等也成为焦点问题。区块链技术采用时间戳技术、分布式管理、跨区域调用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让用户群成为数据的主人,而且确认数据的来源、保护自身数据不被篡改,用户群结合自身资源需求实现自我学习和管理。 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和区块链理念的结合,改变传统的服务应用手段,形成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的共建。
5.2.3 数据层
图书馆智慧服务具有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响应速度快等特点。数据层定义了资源的存储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异构资源的互操作性,提供智慧微服务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区块结构、链式结构、交易结构和数字签名。区块结构主要记录不同时间内的交易信息,包括图书馆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记录,如音频、视频、文本等。所有的操作通过区块链式结构交易完成,不仅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获取、资源检索、下载,而且记录了资源的交易信息,并且隔一段时间就通过共识算法生成新的区块,链接在区块链的尾部。交易结构主要包括发方与接方的地址信息、数据索引值、哈希值等,数字签名完成每笔交易的签名,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实现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对复杂多样资源的统一管理、存储、交互。
5.2.4 网络层
随着开放资源、开放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创建特色资源库、发展自身特色数据库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将改变用户群利用图书资源的渠道、方式,实现从图书资源服务向知识微服务的变革。区块链理念下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让价值高的数据流向更高的区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体系框架的网络层提供路由机制、共识机制、传播机制及校验机制的功能,分布式的网络结构采用去中心化的服务节点,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智慧微服务不再仅仅是图书馆和用户群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而是知识的相互传播、成果的交流和互动。共识机制是多个节点对数据、行为或流程等,相互达成认可协议,每个节点存储数据是独立的、平等的,共识机制保证了数据存储的一致性。而传播机制则提升了用户群对图书馆的信任度。校验机制主要验证区块或交易数据的有效性,每个节点在收到区块或交易数据时,都需从结构、签名、算法等方面验证其有效性,从而避免因无效数据的传输而浪费网络资源。
5.2.5 应用层
工信部对区块链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一种在对等网络环境下,通过透明和可信规则,构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块链式数据结构,实现和管理事务处理的模式[10-11]。应用层是智慧微服务的交互端口,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用户群体验智慧知识感知、个人信息定制、专题服务、个性化推送、用户隐私等微服务。通过区块链采用多重加密方式保障数据不会被篡改,链式结构让数据可追溯,而分布式网络结构可保证数据的永久性。不同节点间的数据可能有重叠现象,但是每个用户的服务区块链是不相同的,可为用户群提供相对独立、可重用、知识性、场景性、实时性的模块化微服务,满足用户群对不同时空信息需求期望、资源搜索习惯及信息接受偏好,充分体现图书馆智慧微服务个性化和精准化的特点。
多层次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体系框架保证了该体系在区块链技术下的适应性和拓展性,通过对图书馆资源与用户群数据等要素的细化、分层等,促使用户群在信息需求驱动下主动访问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利用基础设施捕获用户群访问图书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获取用户群在网络平台上产生的用户行为信息数据,融合区块链技术的微服务对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发现,将图书馆与用户群、用户与用户间的交互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图书馆与用户间的全方位交互,有助于实现用户自主化管理,如注册、登录、学习、交流、共享等,并预测用户群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这些基于区块链技术收集的数据无需再经过图书馆管理系统后台的操作与监控,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用户群从获取知识到创新知识的转型,据此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应用路径。
图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应用路径
如图3所示,基于图书馆资源导航、学科服务、专题服务、信息定制等功能,图书馆用户群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智慧微服务。基于区块链的区块链式数据结构、加密算法等技术保护用户群隐私,能解决图书馆资源存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通过对用户群数据进行计算,运用哈希函数进行数据签名,用户首先将签名信息提交给验证节点进行验证,检查从区块链层下载数据是否同步。若验证通过,将用户群签名及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解密形成原始数据,否则,以哈希函数重新进行计算。原始数据利用新密钥加密后形成区块数据,形成区块链层进行存储,成为可追溯、可验证的有效数据,由用户授权后,实现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应用。整个应用路径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关键特征设计,提升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价值,让用户群信息资源共享及时高效,满足用户群需求的多样性、独特性,使图书馆成为组织的管理者,对内是信息资源的评价者,对外则是信息资源的推介者。
区块链技术是新兴的数据库技术,在各个研究领域被认为是继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后又一颠覆性技术。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时间戳技术等核心特征,其研究将对各领域产生重塑性价值。2018年2月26日《人民日报》17 版“经济周刊”用《三问区块链》、《做数字经济领跑者》和 《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3 篇文章整版报道了区块链,表明主流媒体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新型技术的到来以及图书馆所处环境的变化,用户群对获得的信息资源、接受的认知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如何及时捕捉用户群信息资源接受期望、有效保障用户群隐私以及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智慧微服务在图书馆深入进行,区块链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应采取积极行动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追踪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报告,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区块链技术的专题讲座,助力图书馆智慧微服务模式更上一个台阶。
区块链技术给图书馆用户群提供可靠、安全的方法获取信息资源,有效追溯数据来源,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其著作《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12],让图书馆有机体不断生长的就是新型技术。图情领域应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应用,保持敏锐的嗅觉,让区块链技术与图书馆智慧微服务体系构建理念相契合,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前沿应用。
区块链技术是一项新型技术,如何更好地将区块链技术融合到图书馆智慧微服务过程中,需要图书馆主动介入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并开展研究工作,加强图书馆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图书馆有必要在部门机构调整及职位设置中,加强区块链技术人才的培养。借鉴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成功应用实践经验,开展区块链技术专题讲座,鼓励馆员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学习,组织参观学习、交流等,以专业预测用户群需求、凝练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方向,为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储备复合型人才。
开放资源、开放数据政策的普及,图书馆用户群信息资源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图书馆发展特色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是大势所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模式,将信息资源分布式存储在不同的区块中,通过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推动图书馆优势资源的共建共享。
图书馆开发自身知识库,将科研成果构筑在知识库内,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图书馆知识库平台。区块链技术克服了需进行权限验证的传统集中的管理模式,采取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存储的方式,让用户群可以随时随地在灵活、自由的图书馆知识库平台获得访问知识库的权限。这将节省层层审批和授权的时间,提升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价值。图书馆应结合大数据、数据挖掘等,预测用户群资源需求,打造精准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模式。
一种新兴技术的出现,必将给各个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区块链技术的到来,引起了图书馆界的高度关注。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相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具有效率高、数据来源可靠、安全性高的优势。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并不成熟,管理方法以及执行流程有待改进,造成了用户群的隐私管理、获取资源缺乏机动性等问题。在面临技术变革时,图书馆有必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以此为契机,在区块链标准制定、服务创新等方面逐步从设备、软件等硬件层面转到技术层面上,实现新兴技术环境下的图书馆领域研究的重大突破。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理念给出了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体系框架,为改变图书馆现有的服务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期助力图书馆智慧微服务的有效发展。鉴于图书馆智慧微服务未能紧跟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而及时做出调整,本文的不足是没有对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功能体系进行实证研究,今后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功能体系结构,对用户群的需求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满足用户群的资源接受期望。笔者也希望图书馆研究领域在面临技术变革时,尝试从设备、软件转换到技术层面,促使图书馆智慧微服务功能实践紧跟技术前沿,助力智慧微服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