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武 区健刚 董文韬 刘彩月
(罗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云浮 527200)
急性脑梗死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常指脑血管壁病变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属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患者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组织软化或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急性脑梗死,但单一用药效果缓慢。中医学认为,痰瘀互阻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机,治以化痰通络为主[1]。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脑心清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57~82岁,平均(68.20±3.14)岁。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58~82岁,平均(68.34±3.95)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诊断标准,且经MRI及CT检查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②意识清楚且无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2)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且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②合并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及胃肠疾病者;③患有严重性血液系统疾病者。
两组均采取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并叮嘱患者饮食以低脂为主。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10mg/次,1次/d,1个月后改为3次/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联合脑心清片(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1765)口服治疗,3次/d,每次2片,连续治疗6个月。
(1)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日本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BA-120FR型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CRP)。(2)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效:临床症状及经头颅CT检查均无变化;有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经头颅CT检查显示脑梗死及脑水肿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经头颅CT检查显示脑梗死及脑水肿消失。
治疗前,两组NT-proBNP、LDL及CRP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LDL及CRP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对照组显效、有效及无效患者分别为18例、27例、8例,总有效率84.91%(45/53);观察组显效、有效及无效患者分别为37例、14例、2例,总有效率96.23%(51/53)。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46)。
急性脑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半侧肢体活动不利、口眼歪斜,他汀类药物是临床首选调脂药物,可有效减轻脑血管壁病变,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缓解大脑供血不足。中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病因病机为正虚邪实,以瘀血、痰浊、风火为主,以邪实为标,气血不足及肝肾阴虚为主,因此治疗应以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为主[4]。
炎性因子是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可增加疾病发生风险。其中NT-proBNP、LDL及CRP与患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发病后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及心脏负荷,导致精氨酸加压素升高,引起电解质紊乱,神经元损伤;CRP是机体对特异性炎性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CRP、LDL升高均可诱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T-proBNP、LDL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高,表明急性脑梗死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清片治疗,可降低患者NT-proBNP、LDL及CRP指标,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转归。阿托伐他汀通过调节脑血流量,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疗效确,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但长期使用可出现转氨酶升高,诱发肌炎、肌痛等不良反应[5]。脑心清片为柿树叶提取物,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通过血脑屏障,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症状[6]。阿托伐他汀与脑心清片联合应用具有保护神经及抗脑缺血作用,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心脑血管动力学及心脑组织的供血、供氧状态,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脑心清片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NT-proBNP、LDL及CRP指标,促进患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