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倩
(袁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南阳 473009)
顽固性高血压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病程长且难以治愈,目前临床上主要在改善患者饮食、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联用降压药物治疗本病,然而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血压仍无法被有效控制。长期服用多种降压药物,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也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方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得到肯定。本研究采用针灸治疗39例顽固性高血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2008年)制定的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2)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继发性高血压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或治疗方法过敏者。将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6.2±2.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1±1.14)年。治疗组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56.3±3.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72±1.2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1对照组
对照组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20030514北京诺华)10mg/d,1次/d;硝苯地平控释片(国药准字H2000079 上海现代)30mg/d,1次/d;氢氯噻嗪片(国药准字H20057227 南京正大天晴)12.5mg/d,1次/d;连续治疗30d。
1.2.2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双侧足三里穴治疗。用75%酒精消毒穴位后右手持针垂直刺入穴位,深度0.3~0.4cm,提插捻转泻法行针,保持中度刺激强度,以患者感到酸胀但能忍受为宜。针刺后留针30min,间隔10min捻针1次。1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进入下一个疗程。本组患者共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
疗效评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无效:治疗后血压无明显改善或头晕、耳鸣、眩晕等临床症状加重;有效:舒张压(DBP)较治疗前下降10~20mmHg并降至正常或收缩压(SBP)较治疗前下降≥30mmHg,头晕、耳鸣、眩晕等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显效:SBP<140mmHg,DBP<90mmHg,头晕、耳鸣、眩晕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并统计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采用SPSS15.0录入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中,无效9例,有效17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76.9%;治疗组中,无效2例,有效20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94.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7,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分析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23.1%,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1,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采用非药物手段,特别是针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证实,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调节神经内分泌水平,调节血管内皮素的释放而实现控制降低血压的目的[1]。动物实验表明针灸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失调,对于消除和抑制血浆肾素活性具有显著作用[2]。祖国医学认为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针刺该穴位可达到治疗腹痛、胃痛的目的。顽固性高血压多有血瘀及痰浊之证,针刺足三里穴具有健脾的显著功效,脾虚则水谷不化,易聚湿生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则容易血瘀不畅。针刺足三里穴可促进气血运行,化瘀消肿,扶本益气,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实现活血化瘀及祛痰的目的,可有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这与郑丽维等[3]研究结论相一致,这表明针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