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数据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研究

2020-08-05 11:30蒋海兵
关键词:盐城价值链产业园

蒋海兵

(盐城师范学院 城市与规划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

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地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抓手,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途径,也成为建设数据强国和网络强国、打造国家竞争力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大数据产业是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1]。2012年以来,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涵盖大数据产业类型和特点以及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1-2]、大数据产业的战略价值与国外发展经验研究[3]、大数据产业链图谱研究[4]、大数据产业演化路径与形成机制研究[5]、大数据产业研究进展[6]等方面,上述研究从多个视角探讨大数据产业发展问题、路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2016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数据产业园区有102个,已经建成30个,其中国家级7个[7]。然而,从工业园区层面探究大数据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大数据产业规划(2016--2020)》,强调优化大数据产业区域布局,引导地方结合自身条件,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确重点发展方向,深化大数据应用,合理定位,科学谋划,形成科学有序的产业地域分工格局。大数据产业规划体现了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的理论思想。1985年Porte教授在《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价值链概念,Krugman最早提出价值链地域分工概念[8]。价值链地域分工是指企业根据各增值环节对要素条件的不同偏好,将各增值环节安排在拥有其所需要素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9]。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的研究内容丰富,涉及汽车产业[10]、高科技产业[9]、电子信息[11]等领域。上述研究发现: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位于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内部,而价值链低端环节则趋于大都市外部地区或其他中低等级城市,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格局显著。

有鉴于此,本文以盐城大数据产业园为例,尝试借鉴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探究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的产业价值链的地域分布规律与特征,并据此探索符合盐城发展特点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策和发展战略。

一、国内大数据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

(一)大数据产业价值链行业类型及其商业模式

大数据产业价值链的行业类型包括:大数据采集、清洗和存储管理,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和数据安全,大数据应用服务(智慧城市、政务、教育、医疗、金融等),数据存储与计算中心,软件网络开发,电子商务,大数据交易平台,智能装备和智能终端生产与应用等,大数据产业科技孵化平台(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大数据产业的教育培训。

大数据产业主要商业模式涵盖大数据交易、信息服务(精准营销和广告推广、科研服务、软硬件销售)、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第三方数据服务取得收入)、融合服务(将数据隐含在传统产品及服务中取得收入)以及软硬件销售[7]。

图1 2018年我国主要城市大数据产业从业人员空间分布格局

(二)我国大数据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格局

第一,我国大数据产业人才主要集聚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这些地区的信息技术产业基础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国内大量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为大数据产业迅速崛起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基础。图1表明,2018年我国大数据人才高度集聚于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广州、南京、杭州、西安、武汉、济南等排名前10位的城市,这些城市大数据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数量占到全国该行业从业人数的59.76%,其中北京就占19.02%,排在第二的上海占8.05%,而在294座城市中盐城排名第45位,仅占全国该类从业人员的0.21%。

第二,我国大数据产业呈现东、中、西部全面发力,辐射带动全国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局面。东部地区侧重于大数据关键技术突破、大数据核心产品的研发以及商业数据交易与流通;中部地区侧重于数据的汇聚交互和产业聚焦;西部地区侧重于大数据在民生及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大数据在制度领域的突破,以及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

第三,2015年以来,我国分别建设了八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1)八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包括:贵州、京津冀、珠三角、上海、河南、重庆和沈阳及内蒙古。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5年9月贵州启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第二批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大数据综试区包括两个跨区域类综试区(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四个区域示范类综试区(上海、河南、重庆、沈阳),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试区(内蒙古)。,国家旨在统筹布局大数据试验区,鼓励先行先试,促进区域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整合和数据资源的汇集应用。这八大试验区彼此之间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未来发展定位与路径不尽相同。贵州建设了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已在民生、政务、金融服务、精准扶贫等领域取得成效;上海则强调商业数据的流通与应用;河南重点建设交通物流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和国家农业粮食大数据创新应用先行区;重庆在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及服务民生领域开展数据资源应用,尤其是医疗大数据应用;沈阳重点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围绕工业产品生产全流程提供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内蒙古主要是在数据中心整合方面加强数据中心建设,面向国内外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城市重点集中于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数据资源应用、大数据产业集聚、数据要素流通和大数据资源制度创新等方面;江苏雄厚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大数据产业的庞大市场,目前无锡、南京、徐州、苏州、盐城等城市已经形成了相关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12]。

第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大数据产业价值链的地域分工格局日益显现。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等一、二线城市在大数据产品核心技术和算法研发方面优势突出,而计算中心则趋向于能源丰富的三线城市,数据采集、加工和清洗、应用研发等倾向于三、四线城市,大数据应用领域可以遍布各级城市。

二、盐城大数据产业价值链分析

(一)盐城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

1. 加快发展速度,产业价值链初步形成

2016年8月,江苏首个部省市共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正式签约,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目前已建成各类载体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已落户各类大数据、云计算项目102个,总投资超100亿元,华为、腾讯、华录、软通动力、亚信、东方国信、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中科院电工所、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先后进驻园区。园区顺应大数据产业发展潮流,以应用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应用、研发、交易和安全等项目,初步形成了数据存储、云计算、数据应用、数据交易和大数据人才培训的产业价值链。

2. 提高目标定位,产业功能体系初步形成

园区重点打造数据资源高地、数据应用项目高地、数据载体平台高地等大数据产业“三大高地”,目标建成覆盖全省、承接上海、辐射华东、连通全国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创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载体、平台、应用”的产业功能体系。园区重点主攻数据中心、云计算、数据应用、数据交易、数字创意及智能装备等产业方向。大数据应用重点围绕民生、产业、政务等三大应用体系,通过数据采集、录入、清洗、挖掘、应用与安全等技术环节,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的全方位应用。数据中心重点围绕数据存储、备份、建设IDC机房,计划到2020年,数据中心载体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3. 加速产业集聚,吸引业内知名机构入驻

知名企业入驻加速产业集聚,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关注度。这些企业涉及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应用、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互联网、大数据教育培训等领域,入驻企业有:中润普达(大数据采集和清洗)、国信优易(大数据采集和清洗、大数据企业员工培训)、东方国信(大数据分析)、银江股份(数据分析)、东智数据(医疗大数据、农业大数据)、金堤天眼查(商业关系大数据)、奥格斯特(AR/VR)、思昂清语信息(教育大数据)、霆善科技(教育大数据)、沃叶、软通动力、华为云、阿里云、通软、微软技术实践中心、360等。教育和科研平台包括:甲骨文(盐城)技术人才创新中心、国信优易、北大青鸟、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研究院、盐城师院联合技术转移中心。目前园区已经引进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双创领军人才80多名。

4. 借助品牌效应,提升园区行业知名度

园区已经实现“三个第一”,即:江苏省第一个设立的,也是目前唯一的大数据产业专门园区,被授予“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园”;江苏省第一个在市级层面成立大数据产业专门管理机构,并出台扶持政策和意见的地级市;江苏省第一个拥有数据存储、云计算、分析应用、数据交易、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等完善产业链的园区。国家信息中心、南海大数据应用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在全国大数据产业园区关注度排名中,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关注度达82.3%,来盐城大数据产业园交流、调研学习和谋求合作的单位络绎不绝。

(二)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的产业价值链调查

通过对园区企业实地走访,和企业负责人沟通了解公司发展事宜,对园区中的128家企业发放大数据企业调查问卷,并且走访考察国内大数据产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单位、知名公司和大数据产业园,比如:贵州大数据产业园、云南呈贡信息产业园、北京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百度公司等,对比各地大数据产业园发展路径与特色发现:

1. 企业规模偏小,企业间联系松散

园区企业业务主要围绕大数据采集、清洗、挖掘分析和应用开发及大数据应用及其教育培训,园区以成长型和孵化型企业为主,强壮型企业较少,园区内企业之间产业关联性弱。调研发现:81%的企业业务集中于数据采集、清洗、挖掘分析、应用开发、产品销售、运维和客服等,少数从事智能装备和智能终端生产与应用、数据存储计算中心和双创空间(科技孵化平台)以及大数据企业员工培训。

2. 企业业务单一,主打产品销售与服务

入驻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的大多数企业的母公司设在北京、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如奥格斯特、金堤天眼查、清语信息服务、东智数据等,母公司一般为核心技术研发中心或运营中心,提供基础开发平台、核心产品研发,本地子公司主要负责产品销售和推广,以及客服、运维和应用开发(大数据资源开发)等。大数据企业集团公司的各地业务布局分工明确,软硬件等核心技术研究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城市,物联网、芯片等硬件产品批量生产放在深圳或苏州,市场或品牌推广放在杭州等,把盐城作为重要的产品和服务销售节点。

当前园区内大数据企业市场主要集中于政府采购(智慧城市、政务平台、大数据产业展示中心)、幼儿园、学校、外包服务和企业需求。调研发现:69%企业的主要市场来自政府采购和学校,21%来自外包服务,7%来自企业需求。

3. 企业战略布局明确,以市场拓展为主

知名大数据企业在盐城业务的战略布局和定位以市场拓展、劳动密集型的大数据产业为主。调研表明:知名大数据企业将盐城及其周边区域作为产品、服务或市场销售分支基地。同时,开展劳动密集型的大数据加工中心的产业环节(数据采集和清洗、产品外观设计等),能源消耗型的产业环节(数据存储与计算中心)。落户盐城园区的知名大数据企业,借助自身品牌效应获得盐城和华东地区的政府采购项目和学校招标项目,销售软硬件产品,同时能享受园区优惠待遇。各驻盐企业的业务定位各有侧重:国信优易定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环节(大数据清洗与采集等数据加工中心),软通动力将滴滴公司的地图数据更新和填补项目落户园区(数据加工),阿里和华为均将盐城作为地区计算和存储分中心,东方国信则定位于产品与销售服务中心。

(三)盐城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与不足

1.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盐城大数据产业园位于城南新区,它是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区和全国首个“微城市”试点,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70万,是盐城行政文化、商务商贸、金融科技中心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居住区,是全市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板块。同时,交通出行便捷,教育卫生事业发达,文化体育设施健全,宜居宜业宜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务,吸引了大批大数据人才和企业落户盐城。

盐城拥有一类空港和一类海港,空港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香港、首尔等国内国际航线。徐宿淮盐等高铁已经开通运营,盐城至北京大约5小时,至上海、南京大约80分钟,盐城将全面接入全国高铁网络。

2. 农业和制造业发展基础良好

江苏沿海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全省众多的国营农场,农业发展基础好,农业信息化升级和智慧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为农业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盐城汽车、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盐城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蓬勃发展,包括汽车全产业链、清洁能源、环保科技、金属新材料、智能终端等十大工程发展正如火如荼,全市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可观的制造业发展规模和巨大的民生需求都助力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

3.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盐城市民素有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互联网教育方兴未艾,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中学教育,教育大数据产业均有用武之地,可鼓励发展。园区内已经有数家专门从事大数据产业教育培训的企业。同时,盐城拥有各类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每年毕业生超过10万人,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同层次的人才支撑。

4. 区位优势显著

大数据产业的市场不仅来自政府采购,而且来自企业和普通百姓。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蕴藏着巨大的大数据产业的市场潜力,临近该市场是盐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

5. 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调研企业都抱怨人才招聘困难,大数据人才招引难始终是束缚盐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人才招聘困难、企业人才流失太快、校企合作困难、政府人才政策兑现不到位等问题。

6. 产业特色不鲜明

早期定位于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目前来看,应更加细化大数据产业市场份额,并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与优势,明确盐城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的发力点。

三、盐城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根据产业价值链地域分工理论与盐城大数据产业发展优缺点,遵循大数据产业布局自身规律,突出区位优势,错位发展,找准发力点,推进与我们自身条件和竞争力相匹配的“接地气”的大数据产业,弥补大数据产业价值链的不足。

(一)确定大数据产业园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

1. 发展劳动密集型大数据产业

加快建设大数据采集和清洗工厂。通过推动该产业发展壮大,共享同类型人才资源,再逐渐向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

2. 建设大数据产品销售基地

立足长三角大数据产业市场,通过打造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的品牌,建成“大数据产品展示和销售”的“义乌小商品交易市场”。

3. 推进大数据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业发展

依托盐城当地制造业和农业以及教育医疗产业发展优势,引导大数据产业园积极发展农业大数据、车联网、工业大数据、教育大数据和医疗大数据等行业发展,并且积极推动大数据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业,助力智能制造业。

4. 打造大数据产业园知名品牌

知名企业能吸引更多配套关联企业进驻,实现“以商招商”的效应。同时,围绕目前大数据园区龙头企业发展现状,抓好产业链的补链招商,弥补目前大多数产业链配套不足的缺陷。

(二)确定大数据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战略

1. 储备大数据低端产业项目和人才

应放弃全产业链平行发展思路,依据知名企业对当地的战略定位和布局,园区招商应明确吸引大数据采集、加工、清洗企业与产品销售企业,当园区储备大量该类型企业和人才后,不仅可以共享劳动力,而且当此类企业发展壮大之后,未来5--10年可视园区情况再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在人才储备方面,可引导市内高职高专开设大数据加工、采集、清洗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课程和相关专业,为当地大数据产业积累人力资源。

2. 推进园区产学研合作平台机制建设

继续打造园区内科研平台与发展大数据学院,积极推动江苏省产业研究院大数据研究所落地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区,增强科研平台对园区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和技术支撑作用,加强与国内知名大数据专业高校就业与科研项目合作,建设研究生工作站、高校大数据研究院和实习实训基地,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实习生进驻基地,进驻园区企业实习实训。

3. 扶持本地大数据企业发展

倾斜支持园区企业参与本区项目和市场拓展,比如城南的智慧城市和智慧教育等项目,对园区企业研发产品进行首套优先采购等倾斜政策,以支持园区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4. 满足园区企业发展需求

面对成长型企业和孵化型企业数量多,管委会应做好后勤服务、人才和项目招引服务工作,按合同兑现园区优惠政策,并尽量提供必要的补贴,为以后“双招双引”开创更好的发展局面。

5. 发挥行业协会和管委会的作用

增进园区内外公司交流,促进企业之间的广泛合作,通过行业协会增强各个行业之间的深度交流等,达到招商信息共享与企业推介方面的合作,实现企业和园区的“多赢”和“共赢”。

6. 增强园区对大数据企业吸引力

效仿国内其他园区做法,让园区成为省厅政务数据的灾备中心,增强园区数据资源对企业吸引力。近年来,盐城市将紧盯“互联网+”,引导企业积极发展大数据经济等新业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档次和水平,形成大数据产业的集聚效应。未来盐城大数据产业应借助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和“互联网+”的东风,顺势而上。

7. 建立江苏沿海大数据产业园协调合作机制

江苏沿海大数据产业园之间应建立合作协调机制,不仅有助于大数据产业园区之间产业合作,也可以化解江苏沿海大数据产业园区之间存在的矛盾,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猜你喜欢
盐城价值链产业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