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宇
[摘 要] 党的十九大召后,乡村振兴战略被我国各界持续关注。当今农民日子越来越好,兜里有钱,仓里有粮,优质的物质生活已打破人们对乡村的认知。乡村振兴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吃饱穿暖、添瓦盖房、建设道路,而是要培育文明乡风,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文明乡风的意义为着手点,分析当前我国文明乡风培育现状,寻找适合乡村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文明乡风;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6-14-2
习近平在江苏省徐州市考察时曾指出,农村经济建设极为重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提高乡村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形成农民精神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 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文明乡风的意义
1.1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以往倡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比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要求更加具体、充实。整体来看,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均是以乡风文明为目标。当前,乡风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培育文明乡风是一项任重道远且艰巨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内容。良好的文明乡风能兴旺当地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富裕农民生活。文明乡风是农村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保障。
1.2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
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农民自身素质直接影响该项战略的实施效果。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仍未从根源上解决“三农”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农村较为落后,无法提高农民素质,而且农村在文化知识普及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大多数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人与儿童成为农村发展的主力军。要想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就要逐渐提高农民的思想认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思维习惯,激发农民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情,培养农民的创造力,为今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予以强有力支撑[1]。
1.3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社会风尚
营造和谐的乡村环境,才能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此,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打造乡村振兴战略新风尚。另外,培育文明乡风可激发乡村活力,吸引社会各界到农村进行投资建设,调动农民的创业积极性,使其团结一致推动农村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2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文明乡风培育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单一的物质生活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提高。但实际上,仍有部分村民未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传统陈规陋习依旧盛行,严重影响农民的思想及言行举止。部分农民在“红白喜事”上进行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使得礼金数额越来越高,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有的地方嗜赌成风,尤其是农闲期间很多农民聚在一起打牌、玩彩票等。近年来,农村发展形势虽一片大好,但农民收入提高的同時,导致原本朴实的农民养成不良风气,严重阻碍农村全面发展[2]。
文明乡风建设是一项漫长且艰巨的任务,要想从根本上剔除农民思想中的劣根性,要从乡村干部抓起。但是,多数乡村干部未接受过良好的知识教育,认为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性高于文明乡风建设,一味偏重于物质建设,同时由于物质文明建设成效较为明显,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难以形成明显效果,更加重了乡村干部重物质轻文明的风气,挫伤其建设文明乡风的积极性,抑制了乡村振兴的实现。文明乡风建设与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文明乡风建设与经济建设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将文明乡风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位置,确保“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建设好农民精神家园,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稳定的基础。
3 乡村振兴视域下文明乡风培育路径
目前,我国在培育文明乡风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制定新型乡规民约、培养新时代新乡贤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能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更有效地培育文明乡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
3.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培育文明乡风时,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中,与各个精神建设领域相结合。例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规民约有效结合,可以行之有效地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健康的群体文化活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教育,强化村民法律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相结合,建设村民休闲广场、图书馆、电脑知识讲堂等文化服务项目,让文化阵地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载体[3]。
3.2 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农耕文明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当前,农村的一些民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都得到了良好传承,许多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农村是传统文化产生、传承及保护的主阵地。良好的传统文化无形中为培育文明乡风奠定了良好基础,农村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文化节庆活动,以当地的民风民俗为特色,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特色,树立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这样既能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又能进行创新,在弘扬传承中赋予其时代特点。通过整合利用,深入挖掘较为先进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保护农村特有的淳朴民风,让农村居民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文明新风[4]。
3.3 制定新型乡规民约
要想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文明乡风,就要从制定新型乡规民约抓起。乡规民约是建立在乡土社会形态中,根据当地民风民俗等相关内容制定合成的,是对当地农村全体成员引导约束的行为规范。乡规民约虽属非正式制度,但可教化农民转变其陈旧迂腐的思想观念,并对村民过失行为予以惩戒,治理民风民俗中的陋习礼仪,对农村困难户予以体恤。在乡规民约的影响下,促使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制定乡规民约可以从2个方面着手。
3.3.1 制定乡规。各地应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及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的行为规范。制定乡规时,必须以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从城市文明建设实践中汲取经验,保证乡规具有时代性,能适应当地农村发展形势,从而将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融入其中,为创建新时代乡村奠定良好基础。
3.3.2 制定民约。民约,字面解释为村民之间的约定,即村民之间共同完成的行为规范。相关领导人在制定村民行为规范时应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将村民摆放在主体地位,与村民一同协商制定民约。在制定过程中,要将传承传统文化融入民约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去除农村陋习旧习,让民约更加贴近百姓生活[5]。
3.4 培养新时代新乡贤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广大农村发展乡贤文化,培育现代乡贤,需要弘扬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善行义举,充分利用乡情乡愁作为城乡之间的纽带,以此吸引各界人士参与家乡建设。培育新时代新乡贤已成为当前建立文明乡风的重要决策之一。古代乡贤是具有良好的品德与才学且被村民拥护、爱戴的人,在乡村拥有较高的话语权,是村民学习的楷模与榜样。这种贤能人士在当今社会依然能在塑造乡风上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新乡贤是接续传统、连接现代、照亮乡村的新的文化之光。开展新乡贤选拔培训和服务保障工作,既要开门迎才、广纳有德行和有才能的人才,又要严格标准、精细培训,确保新乡贤可为家乡、为社会做出贡献。乡村教师、退休公职人员、成功商人、专家学者、农村优秀基层干部及道德模范等受人尊敬、德才兼备、心系家乡的人均可培训发展为新乡贤。通过发挥新乡贤群体德治、善治的力量,把服務群众和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力求群众办事、矛盾调解、信息咨询、致富求助“四不出村”,将新乡贤吸引到调解队伍中来,有力促进乡村自治、基层和谐稳定[6]。利用新乡贤优良品行引领社会新风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其力量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关爱社会困难群体,增强乡民归属感,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振兴乡土文明、革除精神荒芜的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培育文明乡风,应坚持以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城市文明建设成果,将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理念,摒弃传统陋习恶习,通过培育新乡贤等相关策略,在提高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丰富其精神生活,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谭玉甜,刘淑兰.文化自信视域下培育文明乡风的路径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5):33-37,52.
[2]韩俊.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J].旗帜,2019(9):55-56.
[3]胡银银,许静.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9(3):78-81.
[4]谭玉甜,刘淑兰.文化自信视域下培育文明乡风的路径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5):33-37,52.
[5]李曜,卢俊.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我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老区建设,2018(3):29-34.
[6]王春光.发展和谐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浅谈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理论),2007(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