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美红:从根本上来说,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都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各不同学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小学段以“公民”素养普及为主要内容;初中段以孩子的成长为主线,基于情感、法治、国情三个模块,围绕培养“合格公民”展开课程;高中段从哲学、政治、经济等角度深入拓展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在教学方式上,不同学段也有很大差别。小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上“知其然”的要求比较多,课堂形式也更加注重活动化、体验式;初中生的思维从具象向抽象发展,独立意识增强,教学中启发式教育增加,既有“知其然”,也追求“知其所以然”,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思维活动成为课堂重要内容;高中生注重思维深度、思维品质的发掘,社会上的两难问题、人生中的两难困境更能激发认知和情感深化。
思政课理念融入各学科的关键是思维方法的融入,而不是纯粹内容的融入。知识统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提炼能力,思政课由时事迁移、由此及彼、由外及内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对于各学科都是适用的。在此基础上,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激发审辨式分析问题的需求。而这些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维基础。
张红梅: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思政课是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的思政课是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主,围绕小学生的生活,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涵盖个人、家庭、社区、国家、世界的框架体系。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有着眼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政方针的大格局、大视野,实践时要落笔于生活的细微之处,践行知行合一的目标。所以,思政课的教师队伍在思政课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心里要有魂、眼里有人、行动会说理,让我们的孩子们洞察“说法”背后所蕴含的“想法”和“方法”,领会“道理”之中所蕴含的“真理”和“情理”,养成思考的习惯,让想法指挥行动,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我们不仅要讲好思政课,还要将其他学科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如何将思政课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融合前提是了解教材,读懂教材。教材中的每一张图片中蕴藏的编写意图是什么?家国情怀?价值观培养?还是习惯养成?我们要从教材中挖掘出正确的价值观,“排列整合”考验的是教师素养。为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提高自己的读图能力,引导孩子们的应该是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价值观、生命观、世界观。
第二,融合关键是分清主次。虽说学科分类教学给了孩子们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帮助,但各个学科设置有一个共同目的——立德树人,因此应该在思政课教材中找寻本学科与其的共性,并在教学中突出讲授和设置活动,这样的课程才更具可看性、有效性和融合特点。
第三,融合途径是开发课程资源。如何评价一堂好的思政课?——有趣、有用、有情。不平凡的2020年,很多学校都设计了网上升旗仪式,这样的一堂“色”“香”“味”俱全的思政课的诞生缩短了现实的距离感,拉近了学生思想的认同感,让学生感受到有趣、有情的时刻就是有用的一堂思政课。
第四,融合的要诀是全员育人。德育工程不能仅仅依靠一门学科、部分老师去落实,而需要全学科的老师们都参与。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只有做思政课教学的有心人,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亲历各种现象,用心灵的触角去细心体验,小学思政课教学才会点亮学生的“心灯”,引领学生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