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义
摘要:为努力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进一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上海市浦东新区牌楼村的生态水乡建设的探索作了较好的诠释,引发我们的思考:美丽乡村建设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注重生态发展;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发展;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次是村庄改造的升级版,体现是“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还有就是“安全、有序、整洁、文明、美观”。美在生态就是环境之美、美在生态就是秩序之美;富在产业就是创业之美;根在文化就是人文之美、根在文化就是风尚之美。
习总书记2005年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绿水青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我们要在“两山”理论指导下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积极的探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规划引领、政策聚焦和资源整合:更加注重农林水联动、宅田路统筹、区域化推进;更加注重典型引路与补齐短板;更加注重生态文明与乡风文明,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安全、有序、整洁、文明、美观”的美丽乡村。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宣示了党中央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坚强决心、坚实信念,为各地区各部门完成各项任务指明了根本方向和关键路径。
一、“两山”理论指导下牌楼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为指导,积极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探索,创造性地实践,着力打造生态水乡美景,拓展城乡互动功能,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发展策略。
牌楼村地处航头镇西北部,村区域面积4.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413.2亩,户籍人口3684人,外来人口2022人,在册党员130人,村集体可支配收入300.87万元,农民年收入22000元。
该村青砖黛瓦白墙,小河流水农家,河岸杨柳依依,人们欢歌笑语,享受着绿色低碳的美好生活,呈现出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
这就是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主要特色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打造生态水乡美景
这几年,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着力打造牌楼村生态水乡美景。一是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实现全村生活污水纳管收集,出水水质达一级B标准,有效控制入河污染源;二是对村内河道进行疏浚和护岸改造,全面沟通水系;三是添绿增美,适量种植水生植物,美化水面景观。河岸夹种杨柳等数十种景观树种,“点缀”休闲长廊、亲水平台等配套设施;四是美化村宅环境,一方面对残旧民宅进行修缮改造,全面保留黑瓦灰墙“道士”帽的浦东老式民宅格局。另一方面保持宅前屋后各类堆物放置整齐,庭院整洁美观,展现自然生态的江南水乡风貌。
2.倡导低碳环保发展模式
早在2010年,牌楼村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与乡村互动”的世博演绎基地,并率先引入农村低碳生活项目,低碳环保发展模式。如在人工湖四周,建造了装机容量为200KV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沈湖农庄里,所有制冷取暖设备都藏在地下室里,通过管道连通各房间实现地能供暖、取凉,不管冬夏,农庄房间无需空调,温度都可保持在25℃左右。又如在每家村民屋顶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同时在村内主干道装有400只太阳能路灯。
3.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配置
投资4000万元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配置。一是对20000多平方村内主干道及村宅道路进行加宽改造,合理布局全村路网;二是对村内53座桥梁按等级进行维护和修缮,满足村民通行荷载要求;三是引进公交183路,贯穿整个牌楼村,直通地铁8号线终点站;四是建设了村民休闲广场,配置了健身器材、读报画廊、休憩竹亭等,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
4.发展现代新型农业
一是加快提高土地流转率(目前达80%),不断提升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培育和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发展。如惠树果蔬合作社下设11家专业合作社,各类蔬菜、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1800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50多亩。还扶持村民栽种新型猕猴桃、葡萄、翠冠梨500多亩;二是拓展城乡互动平台综合功能,先后引入了鹤丰庄园、沈湖生态合作社、逸成奇石盆景园等3家农庄,大力发展城乡互动型特色农业,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5.提升乡村文化品牌效应
牌楼村近年来分别获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海市“我最喜爱的乡村”等荣誉称号,又承办了2011、2012年两届浦东新区农村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及2014年上海桃花节新闻发布会及桃花宴活动。2013推荐为国家建设部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创建单位,2015年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每年吸引着十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体验。一个“别具一格”的农村新天地,展现在市民及广大游客面前。
二、关于“两山”理论指导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1.咬定青山不放松,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注重生态发展
自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并持之以恒进行了强调与落实。
2015年3月24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习总书记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地连接起来,以积极的而不是悲观的态度阐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讲清楚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这种态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种认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近年来,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始终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成功地打造美景生态水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今年3月30日,习总书记到安吉县余村故地重游,他沿着村里道路,看到青山叠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洁,家家户户住进美丽楼房十分高兴。他感慨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强调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2.因地制宜,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发展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区以村庄改造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面完成了全区基本农田区域内的212个村的村庄改造,实施道路、桥梁、河道整治、污水治理等八大项目建设,累计投入68亿元(区级财政58亿、镇财力及社会多元投入10亿),涉及16个镇,惠及20万户村民。浦东新区村庄改造比全市面上目标要求提前五年完成。到2016年,航头镇牌楼村、周浦镇棋杆村、书院镇塘北村、新场镇果园村、大团镇赵桥村、祝桥镇新如村、航头镇长达村、曹路镇新星村等8个村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走在全市前列。各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发展注重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
在以市、区“十三五”规划为依据,制定落实郊区新市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时,重点突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人美丽乡村等要素。加快统筹编制区、镇、村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将自然村落保留点作为其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一张蓝图绘到底。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原则。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协调治理结构,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农民利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等平台实现自我管理,动员和引导农民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
習总书记今年在陕西考察陕西柞水县金米村脱贫攻坚情况时,积极鼓励当地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中,以山清水秀的乡村景致为依托,招引商客,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发展观光休闲型乡村游,利用木耳栽植基地建设科技农场,让更多人体验乡村生活,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商洛市近年来依托秦岭区位和资源优势,将旅游扶贫与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有机结合,实施乡村旅游点变精准扶贫点、景区变扶贫基地、旅游项目变扶贫开发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贫困人口变经营老板的“五变战略”,进一步拓宽了旅游扶贫的路径,也是因地制宜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举措。
3.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方向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紧密结合,浦东新区以问题为导向,勇于查找问题与短板。
(1)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标杆地位不够凸显。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与任务对改善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进一步倾斜提出了更高要求。努力缩小新区城乡居民收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差距。
(2)针对农村自身发展的空间和活力不足,受环境综合整治影响和用地指标制约,当前浦东农村基层集体经济组织自身造血机制缺失,发展壮大的空间和活力严重不足,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也将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财力投入。
(3)农村常态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浦东在完成村庄改造五年计划后,实施的村庄改造长效管理,要逐步覆盖到非基本农田区域;农村基础设施养护的标准、机制、主体尚不够明确;形成分层、分级管理机制。
(4)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不够协调。浦东农村村庄改造完成后,与之形成对比的农田建设要同步跟上,展现“农林水联动、宅田路统筹、区域化推进”的整体形态。
(5)基层组织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升。浦东农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一手硬、一手软,进一步推进浦东社会管理下沉、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缩小基层组织管理与服务能力与村民对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完善公共服务等迫切愿望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