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珍
【摘要】调查发现,80%的中小学生会在周末上网,而论及上网用途,6%的学生表示用来查学习资料;59%的用来玩游戏;30%的学生用来上网聊天;剩下的5%是用来看新闻等等。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上网是娱乐性的,而不是学习,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提升。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生进行居家线上学习,小学生自控和辨识能力差,加速了网瘾少年的形成。经过史上最漫长的假期后使学生复学滋生出许多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学生的网瘾问题,它引起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疫情后网瘾少年;重启模式策略
复学后部分学生上课不在状态,主要表现在眼神游移不定,嘴巴比较碎,爱多管闲事,小动作较多。经过了解很多同学在疫情线上学习期间对电脑、手机形成了过分的依赖,有个别的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家长疏于督促、检查,导致他们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小网虫”。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有责任對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使他们在生活、学习、性格等方面的不良模式得以重启,运行在正常的轨道上,笔者认为在重启模式上应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学校应加强德育建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一)加强学校德育建设
首先,学校的德育不应该是纸上谈兵,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跳出来,回归生活,其次,德育要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生活的启迪。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开设校园网站和加强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
师生可以在网站上相互沟通、交流学习方面的知识。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来开展各类比赛,如,网页设计、计算机编程、最受欢迎的小故事等等。还可以开设相关的栏目,将学生之间写的好的文字放上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三)班主任做好家校互动工作,与家长共同引导、转变学生
班主任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遇到网瘾学生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网游或手游情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引导和教育。
这是笔者在育人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案例:
一个炎热的中午,好不容易睡着了,突然被清脆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午睡中的安宁,我拿起手机一看,北京时间13:45,唉!这时间……
电话是小勇的妈妈打来的,小勇为了玩游戏不肯来上学了。妈妈实在没办法,打电话向笔者求助。疫情后复学的多起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笔者慎重考虑之后,采取了以下应对方法:
1.及时进行电访,了解事情经过
从和妈妈的沟通过程中得知,小勇一直有玩游戏的行为,只不过是以前还能控制好自己,不怎么影响学习。在疫情期间,需要上网课,手机经常在小勇的手里,妈妈是一位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妇女,迫于生计也不常在家,爸爸和妈妈长期处于分居状态,缺乏监管的小勇拿着手机不上课,不提交作业,沉溺在游戏之中,还从妈妈的银行卡里转走了两千多块钱用来买游戏装备,通宵玩游戏,被发现后,不服管教,经常对妈妈发脾气,还要挟说不上学。妈妈实在拿他没办法,束手无策之下只能打电话向笔者求助。从交谈中可以知道妈妈和小勇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必须得有人来化解母子两的矛盾。
从和爸爸的通话中了解到,爸爸也知道疫情期间小勇网瘾很严重了,他用了“病入膏肤”一词,但爸爸却一再叮嘱笔者不要跟小勇说玩游戏这件事情,可能父子俩有约定吧。既然爸爸这么强调,笔者只能先应允。从通话中可以知道了解到爸爸是一位处事比较谨慎的,不太善于表达的人,对家庭关顾的不多。两次电访后,已经对着小勇的家庭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2.深入进行家访,基本达成共识
晚饭后,笔者迅速进行家访。首先,以同理心来理解小勇的状态和心情,他慢慢地打开心扉,他说一直比较喜欢玩游戏,疫情期间玩得更多点,妈妈经常唠叨他,整天觉得比较烦躁,在家会为了手机的事情跟妈妈发脾气,笔者问:“你觉得你目前玩游戏的状态有影响到你的学习、生活了吗?”他点了点头接着低头不语。笔者说小男孩偶尔玩一下游戏无可厚非,我们要学会把控它,而不是被它影响。笔者又问:“既然影响到你了,你觉得要调整一下吗?现在正是升中考试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尽量避免做一些长大以后后悔的事情,你觉得对吗?”他又点了点头。笔者问他怎样调整好呢?他却沉默不语。笔者说:“你想学习好吗?”他说:“想。”笔者说:“那我们是不是要舍弃一些东西?例如,把玩游戏的时间调整一下可以吗?”他说:“可以。”最后我们就玩游戏的事情商定了初步的协议。
小勇当着他妈妈和笔者的面对自己约法三章,他在纸上写着:“我努力做到做到以下五点:(1)不对父母乱发脾气。(2)不随便旷缺课。(3)每天认真上完课,做完作业才能玩游戏。(4)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5)有事情跟妈妈说,不跟妈妈说也要跟爸爸说,如果不想跟父母说,还可以跟老师说。请妈妈、老师监督我。”我们三个人相视而笑,作为见证,都在纸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笔者舒了一口气踏上了回家的路,母子俩高高兴兴地送笔者下楼。
第二天,小勇准时来上学,看见笔者,远远就跑过来打招呼了,仿佛一个小天使跑过来一样,上课也比以前更认真了。他妈妈发信息来说:“谢谢老师!小勇现在很自觉地遵守约定,有时还看到他的笑容了,我也没有以前那么操心了。”看了信息之后,莫名的有一种教育者的情怀在涌动。
(四)召开主题班会,加深学生认知
顺着小勇的这个转变势头,笔者在班上召开“小网虫的害处”和“如何预防自己成为小网虫”的主题班会。
通过在班会上讨论,学生们得出小网虫的害处有以下几点:(1)影响视力。小小年纪眼睛长时间对着手机屏幕会使视力急速下降,背着一副近视眼镜过日子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2)引发脊椎问题。小孩子长时间看手机,会使脊椎生长变形,影响身形,造成驼背,甚至还会影响脑部发育。(3)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上网的学生上课或者做作业时状态跟其他学生不一样,他们的眼神是游离的,感觉在听但又没听进脑子里,注意力的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下滑。(4)形成沟通障碍。长时间玩游戏会沉浸游戏的幻想场景中不能自拔,与现实生活中的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极少,造成性格内向,阻碍了学生们良好沟通能力的形成,对生活带来不便。(5)引发安全事故。有些学生玩游戏入迷造成交通事故,长时间玩游戏甚至引发手机或充电器爆炸事件。
学生们一讨论一总结傻眼了,原来长时间玩游戏有这么多的害处。笔者适当地总结说:“当然,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也不能与手机、电脑、游戏完全隔绝,我们支持他们成为帮助我们更好生活的工具,作为一种信息化渠道,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促进我们的思考、判断和分析能力。我们与它们相处的最好的状态是理智接纳,而不沉溺其中。那么,我们如何预防自己成为小网虫呢?大家再讨论一下。”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讨论后得出结论是:(1)要学会自己把控时间,如果实在做不到让父母来帮忙监督。(2)把手机、电脑当成帮助我们生活、学习的工具,少进入游戏板块。如果有长时间玩游戏不能自控的同学请想想刚刚我们总结出的小网虫的害处,时刻警醒自己。(3)发展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我们上课之余可以多阅读、多运动,多参加有益的户外活动等都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成为小网虫。我提议:“有同学来宣读一下我们班这次主题班会的口号吗?”话音刚落,小勇举起手并阔步走上讲台带同学们宣读:“我不要成为小网虫!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此刻,笔者看到了重生的小勇。
小勇的一举一动也引导着笔者领悟教育的真谛,让笔者在教育路上不断重启、优化……
二、父母应加强监管,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转移注意力
家长应该努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分散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在假期里多让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夏令营等,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我才能,获得他人的赞赏,从而自我肯定,不至于在網上终日游荡。
(二)多与学生沟通,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作为父母,应该多花时间与学生交流,和学生一起分享网上的事,多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观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美好的家庭是学生远离网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营造“绿色”网络社会环境
(一)完善网络经营法制法规。从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比较健全的青少年网络使用法律保护体系,特别是在网络游戏分级和网站经营者的行业准方面有完善的法律规定。
(二)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对于这些黑网吧,政府必须严厉打击,并处以严厉的经济处罚,对于违法严重者,政府坚决予以取缔。但一些网吧被查封后没过多久就重新开张,政府部门的监管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四、结论
我国的网络教育是个重要工程,家庭、学校、社会既是网瘾发展的成因,又是今后预防过程中的重点。在中小学生网瘾更加严重的今天,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正确的上网方式与健康的网络环境是当前中小学生所缺失的。但只要各方面相互协作,中小学生的网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正确的上网习惯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敏,陈坚.中国教工,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