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散文文体特点,指导整体解读

2020-08-04 07:25曹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曹胜

【摘要】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整体解读。基于散文非真实性的特点理解作品的艺术性,结合非真理性的特点体会作者的独特思考,结合非替代性的特点探索作者独特情感,基于非占有性的特点分享作者的感受。这样阅读散文才更能体现出文体特点。本文对如何基于散文文体特点,指导整体解读作了探讨。

【关键词】散文文体;整体解读;初中语文

在谈及散文特点的时候,不少学生都认为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作品,和小说展现虚拟世界不一样,散文具有真实性,体现的是作者的独有情感。然而,这种理解过于片面,和散文的真正特点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基于散文文体特点整体解读作品,认识到散文既有实用性文体“散、真、美”的特点,同时也具有文学类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点,这样的阅读才更为准确。

一、非真实性,理解创作艺术

不少学生认为散文展现的是客观现实世界中的人事物,和小说等虚构的作品有重要区别,但是要注意的是散文展现生活图景,但是不等同于现实生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现实生活理解散文,但是又要高于现实生活,体会到作品的非真实性,理解作者的创作艺术。

在学习《背影》时,有不少学生感到困惑,提出问题:“‘我已经成年了,还会如此轻易流泪吗?”“父亲为何不提前买好橘子,非要在临上车前穿越铁路去买呢?”学生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质疑,都是因为他们在心中默认散文的情节都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我引导学生阅读学者周晓枫对《背影》真实性的论述,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将编造和虚构混为一谈。“在《背影》中,如果父爱是真实可信的,而‘我领悟到了父爱也是真实可信的,那么作者具体用什么事情来体现这种情感,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这就促使学生不再拘泥探究作者所写的事情是否真实,而将注意力放在理解父子情这个创作主题上。

散文具有真实性和非真实性相互融合的两栖特点,它虽然展现客观现实,但是所写的人、事物并不完全等同于真实世界的人事物,是语言所营造的世界,经过了作者的变形加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实中感受非真实性,从而整体化理解散文作品。

二、非真理性,体悟作者思量

在整体理解散文的时候,学生常常会认为散文具有真理性,但是实际上散文所展现的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论文所追求的真理性诉求有所不同,其中包含着作者独特的思量,因此具有一定的非真理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作者的观点,思考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是什么。

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学生提出:“作者用‘温晴来形容济南,这点我表示怀疑,济南冬天最低温度也能到零下,而且作者也描写了下雪的场景,怎么可能温暖呢?”学生将真实世界的真理等同于作品的真实性,我鼓励学生思考作者对济南的情感,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是否有天气虽然冷,但是人心却感到温暖的经历。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了不能将气象中的“真理”混同于散文的真實,此时我再引导学生说说为何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温晴”,学生就容易理解了,他们提出:“作者感觉济南很亲切,这实际上体现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这样学生便体会到了作者的独特思量。

学者王荣生认为,作者写散文的目的是要表现自己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人、事,要和读者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要体现自己领悟的人生哲理,这些感悟和真正的真理之间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跟随作者去体会文字背后的独特思量。

三、非替代性,探寻独特情感

学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常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到作品中,然而由于不同的人对现实世界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往往不同于读者对生活的理解,因此读者不能用自己的感受替代作者的感受。教师要基于非替代性引导学生阅读散文,要尝试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探究作者的独特感受。

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我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在看到了紫藤萝瀑布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有学生发出了疑问:“作者觉得紫藤萝瀑布象征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我也看到过紫藤萝,虽然觉得很美,但是也没有作者这样的感受。”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独有情感,我给学生介绍了作者的生活背景,介绍作者一家在生活中遭受的不幸,引导他们思考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之中,作者如何睹物释怀,从花儿的盛衰中得到感悟。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境遇和作者不同,作者的感受比自己浓烈得多,他们试着揣摩作者的独特情感,这样就能渐渐地体会到作者感悟的人生美好和生命永恒。

作者创作散文的原因是“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学生在整体阅读散文的时候不是要用自己的情感替代作者的情感,而是要随着作者一起去感受,体会到作者的所见所闻,要感受文字背后所蕴藏的独特情感。

四、非占有性,走出自我经验

在整体阅读散文时,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的所思所感,学生要站在作者的立场,抱着分享的心态去体会作者的人生经验,而不是基于占有的心态,将他人的经验强行纳入到自己的经验范畴,希望具有和作者相同的经验。所以教师要基于非占有性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分享作者的观点。

学习《老王》时,我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结尾处进行思考,体会一下作者为何认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结合前后文的内容,学生体会到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用善良的心对待天下所有不幸的人。但是这只是学生体会到的作者的感悟,我并没有强求学生占有作者相同的心态,而是鼓励学生抱着“分享”的态度和作者交流情感。这样学生反而能走出自我经验,更好地和作者沟通。有学生体会到:“作者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个荒唐动乱的时代,在反思当年的生活时,她从老王的行为中体会到了苦难年代中人性的光辉,所以有了最后的感悟。这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个特定年月的人很难体会到的情感。”在这样的感悟中,学生基于非占有的想法,和作者分享了观点。

解读散文就是要分享作者独特的生活经验,分享作者对于生活事件的独特感受。但是,教师要避免强求学生认同并用作者的观点同化自己的想法。

在引导学生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要基于散文的独特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整体解读。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其感悟,了解其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而更深入地理解散文。

参考文献:

[1]刘珍.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策略——基于散文文体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0(10):36-38.

[2]高榕蔚.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研究[J].黑河学刊,2020(02):148-150.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