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虎
目前高校学生在面对灾害事故时的应对能力还十分欠缺,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减灾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灾害事故发生后的人身财产损失,减轻师生因灾害事故造成的心理创伤,尽快恢复校园教学秩序。这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努力。
灾害事故指的是对社会、国家及人的财产、生命等造成影响,并最终产生比较大的危害或损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我国高校校园中,对在高校校园中生活、学习的老师、学生及其他人员的财产、生命等造成了损失即属于高校灾害事故。当然,这种事故的发生有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些是自然发生的。近年来,我国高校灾害事故不断出现,给广大师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伤害,后果十分严重。如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实验室爆炸火灾事故;2016年9月16日厦门大学受强台风“莫兰蒂”影响,损失树木两万多棵等。
灾害事故防范应对教育其实是一种减灾教育。它是一种让学生能够做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内心树立真正去怀着感激之情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价值观。它是一种将科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即是科学融入自然,尊重自然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主动探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提前预防,积极备灾,并将现代化应急减灾相关理念融入教育过程中,使得学生认识到预警、预报、应急救助体系的重要性。
严重危害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很多高校灾害事故的发生都伴随着生命的危害,尤其是一些高校校园里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强台风等。这类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虽然较小,但只要发生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事故也会如此,如云南大学2004年发生的马加爵宿舍杀人案,造成了四人直接死亡的严重后果。
严重危害高校校园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高校校园内一般人员比较集中,校园内的各种设施设备比较密集,一旦发生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都比较大。2016年9月16日厦门大学内很多树木遭受强台风连根拔起,直接损失超2亿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高校教育的投入力度持续增大,高校校园内各种设施设备越来越多,灾害事故发生造成的危害性越来越大。
严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活动。灾害事故发生后,高校内教学秩序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个别甚至还会造成停课。如2018年9月15日超强台风“山竹”席卷广东,为确保高校校园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广州市内多所高校均宣布停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种灾害事故影响高校教学秩序的案例非常多,冰雪、高温甚至雾霾等灾害都会造成以上情况的出现。教学秩序的破坏,势必然也会影响到高校自身的发展,学生课程任务等的完成。
严重影响高校师生的心理健康。高校灾害事故的危害性还包括在事故发生后,对师生的心理创伤方面,这种危害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危害着师生的心理健康。对灾害事故的处理,人们更多是从外部进行修复,而一些较严重的灾害事故给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却很少有人关注。这种创伤更加难以处理。个别师生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带着巨大的痛苦与折磨进行生活、学习,甚至影响一辈子。
必须认清,在高校中进行灾害事故防范应对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具有的重要意义不仅局限于高校校园内,对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影响。高校学生是当地社会的组成部分,提升高校学生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也能够提升整个社会防范灾害事故的水平,进而最大限度减少高校校园及社会的财产与生命损失。可见,对高校师生进行灾害事故应对防范教育必须要加强。
高校校园灾害事故的破坏力惊人,又因发生的突然性和高强度,对校园内产生巨大影响。但高校校园灾害事故防范教育的不完善,使得高校学生对高校校园应急防御设施设备甚至预案等都不了解,缺乏应对的实践经历,师生在思想上对防范教育的消极对待,师生间在发生灾害事故后的自救与互救成效太差,直接加深了灾害事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
虽然高校对于校园灾害事故的预防较之前已有很大改善,但力度还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灾害事故防范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各种教育已经完成,但教育内容并没有深入学生内心,学生对于灾害事故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甚至个别教育内容不切实际;灾害事故防范演练教育涉及人数较少,针对性不强,演练教育的防范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有效;没有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有效的课程载体,使得校园内灾害事故防范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宣传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多种途径,如课程教学。通过课程教学,尤其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等提高师生灾害事故预防的意识与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如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其设计的内容有很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在其特定的内容中适当延伸,课时适当增加,把灾害事故防范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效果会更好。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灾害事故防范教育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而教师队伍又是其中最核心部分。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教师一般业务水平比较高,政治素质过硬,与学生的距离也比较近,利用这些老师对学生进行灾害事故防范教育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使学校教师基本掌握相关应急减灾防范教育建设的要义与要素,能主动及创造性地参与学校减灾特色教学的建设;体验特色教学内容开发与实施的基本流程与要求,积累相应的实践经验;能将特色减灾防范教育教学内容开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在课程层面上探索学科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内容开发与创造执行的能力。
提高校园灾害事故防范教育的重视程度。注重校内与校外结合,社会及校园内的各级管理部门应继续加强灾害事故的防范教育,将应急减灾教育常态化、普遍化。通过各种途径,如讲座、演练、宣传栏、动画、传单、有奖知识问答等,对各种类型的灾害事故进行示范与讲解,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在国家“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等节日,与社会相关机构合作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重点以模拟体验、社会调查等途径进行,践让积极主动参与,在实践中提升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减灾意识,进而内化于心的减灾行为。
本文系2019年广州市教育局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沙湾镇中小学应急减灾知识宣普(2019GZQK003)”及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第二批)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2018JG31)”项目階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