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探究

2020-08-04 08:32唐海标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产教职教师资

唐海标

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其教师出现了紧缺的现象,现有的教师存在实践技能欠缺、思想观念落后等诸多不足,对于职业院校更好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做好师资培养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从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究职教师资培养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一系列师资培养的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而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各企业领导关注的重要内容,实践性、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这也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所以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完善师资培养模式十分迫切。在当前校企合作育人的大背景下,更需要职业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拓宽师资队伍培养渠道,为丰富教师技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打好基础。

1 产教融合与职教师资培养的概述

1.1 产教融合的含义

产教融合指的是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所设立的专业情况,开办专业产业,将教学与产业有效融合起来,双方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将学校办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经营实体,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通过开展产教融合办学,能够促进产业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2 职教师资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职业化、技能型人才,然而当前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教师队伍等各个方面原因的影響,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都存在诸多问题,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技能低下,无法适应社会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人才和职业院校而言都是不利的,而在这些原因中教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做好教师队伍培养十分关键。并且,通过对我国职业院校的现实情况进行了解可知,其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从相关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等直接招聘,而这些刚毕业的学生虽然专业水平较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往往都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技能不足,所以很难培养出来实践技能较高的学生,因此对其进行实践技能培养是职业院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3 产教融合背景下完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提升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能够使教师得到更为全面的培养,将职业院校与产业融合起来,教师有更多的实践基地,能够参与到产业实践中,这样就能够帮助教师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所培养的人才是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具有较为明确的岗位特征,即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所以高职院校应当依据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设置专业,并有针对于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假设职业院校教师本身缺乏实践技能,无法与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清晰了解,结合行业变化、工作情况等开展教育,那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悖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培训与再教育,健全师资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更好地对自身的教师开展培训,构建健全的教师培养模式,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师类型合理设定培养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如下我们详细进行分析:

2.1 新任教师的培养,可以构建仿真企业场景

整体来看,职业院校新进教师的来源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即高校毕业生、从高等教育或者基础教育转型而来的教师、企业的转岗工人。前两种教师往往缺乏企业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其知识往往是来源于书本中的,对行业的认识也相对较为狭窄。其只有将碎片化、理论化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形成系统化的职教知识体系,才可以培养出实践技能更高的人才。然而,要想让所有教师都长期进入到企业中开展锻炼是不现实的,所以高职院校应当采取其它方法。而高仿真实训基地无疑是最好的方法,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情况进行高仿真实训基地的构建。比如针对于汽车制造专业而言,可以借鉴丰田汽车、通用汽车等企业构建制作模拟工厂,融合制造执行、精益生产等多种要素,为教师展现出与生产现场基本类似的情景,以便教师在该实训基地中开展实践练习,增强实践能力。

2.2 专业教师培养,可以承接企业产品加工

高职院校通过承接企业产品加工,能够搭建完善的技术能力提升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技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而且还可以为企业加工产品,增加额外收入。具体来看,学校应当将自身的实训基地进行半市场化管理,与相关的企业签订合同,利用自身的实训基地进行产品的制作,并将制作好的产品提供给企业。在完成合同任务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师傅来指导,教师则负责产品的制作,整个过程就是教师实训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将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这样能够推动教师专业化技能的快速提升,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生产基地产品制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提升教师或者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要依据自身的实际实训情况来签订合同,避免为了完成任务而无目的地开展实训。

2.3 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定岗挂职

高职院校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定岗挂职,能够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践,从多方面了解企业岗位的职责,对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并从职业人的角度对职业教育进行深入考虑与理解,从而完善教育过程。不过假设教师缺乏服务意识或者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那么企业往往是不会对其进行重用的,所提供的岗位也缺乏实质性。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尽量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中定岗挂职,在挂职的过程中,其不仅是企业的职业人,可以独立对岗位职责和任务进行承担,同时也是企业中的重要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一心一意为企业服务。而对于学校而言,他是学校中的教师,能够将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相比对,学习企业中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职业教育中,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研究者,能够借助于自身多方面的深入了解以及敏锐的眼光来分析职业教育中的缺陷,并推动职业教育长远发展。这对于企业和高职院校而言都是有益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合作,并鼓励骨干教师进行定岗挂职。

3 结束语

产教融合下对职教师资进行培养是推动职业院校长远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人才实践技能,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市场情况为教师构建科学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和平台,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校企合作力度,使教师能够接受全面的培养。本文针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几个师资培养途径,希望能够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技能提升带来有利作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职教师资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