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评验证学的真实发生

2020-08-04 09:29葛晓华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春景重音全文

葛晓华

“评”在教学中随时可用,课堂上常听到“好”“很好”;在作业上常见的是“√”“×”或“优秀”“良好”“及格”;在试卷上除了“√”“×”,更引人瞩目的是学生答卷最终获得的分数;还有考试后那千篇一律的排名及反馈类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有必要,但反馈后的效果并不理想。今天所谈的“评”是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是验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所嵌入的评价任务,评的本身又是学的活动。下面借助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朱自清的《春》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来谈以评验证学的真实发生之必要。

一、预中评价立足于学生的学

“预”作形容词时有预先、事先的意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说的“预”是指学习目标、评价任务的预设立足于学生的学,而且相匹配。

学习目标,立足于学生的学,是在课程标准统领下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已有基础确定和叙写的学习目标。

例如关于《春》的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理清文章的层次思路。

2.多梯度、多角色练习朗读,体会重音和停连。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能准确熟练地背诵全文。

3.联系全文,细品文中体现“春”之“新”“美”“力”特点的描写语句,并结合课后的《比喻》一文,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这三条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写给学生的,它是学生即将经历学习过程的“灯塔”和“北斗”。学生见到学习目标,就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学习目标之后紧接着是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任务。

1.完成课堂任务一:能正确、流利、头脑中再现图景式的朗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并且能描绘出自己头脑中所再现的一幅幅春景图。

2.完成课堂任务二:能读准重音和停连,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能够逐段背诵。

3.完成课堂任务三:能联系全文具体的词句及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深透品析“春”之“新”“美”“力”特点。

这三个评价任务放在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之间,是特别提醒学生要以此验证学习中要达到的标准,并以此强化学生学习是有目标的,而且学的过程和结果还是有标准的。其中的“评”均立足于学的过程,“图景再现”是借助文字描写进行发挥想象的再创造思维活动,“理清思路”是指在理解每一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梳理结构文脉;“描绘出自己头脑中的春景”是运用语言文字外显想象的结果再创造,是思维活动的显性化,即可评价;“读准重音和停连”“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联系全文具体的词句品析”,这些评价中又蕴含着有效的阅读方法。有了这个标准,再经历每个学习环节,学生就能够明白“读什么”和“怎么读”,又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学的结果,即“读的怎样”。这一点与教师主导的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有质的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用三课时来分析《春》的写作思路:盼春—绘春—赞春,再赏析五幅春景图,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所以,学生只知道听和记,但不知道学到什么程度才是达到了学的标准。教师也总模糊地以为面面俱到地教了,学生就应该会了。

二、学中匹配着评价任务

预设的学习过程分别对应相应的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嵌入活动中,是学生按提示和学习指令要经历的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例如达成目标2的课堂活动任务是角色诵读、再现画面。

请同学们按下面的朗读引导,分别朗读各段,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春的五幅图景,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朗读第一段,请把自己角色定位为作者,读出盼春的急切之情和春之将至的喜悦之情。同桌之间参考下面的标准互相评读。

我给你的朗读做个评价:

A.我能感受到你盼春的急切和喜悦,仿佛春风拂面,被你的朗读感染了。(5分)(具体是:——————)

B.我能感受到你盼春的急切,但没有感受到你的喜悦之情,没有春风拂面,没被你的朗读感染。(4分)(具体是:—————)

C. 我能感受到你盼春的喜悦,但没有感受到你盼春的急切之情,仿佛有春风拂面,但没被你的朗读感染。(3分)(具体是:—————)

D. 你读得流利,但我没能感受到你盼春的急切和喜悦之情。(2分)(  具体是:—————)

②朗读第二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标注出朗读的重音,边读边想象,仿佛你自己看见了那明朗滋润的山、那清澈明亮的河水、那红红的暖暖的太阳,读出东风唤醒自然万物的形象感来。

③朗读第三段,读好停连,即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  “——— ” 标示在词语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的停顿;连接,用“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要停顿。

…………

这样的过程是立足于学生的“读”,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朗读,同时启动联想与想象,神入春景,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心灵沐浴春光,享受思维律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的急切盼望与赞美之情。一切理解与赏析均在学生的朗读声中,在头脑再现的画面中,在学生对画面的描述中,在朗读符号的标注中,在学生声情并茂的一段一段的背诵中。同伴互评的过程是经历加深理解的过程、彼此欣赏又互助的过程,“具体是……”的提示意在使欣赏与点评言之有物、析之有情。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无需教师再做课文的讲解与分析。其中的角色定位、重音与停连的符号标注、联想与想象、画面的再现与描述、神游春景以及心灵所沐浴到的春光,这些都是朗读结果的最好的评价。这其中只有朗读的符号标注是显性的过程性评价,而更多的是无形、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学生自己会感觉到、享受到的表现性评价。可能每位同学的感觉和享受的程度不同,但每位同学都借助文字经历了神游“春”的心路历程,感受了文字运用之妙与春景描述之美,更有春之“新”“美”“力”的感召与鼓舞和激励。

三、学后评价验证学的结果

平时一节课结束,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这些作业多是在练习册上或一些教辅资料上的成题。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用一把尺子,即同样的作业,会混淆作业的不同功效。有的学生基础薄弱,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有的学生则需要综合检测性作业进行诊断,学习能力强基础又好的学生则需要有迁移运用的提高性作业。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充分了解学情,站在每个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后作业以评价验证每个学生学的结果,同时,在课中还要细心观察每位同学的学习过程和达标情况,并据此及时调适匹配相应的作业类型。

针对学习目标2(多梯度、多角色练习朗读,体会重音和停连。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能背诵全文。)就可以分别设计三种功能的作业供学生自己选择完成。

作业1:请先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然后自评得分,其中每空10分,满分为120分。你的得分是————分。最后请用红笔修正,同时写出你的理解。

通读全文,我们回忆作者———的写作思路是这样的:先是写自己———春的急切心情,然后———春天,最后———春天。其中主体部分依次描绘了——— 、———、———、 ———、———五幅春景图,令人赏心悦目。这其中的一幕幕春景又都恰恰体现了文章最后三个比喻段的“春”的“———”“———” “———  ”特點,这样的构思值得我们写作文时借鉴。

作业2: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标出句序,借用不同的朗读符号标注并朗读出描写春风三个层次的情态来。把朗读的视频发在班级微信群中,请小组成员点评。(评价朗读的标准参考作业3的背诵标准)

作业3:向最关心你的家人或同学声情并茂地背诵《春》一文,三天内,请把准确无误全文背诵的视频及家人听你背诵后评价的视频文件发到班级QQ群,与大家分享。

针对同一个学习目标,面对不同层次的个体学生,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上三个作业的梯度及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业的本身就有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功用的体现,其中再嵌入评价,则是评验中的评价了。是验证与量化学的效果,又是在引导学的真实发生,同时还会为学生日后继学其他课文进行相关的活动奠定基础,提供方法和路径。

猜你喜欢
春景重音全文
春景
全文中文摘要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春天·春景
全文中文摘要
人间春景
李春景摄影作品选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