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菲
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病理学是基础医学沟通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引起了医学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传统教学方式过程单一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无法全面的了解疾病基本病理变化,通过在病理教学中加入病例讨论,激发出学生对于病理学的兴趣,使与临床医学课程学习更加紧密,更好的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病理学既是基础医学中的主干课程,也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近年来病理学教育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教育更是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病理学主要是以形态学为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特点是枯燥、抽象、内容繁杂,同时传统教育方法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兴趣不高。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病理学知识是所有病理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在病理学教学期间,重视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来学习病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因而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通过病例实践性教育与病例讨论解析的方法,巧妙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使学生可以深入的进行病理学学习,同时为之后的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1病例的搜集、整理与选择
临床病例的搜集是与病理学的教学进度同步进行的,通常病例多来源于附属医院的临床病例或是法医解剖的尸体检查病例,还有其他的一部分是来自于相关的教学书籍以及网络,对每一病例的收集包括其病史、影像学资料、镜下图片及实验检查数据等(病例的选择应是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与教育实践中总结积累的典型病例)。然后以学生的相关知识水平进行修改,使学生在主体知识范围内进行合理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与实际临床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起来,并重视其他知识点的结合。同时病例选择应该做到适度适量,贵在激发引导学习思考的兴趣,做到少而准确,这样才可以达到教學期望的目标,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2.2课堂讨论的内容
2.2.1课堂讨论的内容范围
首先对讨论题目进行设定,要符合病理教学进度,同时要与学生的自身水平以及整体知识水平进行贴合,确保难度适中,切记不要出难题、怪题、偏题,做到简短精悍,一节课以一到两个病例为好,做到联合病理课堂实际,先由基础知识带入,随后向复杂病因与机制进行拓展讲解,由简入难,引导学生由已知的病理相关知识拓展到未知的新知识、新课程、新方法,在对其进行提升,可以达到逆推、反向思维、自我思考使其完全了解新的病理知识点,同时又对之前旧知识点进行了复习,一举两得。
2.2.2课堂讨论内容的准备
病例讨论为教学的病例课堂模式,教师的备课便与传统教科书的备课有不同之处。教师要钻大纲、钻教材,在范围内找出合适的教学案例,进行详解、总结、汇编,罗列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病理学课程都适合进行病例讲解,例如:总论中内容其涉及的病理概念多、范围广、知识点复杂,在病例讨论中不是一两个病例就能涵盖所有的教授范围,那么就需要老师按照教材内容编授循序,通过对比法、归纳法、再结合精选病例进行讲解。
2.2.3课堂讨论的方法
2.2.3.1精选课件形式
在对课件的制作上,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病例病史、检查结果及病理学图片,还要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流程图、相关研究进程等知识进行展示;在制作课件中可参考相关精品课程网站、学术期刊、病理学外文原版教材等。
2.2.3.2进行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式讨论,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病例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并发言,以提出假设、合理进行理论依据分析、小组讨论、公布典型病例病理检查资料及教师总结的方式作为讨论步骤,并设置抢答式、合作式及认领式等多种讨论形式。
2.2.4课后的考核以及评估
在完成病例讨论后,我们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对下一阶段的课程进行调整,及时引导学生复习,正确的把握课堂进度。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将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到一起,为临床学科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教学中引入病例讨论后,可以使学生在未来实践中可以正确的、系统的对患者进行分析,所以考核中加入病例整体分析和病例的判断。在评估结果后进行相应的奖励,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病例教学的兴趣。
3.1有助于改善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
传统病理学教学中,讲师多以书本上的固定知识结合PTT、多媒体和板书进行讲解,学生完全依靠死记硬背来敷衍考试,对以后学习临床医学学科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对未来的临床工作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但是在进行病例讨论教学法之后,应用病例讨论、小组教学使课堂模式由抽象化变为具象化。学生们对病理学学习兴趣大大提升,由之前的死记硬背转换为如今的兴趣学习,为未来的临床医学实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通过给出相关案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结合相关病理学知识分析案例,真实生动的案例不仅能够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立体、形象,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医学生的身份角色中,增强自身对专业的认知,进而形成较强的临床思维。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往往需要通过提问和启发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3.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为了改善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深度学习,才能满足课程需要。教师应完整熟练地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能够正确而快速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匹配起来。此外实践能力高低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体现的一个方面,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医学研究和实践,加强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这也要求了教师要有较高的责任心,从而主动地在多个方面巩固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临床方面的知识。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其在很多课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病理学的教学应该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升病理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案例教学法虽然具有诸多的应用优势,但根据教师实践以及查阅文献发现,在应用过程中同样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说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具备相当扎实的临床知识和临床经验,否则案例本身无法与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完美融合。另外,案例教学法中需要教师安排足够的时间用于课堂讨论,其占用的教学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视情况而定不断地加强它的实用性,争取为医学事业提供一个可靠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