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
通过对中国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英语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高中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辩证法,直观指出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并结合中国的语言文化习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明确语言学习的要点,达到英语作文成绩的效果。
据有效数据显示,中国的英语整体水平在全球排位居后,英语作文写作单项成绩更是到了最低。中国灌输式的教育教育方式让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式接受,忽略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提到的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语法的不同决定着思维单位方式不同,思维文化的差异有影响到了语言的表达,这种观点的提出打破了之前“中式英语”的写作模式,让学生能写出符合英语用语习惯的文章,再根据英语的思维完成英语作文写作。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是在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语言学家沃尔夫提出的“语言决定人的认知”。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他们认为影响人类的世界观和思维过程的重要因素就是语言。洪堡特(Humboldt)提出的“语言世界观”辩证的分析了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直接来源。“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包括“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两部分,具体分析了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重视语言给思维和文化带来的影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辩证法很好的运用到高中的作文写作中,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英语写作的表达的不同,提高英语的写作能力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多元文化意识。
2.1 “中式英语”的误导
中国的应试化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在英语写作中,高中的教学更多的强调背诵范文,教学生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按照模板套用;中国学生作文写作文谋篇布局、逻辑思维的能力不够,导致作文的语言连贯性不好;词汇的积累也是英语作文中的重大欠缺,导致高频词语重复使用,语言表达上毫无特色,甚至出现口语化。学生这种学中文的模式学习英语,就违背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相互依赖”的观点。同时,中西方文化底蕴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会阻碍中文和英语之间的语言学习和转换,出现“中式英语”的语言表达问题。
2.2 语言、思维、认知差异的影响
语言是人们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传达出不同的文化信息。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区别。语言和思维是一个整体,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决定着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又制约着语言的表达。研究表明,语言的不同导致人的认知也有所不同。如,西方人在表达上更加的直白,喜欢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出主题;中国人的表达就含蓄很多,喜欢绕圈,最后说明观点。这两种模式给学生英语作文造成很大的困扰,看来想要学习一种语言,就得先去了解一种文化,在了解对方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写文章,遵循他们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表现有:(1)词汇选择。英语及汉语在词汇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异,其表达的含义也有很大差异。关于词汇的虚实,汉语属于直观型,比较具体,通常都是以实的形式来表达出虚的含义,抽象的通常使用具体形式来表达。但英语不同,西方的思维一般属于概括型,相对抽象,英语的倾向是,通常在表达某一类具体事物或者实际现象时,使用虚词来传达。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上有着极其大的差异,整体而言,就是思维不同,导致语言表达不一样,一般体现在动词、介词和名词上的利用频率上。英语比较注重形式,名词及虚词用的较多,汉语较多使用动词,也不存在时态的限制,无谓语与非谓语动词之分。但英语不一样,其在动词的使用上会因为形态变化等受到一定的限制。一句英语通常只有一个谓动词,本来由动词来表达的相关概念,也会借助名词来实现表达。所以,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习作时用不惯英语思维,常常出现汉语式英语的表达。(2)句子表达。因为汉英的思维及表达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整体的句子结构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英语的思维属于直线型,通常会以焦点进行展开,句子之间有很强的逻辑性,并且,在整体结构上非常重视单个句子完整。但是,汉语的思维结构属于螺旋形,是团状形式,属于散点分布,句子之间的关联性及逻辑性并没有英语那么强烈。英语的表达大多属于被动形式,汉语则属于主动句式。西方人比较注重课题意识,中国人注重主体意识。因此,中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比较习惯用主我意识强的词汇,例如“我认为、我觉得”等类似的词,并不会像英语表达中通常使用的“据认为”。英语习作中,通常的表达都会避免主观意识,强调客观,客观思维较强。为减少英语读者的不解和疑惑,中国学生在学习和实际写作英语作文的过程中,都应该尽量不使用主观性情的词,如“我、我们、你、你们”等,更应该重视写作的客观性。
3.1 过程教学法弊端
所谓的“过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强调写作的步骤,围绕“计划、草稿、修改和编辑”进行,让教学变得呆板,学生写作空洞没想法。中国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教师做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写作的模式更多的是模仿、摘抄和背诵的得来,使文章没有过多的情感投入,观点不够明确。然而,写作在英语的综合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教师应当根据当前的形式,把英语写作作为重点来讲,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根据西方语言文化的特点,结合课本的教学体系去完善。
3.2 体裁教学法弊端
“体裁教学法”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体裁要求讲授作文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但对于体裁的训练以议论文为主,并且对写作片段进行格式化教学,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创新意识,千篇一律,根本起不到提升英语作文写作的能力。
3.3 “驱动、促成、评价”英语作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限制了学生写作时的自由发挥,使学生的语言交际和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要做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理论认为语言直接影响思维,语言的学习需要结合不同的名族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研究语言背后的文化特色。“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提出了“驱动、促成、评价”的英语作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学和用的结合,使英语作文教学更加的完善。同时,可以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做到“以读促寫”,通过大力量的阅读,培养一定的语感和文化底蕴,再让学生在英语作文写作中完成由读的到写的过渡,真正提高英语写作的水平。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理论对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阐述的很明确,语言都是依附一定的文化背景存在,同时,语言表达与文化、思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显得更加重要。没有思维的语言表达是空洞没有灵魂的,直接影响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样有助于语言思维习惯的形成。因此,学生需要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不断调整学习的状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