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梅戏的教学心得

2020-08-04 08:32赵丹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新创黄梅戏剧目

赵丹

戏曲艺术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和扶持戏曲事业,加大戏曲艺术人家的培养力度。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促进戏曲繁荣发展。专门发文支持戏曲艺术。同时,国家又很重视职业院校的发展,2011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启动“提升高职专业服务文化产业能力发展项目”,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科技司开展“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而目前对于黄梅戏教学的模式,比较多地停留在传统教学剧目上,把教学运用到新创剧目中,用新创人物角色来促动推进职业教学的研究非常少。带学生走出学校去参加高规格的比赛,除了过硬的基本功外,对剧目表演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既要以传统的教学剧目进行训练,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作中去,来促进黄梅戏表演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黄梅戏艺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核心是用剧目即传统剧目和新创剧目,来带动和促进“教”即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促进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黄梅戏做为戏曲艺术,学生从最初入校是没有任何表演基础的,一张白纸来到学校进行学习。唱、念、做、打四功中每一项都有自己独特的基本功训练方式;每一项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单一项目的训练,为了提升上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校学习到了一定阶段,用剧目提升学习效率是最好的方式。通过成品剧目来检验每一项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2)来学校学习黄梅戏表演的学生普遍年龄偏小、自我控制力较弱,如果长期进行单一项目的训练,会让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懈怠状态,不利于于学习的提高。通过成品剧目的实践与体验,并且从小戏到大戏、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新创,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3)到了高年级阶段,用传统大戏或新创剧目来检验学生表演技术的综合能力、唱功水平、对人物理解的能力、塑造人物的能力、对舞台节奏的把控。通过成品剧目的锻炼和实践,充分展示学生所学技能,又能把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运用到舞台表演实践中去。

(4)戏曲表演艺术有很多特点,决定了这种艺术教育无法与其他技能教育一样,可以同量、同材、同题训练,黄梅戏表演艺术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行当不一样、每个人的表演天赋的差异、每个学生各自擅长的表演特色差异等,进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四功五法的训练是一个枯燥、反复练习的过程。不经过台下享受孤独的训练,就不能得到台上的鲜花和掌声的陪伴。现在是一个多媒体共享、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快餐文化的侵蚀,我们很难做到当中孤独,享受孤独的在练功房里每天辛苦练功。成年人都很难抵御网络的诱惑,孩子们就更加需要强大的自制力来学习。能学会享受孤独、能真的静的下心好好学习传统艺术的人真的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尤为重要了。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不能完全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来上课。进入课堂让他感兴趣、想学习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观摩各个剧种的优秀剧目,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悟;用小视频拍摄自己练功时的场景,自己给自己当老师找出不足;也可以找舞剧、话剧、音乐剧等其他艺术门类让学生们欣赏,让其从中吸收艺术养分为己所用。

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不是每一位最后都能成为站在舞台中央的表演者。十年能培养一个大学生,但十年未必能培养出一个戏曲艺术家。戏曲艺术除了勤奋、还需要天赋;除了天赋,还需要运气,很多男演员都倒在了青春期变声这道坎上。最后能真正成材的很少,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后期对其进行戏曲相关专业的引导学习。

学校里有一位来自云南玉溪的学生,说实话,她的学习条件和其他学生相比,相差很大,一,她年龄比其他学大,二,她来自云南,说话有很大的口音,三,接触黄梅戏比较少,学起来比较费力,四,年龄较大,练习基武功有难度。但是她非常刻苦,非常用心,每次学习期末的彩排都能在她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她三上期末彩排剧目《红梅惊疯》。这是我们移植山西晋剧的一个优秀剧目,本身难度就比较大,移植到黄梅戏中来,保留了原来的大量的水袖技巧,还设计了黄梅戏中大段高难度的唱腔,剧中还设定了搬十字腿的慢三起三落,对她来说难度非常大。那一学期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学期,不光要攻克水袖技巧和腿功技巧难度,还要攻克唱腔难度,她花了比别人多很多倍的辛苦来学习这出剧目。最后在彩排中,发现只有她一个人,是在演人物,把一个痛失孩子的母亲形象塑造出来,能把观众带到剧情中,能跟随她体会剧中人物的悲痛的心情和疯癫的状态。虽然她在演唱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但是她对人物的塑造、人物情感的处理,和对人物的把握是非常到位。学校有很多比她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但在塑造人物这方面的能力和她有一定距离。虽然和她自身相比,她有非常大的进步,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她不适合在幕前工作。她非常热爱戏曲艺术,考虑到她本人的意愿,先前期让她继续学习戏曲表演艺术,后期着重培养她走戏曲导演这一条路,让她从事和戏曲行业相关的专业。所以同一个班级之间的学生会存在艺术能量的分化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细细观察,有的适合幕前工作,有的适合做幕后工作,慢慢了解自己的特长,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将来在选择职业上少走弯路。

还有在参加和观摩各级各类大赛中,黄梅戏的参赛剧目文戏剧目偏多。剧目中的技巧难度偏低,不利于刺激学生的课堂学习,所以在剧目的挑选和编排中,多增加一些有难度的剧目进行训练。让技巧表演合乎情理,将技巧与剧目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回顧和总结黄梅戏教学模式,我们探求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方式方法、新的技术手段、新的操作模式、新的激励体制。总结在剧目教学中的运用成果案例,分析运用操作的过程,观察学生在剧目学习、创作、演出的实战中所获得的成效,突破课堂教育的局限,激发剧目训练的创造力。将单一项目训练与剧目的结合、课堂与舞台的结合、传统剧目与新创剧目的结合的“三结合”方式的具体化研究、系统化研究、实践性研究,建立起新的培养模式。并对这种新培养模式进行考察、验证和对比性研究,确立新培养模式的程序、确保新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般高职学生的教育都是以打基础为重头,黄梅戏学生在校时候,前几年练习基功,再系统的进行分行学习一些传统小剧目,如果在校时候能够参与传统大戏的学习和训练已经很不错了。传统的黄梅戏教育模式一般也能进行到此,但对于在校学生就进行原创剧目的实践是几乎没有机会的,学生即使进入剧团,也要实习很久才有机会。所有我们以新创剧目为突破口,就在校学生进行黄梅戏原创剧目的创作实践开展研究,来检验教学成果。

在校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安排下,被动进行学习和训练,这是从意识形态上而论的。并不是说学生主动练习就是主动学习,这不具备创造力学习能力。但是通过新角色的创造,学生的潜在能力会被充分激发,为了塑造好一个没有模版可以参照的人物,学生会主动挖掘自己学过的所有技术手段和表达方法,通过创排新剧而让学生提高自我创造的能力。对于被动学习到大脑主观激发、创造能力的培养。

职业技能院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为办学宗旨。作为新时代的戏曲教师,戏曲传承和授业者,更需要结合当代时代特征,熟练掌握戏曲程式,结合当代的审美进行授课,但又能完全被传统程式所束缚。在授课过程中告诉学生,想要创新,先要将传统继承好,明白里面的含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需要戏曲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表演的准确性;在课堂中的示范教学和讲解要细心和耐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展现在黄梅戏舞台上的剧目就更加多样化。通过黄梅戏的教学模式研究,创新黄梅戏表演教育模式。通过黄梅戏教学模式的研究,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文化,有利于全面提高黄梅戏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黄梅戏表演专业的就业率。

(作者单位: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表演系)

猜你喜欢
新创黄梅戏剧目
了不起的黄梅戏
新创先进制造小微企业高质量生存发展研究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黄梅戏曲课
优秀剧目进校园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故乡的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