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力 陈亚楠 马伶伶
摘 要 利用扎根理论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质性研究得出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模型包含6个核心模块和28个要素。以此为依据,对105名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国赛获奖教师进行调研,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教学能力大赛对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各要素影响程度矩阵,以期突破以能力为主评价教师的认知限度,明晰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核心素养各要素的作用成效。由此得到的启示为:关注极值要素,挖掘素养提升抓手;关注管控能力,补齐教学模块短板;关注职教情怀,激发教师精神动力。
关键词 教学能力大赛;核心素养模型;影响程度矩阵;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8-0033-08
一、研究目的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已成功举办10年,大赛对发展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目前关于大赛的研究以领导的总结述评、专家的评审体会、教师的经验分享等几类较多,而聚焦教师核心素养,具体分析教学能力大赛对其各要素的影响程度的研究相对鲜见,原因是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没有明确的框架,以教学能力为主评价教师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
为此,本文利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通过对文献的质性研究,得出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模型,根据模型制定调研问卷,采集获奖教师对大赛影响力的主观认知,利用层次分析法建构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影响程度矩阵,得出大赛对教师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影响系数,突破以能力为主评价教师的认知限度,为大赛机制改革及围绕大赛的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二、模型建构
(一)研究对象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模型,国内外已有专家和学者通过大样本的教师调研、教师标准及文献的文本文件研究和专家的头脑风暴式研究等方式得出了一般意义的教师核心素养框架,成果形式以学术论文为主,虽没有统一标准,但为研究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提供了基础和研究范式。本文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和重构,即利用扎根理论,通过对已有学术论文的质性分析探究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模型。
在中国知网上以“职业院校”并含“教师核心素养”为关键词检索出学术文献24篇,排除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文献9篇,剩余文献15篇,其中明确给出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模型的文献4篇,分别以技工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教师,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师、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已有文献的研究对象相对具体,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框架不明朗两个因素,又以“教师核心素养”为关键词共检索出821篇文献,选出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4篇,以筛选出的129篇学术论文为质性分析的数据开展研究。
(二)编码过程
编码是在研究材料中提取研究者关注的概念或范畴的过程,根据扎根理论研究范式,运用比较的逻辑思维对资料文本进行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三级编码。本文利用质性分析专用软件Nvivo12完成编码过程。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将研究的数据进行概念化、抽象化分析过程,需要客观呈现材料所表达的真实意图,逐步形成初步的概念或范畴[1]。为此要对研究文献文本材料进行“逐行扫描”,精细推敲,选出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文本标记为参考点,再将所选参考点的概念化,抽象化为节点,每完成一次选取参考点并定义节点的过程即完成一次编码的过程,同一个参考点可以归属为多个节点。
利用Nvivo12软件将129篇文献进行开放编码,围绕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得到参考点395个,节点118个,见表1。其中与一般意义的教师核心素养要素相对应的节点98个,职业院校教师特有的核心素养要素对应的节点20个,其中职教理念、创新创业、专业技能、工匠精神、双师素养等节点的参考点相对较多,这与当前职业教育关注热点及大众主观认知基本一致。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对节点按照编码意义相近的原则进行聚类的过程。聚类不同于分类,是在不明确种类个数和种类间范畴的条件下,按照某种原则将节点汇聚在一起形成若干个节点集,再抽象出每个节点集属性的过程。
借助Nvivo12软件聚类分析功能,将118个节点按照节点相似性,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完成聚类,统计学认为Pearson相关系数在0.600以上表明分析对象具有强相关性[6],筛选出相关系数在0.600以上的节点集,首先合并特别相近的节点,其次依据教师的核心素养具有统帅性和统领地位[7],通过逐一比较每个节点集中的节点,选出能够具有统领地位节点作为该节点集的统帅性节点,即教师核心素养要素,若节点集中各节点均不能统帅其他节点,则命名一个统帅性节点作为教师核心素养要素,最后对于不能合并到要素中的相关性较低的节点做删除处理。经研究得出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要素28个,涵盖节点79个,见表2。
3.选择性编码
核心素养在具体描述上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表达方式,在相关文献中对教师核心素养讨论和已确定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均能体现出高度概括这一特点[8]。在教师核心素养建构上,各国逐渐倾向于将教师素养中的相关成分提炼和升华,上升为一些關键的独特素养[9],这与选择性编码的实质相近。因此,选择性编码的过程是在开放性编码和主轴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与概括。首先按照个人与社会、教学与技能、精神与品德等多个维度将28个要素整合为健康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知识素养、信息素养、发展素养、教学素养、职技素养、道德素养、政治素养、社会素养等12个模块。
各模块所含要素及节点被编码的次数越多,包含的参考点数越多,越能够体现现有文献对该模块核心地位的支持程度,据此利用编码层次分析图辅助提炼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核心模块,见图1。
可以看出,教学素养、精神素养、发展素养、职技素养、社会素养5个模块约占整个层次图面积的2/3,说明研究文献对上述5个模块统领地位的支持程度相对较高,因此首先将教学素养、精神素养、发展素养、职技素养、社会素养5个模块确定为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核心模块。
剩余的健康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知识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政治素养6个模块共约占整个层次图面积的1/3(右下侧),它们虽然各模块相对独立,也不能选出能够统领其他模块的“代表”模块,但从逻辑上讲可将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并入精神素养核心模块,健康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知识素养、信息素养等模块均是教师个人长期学习和积淀形成的基础素养,一般职前已经形成,因此可进行并项处理,并项后的核心模块命名为“基础素养”。至此,职业院校核心素养的主体框架已基本明确,包含基础素养、教学素养、精神素养、发展素养、职技素养、社会素养6个核心模块。见图2。
三、影响矩阵
(一)调研对象
获奖教师是教学能力大赛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主观感受能够直接反映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影响,本文对105名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师进行问卷调研,利用上述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模型设计问卷,采集数据,完成影响力矩阵的建构。
(二)调研数据
课题组利用问卷星实施网络问卷,通过微信链接,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师进行网络调研,获得有效答卷105份。在调研中采用5个等级评估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影响程度:1表示没有影响,2表示有较小的影响,3表示有一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4表示有较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5表示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汇总问卷结果得到教学能力大赛对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各要素影响程度,见图3。
求出各核心模块所属要素的均值即为教学能力大赛对该核心模块的影响程度,见图4。
(三)生成矩阵
为更加明确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核心素养具体要素的影响程度和所占比重,按照层次分析法(AHP)构造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影响程度矩阵[10],其矩阵列表如表3所示,其影响力矩阵通式见公式1。
通过获奖教师各模块或要素的评分均值进行比较,用△X=Xi-Xj表示评分差值,参考层次分析法,用1-9表示两对比项受到教学能力大赛影响程度的9个级别,评分差值与对应影响程度对比表见表4。
利用“和积法”求出大赛对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影响程度矩阵的特征根,归一化后得到矩阵的权向量,即为教学能力大赛对各要素的影响权重。
本文先求出各核心模块的权重,再求各要素在模块中所占权重,最后将要素在模块中的权重与对应模块权重相乘即为各要素受到影响力权重。
1.教学能力大赛对核心模块的影响力矩阵
将调研数据按照层次分析法规则建立数据表格,如表5所示。得出各核心模块受大赛影响程度的矩阵,如公式2所示。
CR<0.1,说明矩阵A模块通过一致性检验,其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得出教学能力大赛对基础素养、教育素养、职技素养、精神素养、发展素养、社会素养的影响权重分别为:13.7%,43.3%,7.4%,12.4%,18.4%,4.8%。
2.教学能力大赛对各要素影响权重
利用层次分析法列出各模块的矩阵数据表,再分别利用公式1、“和积法”求解每个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权向量,利用公式3、公式4验证矩阵的一致性,通过验证后将权向量中每个要素的权重与该模块在整个核心素养中所占的比例相乘,最终得出教学能力大赛对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各模块的每个要素的影响系数。
职业院校教师的基础素养反映教师的自然属性,包括身心健康、科学素养、文化素养、知识素养、信息素养5个要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其矩阵数据,见表6。
数据表明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信息素养的促进作用占整个基础素养模块的50.6%,处于核心地位,直接反映出大赛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推动成效,这与教学能力大赛的前身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办赛初衷高度一致;大赛对教师科学素养、文化素养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知识素养,说明通过参赛,教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文化意识、传承意识的发展程度高于教师个人知识储备的提升;大赛对教师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这一点也符合大众的主观认知。
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素养反映教师的工作过程属性,包括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管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6个要素,其矩阵数据和关键参数见表7。
大赛对教学素养模块各要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管控能力。从数据上看,大赛对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对教学设计能力影响系数约为对教学管控能力的10倍,此外大赛对教师的设计、开发、评价、反思能力的促进明显高于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和管控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技素养反映教师的类型属性,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3个要素,其矩阵数据和关键参数见表8。
从数据上看,大赛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影响比重高达83.3%,明顯高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要素。能够直接促进教师职技素养发展的赛项是实训教学(原信息化教学大赛项目三信息化实训设计),该赛项相对教学设计起步较晚,选题一般是专业核心技能点,教师对该技能点及其相关知识在赛前已经熟练掌握,参赛教师普遍认为在技术和知识上很难有所突破,只能在教学创新、职业素养层面着手,而职业素养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教师演示操作时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因此赛项设置、参赛技巧、教师主观认知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职业素养要素受到的影响明显高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职业院校教师的精神素养反映教师的价值属性,包含师德素养、政治素养、职教理念、职教情怀、工匠精神5个要素。其矩阵数据和关键参数见表9。
从数据上看,大赛对教师职教理念的促进作用显著,这与大赛评分指标有关,在信息化教学大赛阶段(2017年以前),大赛的评分指标中将描述为“理念先进”归入“创新点”要素中,教学能力大赛阶段(2018年开始)大赛的评分指标中将描述为“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归入“实施与成效”要素中首项指标,这一转变说明大赛将落实先进的职教理念由“加分项”调整为“规定向”,在大赛指标的引领下,教师对先进职教理念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促进该要素显著发展。
职业院校教师的发展素养反映教师的需求属性,包含教师职业发展所需的自我认知、调节、规划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跨域融合能力5个要素,其矩阵数据和关键参数见表10。
从数据上看,大赛对教师的创新、研究、融合、规划、学习等各发展要素均有推动作用,其中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教研科研能力、跨专业(学科)融合能力所占权重较高,终身学习能力和规划调节能力所占权重相对较低。
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素养反映教师的责任属性,包含沟通交流、社会服务、团队合作、组织管理4个要素,其矩阵数据和关键参数见表11。
从数据上看,大赛对社会素养模块的影响程度最低,权重占比为4.8%,其内部要素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社会服务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两个模块的占比接近,在整个模块中比重超过40%,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受大赛影响很小。
將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影响系数汇总,得出按照百分比列出直方图,如图5所示,受大赛影响较大的前五个要素依次是: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信息素养和职教理念;受大赛影响较小的后五个要素依次是:身心健康、师德素养、组织管理能力、专业知识、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构造教学大赛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影响力矩阵,能够实现同一标准下跨模块比较各要素受到大赛的影响程度,使大赛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影响相对具体化、数据化,为大赛制度改革,教师备赛提供参考。
三、几点启示
本文利用扎根理论以文献为视角通过质性研究得出一种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模型,再利用层次分析法以百名全国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师的主观认知为视角建构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影响矩阵,分析数据并结合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特性得出如下结论:
(一)关注极值要素,挖掘素养提升抓手
教学能力大赛对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6个核心模块和28个要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用函数的思想观察各模块,将影响系数的极大值所对应的要素称为极值要素,则信息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职业素养、职教理念、创新创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为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极值要素。在这些极值要素中信息素养最能体现大赛的办赛初衷,实践和研究均证实10年来教学能力大赛(原信息化教学大赛)以信息化为抓手,有效拉动了教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从极值要素的影响权重上看,教学设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权重高于信息素养,表明大多数获奖教师主观认为大赛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促进作用高于信息素养。这表明信息素养、教学设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之间的联动效应显著,既验证了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的联动性,又能说明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存在着自塑性。
从核心素养模块划分原则上看,模块的划分是各要素聚类的结果,同一模块的要素属性相近,各要素之间的联动性突出,而极值要素是表现最为“出色”的要素,能够实现自身发展,带动模块内部要素发展,拉动其他模块要素发展,因此可以把极值要素作为新时期大赛改革,促进教师能力全面提升的关键抓手。例如精神素养的极值要素职教理念,先进职教理念的落地过程,就是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用先进思想设计教学,用先进模式实施教学,用先进教学方法完成目标,用先进资源手段解决重难点,完成监控评价,用先进的视角反思教学的过程,即是教学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先进职教理念的获取过程,是科学的方法和先进文化的积淀过程,是新技术的学习过程,是新方法的研究过程,即是教师职业技术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过程,由此可见职教理念对其他素养要素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从2019年大赛的评分指标上看,信息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职业素养、职教理念、创新创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各极值要素在评分指标中均有体现,特别是“先进理念”“ 创新设计”“社会生活”等多个维度已位于评分标准各板块的首项指标,凸显其重要地位。
从教师的备赛参赛策略上看,6个极值要素发挥不同作用,“理念职教”是基础,“教学设计”是纽带,“信息素养”是手段,“职业素养”是气质,“创新创业”是特色,“社会服务”是途径。参赛教师要以先进理念为基础,合理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要用信息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收集教学过程数据,为调整策略提供依据。参赛作品中要重视呈现师生的职业素养,要合理融入“新方法、新工艺、新手段、社会生活、产教融合,社区服务,企业培训,创业指导,课程思政”等特色元素,彰显作品的深度和活力。
(二)关注管控能力,补齐教学模块短板
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核心工作,教学素养是职业院校教师核心素养的核心模块。教学管控能力的影响权重在教学模块中最低,说明教学管控能力是教学大赛拉动教师教学素养模块提升的短板。
教学管控能力反映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课堂状态和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和控制,教师应及时准确观察课堂状态,及时准确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及时准确做出判断,控制教学节奏,调整策略方法。2016年开始大赛的评分指标明确规定“针对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管控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但是由于比赛采集的教学过程有限,在评审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大赛评分要点,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教学调整点”,很难真实客观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管控能力。2019年大赛采取现场解说教学设计和模拟授课的方式考核选手的教学能力,参赛教师很难在没有学生参与的8~10分钟模拟授课过程中展现自己课堂管控能力,只能把教学管控这种教学实践技能“落实”在教学设计解说或教学文本中,不能客观反映参赛教师的应变能力、调节能力和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