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产教融合的高校会计智慧教育探究

2020-08-04 08:32黄慧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产教会计专业融合

黄慧

新经济下会计教育发展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形势下进行高校的会计专业的智慧教育改革,实现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是突破目前高校会计教育中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目前的高校会计教学当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学和实践脱离等问题。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的经济环境下市场对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开展高校会计专业的智慧教育改革,是摆脱教育困局的关键所在。本文笔者根据如何提高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促进会计学的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1 产教融合教学的内涵

会计学的产教融合,就是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学习的知识用于实际的生产活动的指导当中。同时又可以通过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来促进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的进步。同时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行业内最新的科技和动态进行跟踪了解。这就是我们旨在构建的智慧型生产、课程教学和学科前沿技术的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新型教学模式。

2 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许多高校的会计学专业都在积极的开展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取得的成果却微乎其微,尤其在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问题上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兩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首先对于会计学专业而言,其专业和工作的特点具有十分强的实践性特征。会计工作内容需要涉及到众多的客户的资料和个人信息。因此,一般的企业都会对财务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职业把控,造成很多的企业出于商业保密的缘由不愿意和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即使有一部分企业愿意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但是也大多停留于表面形式。表现为给学生安排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给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训,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无法实现产教融合,既不能提高的实践能力也不会促进会计教学的进步和发展,进而也就无法实现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

第二,产教融合的前提是能够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互利互惠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过程中,学校和学生很难通过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企业效益。对于利益至上的企业而言,很难让其放弃利益的追逐,而为学校提供产教融合的实践平台。另外,一些企业虽然也和学校开展了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但是企业吸收的人才数量有限,很难为大众学生提供真正的社会实践平台和机会,教师也无法参与到这个实践活动过程当中。

3 构建产教融合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智慧模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校会计教学的产教融合的根本制约因素,还是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产教融合平台和模式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高校的会计教学工作而言,首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进行改革。然后结合企业的实际特点制定出合理的产教融合智慧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笔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3.1 明确产教融合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良好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结构的设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产教融合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经济时代的变革,通过实际生产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吸收。产教融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就是,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着眼于会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明确培养目标,立足本校会计人才的教学培养工作,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最新的技能训练统一起来,不断的对会计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计划进行修改,丰富会计专业课程的专业内容,为实现产教融合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3.2 做好产学融合的实训方案设计

产教融合重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关键就在于要预先做好产学融合实训方案。产教融合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即双方都满意的产教融合实训培养方案。只有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有机结合才能够确保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的实现预定的计划和目标。在这个实训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听取校方与企业双方的共同意见,在彼此之间的众多诉求点中找到能够互利互惠的方式。此外,学校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的功能,制定出符合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产教融合新制度。为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能够提供一个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

高职院校在对会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偏学科体系,第二将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定义混淆。高职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色,与本科、专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对于行业内最新的规范要进行及时了解,真正做到与企业间的融合,要充分运用企业中先进的技术设备,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等充分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保证学生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并培养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性人才。

高职院校要在保证学生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过度,可以在第一学年的课程中设置相对简单、易于接受的基础课,对学生的基本素养进行有目的性的培训。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学年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课程内容一般为专业课程的重点内容。“产教融合”主要体现在第三年的教学设置当中,引入了部分与职业能力相关的课程,学生进入企业中,进行学习和实际的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企业环境、企业文化有一个真实的体验,并更好的融入其中,真正成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3.3 实施有效的产学融合教学活动

要培养出更加适应企业综合发展的专业型人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可以结合丰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就教师而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而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和开展。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这一办学模式,亲身到企业中对企业文化、先进的技术设备等进行体验和运用,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第二,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日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三,要使教学的方式多元化。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有利于企业进步和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还要让学生对企业的发展方式、运转模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在“产教结合”的模式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联系,使其对企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俨然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对会计专业人才迫切需求的现今,全面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早已迫在眉睫。新的时代下,高校更要积极地与企业开展合作,全面开展对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着力打造智慧教育。

(作者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会计专业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刚柔并济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破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