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疗效观察

2020-08-04 05:12刘园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泪道泪囊小点

刘园珍

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在足月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5%~6%[1],发病原因多为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完全,残留膜状物堵塞,泪道不通畅,泪囊区泪液潴留,继发感染所致[2]。患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后5~10 d 即开始出现溢泪,伴眼部分泌物增多,按压泪囊区可见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至泪点溢出,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出现角膜炎、急性泪囊炎等严重后果。治疗方法上有泪囊按摩、局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等,目前临床上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尤其是泪道探通治疗的时机仍存在争议,现收集东莞光明眼科医院2016 年4 月~2018 年4 月接诊的331 例(363 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综合疗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 年4 月~2018 年4 月于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就诊的331 例(363 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8 例,女153 例;单眼299 例,双眼32 例;首诊年龄12 d~13 个月,平均年龄4 个月。诊断均符合《眼科学》[3]中新生儿泪囊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急性泪囊炎及其他眼部急性感染的患儿。

1.2 方法 给予患儿泪囊区按摩+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治疗;若按摩治疗>2 周无效,且患儿年龄>2 个月者,给予泪道加压冲洗治疗,1 次/周,连续3 次加压冲洗仍无效者予泪道探通术治疗。

1.2.1 泪囊区按摩法 患儿取平卧位,由家长轻轻固定患儿头部,用食指指腹自患侧泪囊区皮肤以一定力量向下按摩,30 下/次,2~3 次/d,按摩结束后予妥布霉素滴眼液点患眼。

1.2.2 泪道加压冲洗法 患儿取平卧位,操作前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商品名:倍诺喜)表面麻醉1 次,固定好患儿,操作者一手持冲洗注射器,另一手持棉签拉开下眼睑,将针头垂直进入下泪小点,进针约1.5~2 mm,针头转向水平方向,沿泪小管进针约5~6 mm,将冲洗液适度加压注入泪道,推注时观察患儿有无吞咽动作或出现呛咳,泪点处有无冲洗液或分泌物返流。冲洗完毕,擦干眼部冲洗液,滴妥布霉素滴眼液。

1.2.3 改良泪道探通术 患儿取平卧位,操作前滴倍诺喜表面麻醉1 次,固定好患儿。若泪点狭小,先用泪点扩张器扩张后再进入泪点。选择合适大小的泪道探通针头,连接冲洗注射器。将探通针头垂直进入上泪小点,进针约1.5~2 mm,针头转向水平方向,沿泪小管进针碰骨壁后并沿骨壁作90°旋转,再缓慢进针进入泪囊、鼻泪管,左手固定针栓,缓慢冲破阻力,有突破感时试推注冲洗液,观察患儿有无吞咽动作或出现呛咳,冲洗通畅后将探针留置鼻泪管5 min。5 min 后再注射少量冲洗液,并边退探针边注射冲洗液,术毕滴妥布霉素滴眼液。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儿症状完全消退,无溢泪,无分泌物增多,泪道冲洗检查示泪道通畅;有效:患儿症状减轻,仍有少许溢泪,伴或不伴少量分泌物,泪道冲洗示泪道通而不畅;无效:患儿症状同前,仍有溢泪及分泌物增多,泪道冲洗检查示泪道阻塞,伴或不伴分泌物返流。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3.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主要包括泪道或鼻腔出血。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331 例(363 眼)患儿经综合治疗,治 愈298 眼(82.09%),有 效62 眼(17.08%),无 效3 眼(0.83%),总有效率为99.17%。其中经泪囊按摩法治愈39 眼,治愈率为10.74%;经泪道加压冲洗法治愈60 眼,治愈率为18.52%;经改良泪道探通术治疗治愈199 眼,有效62 眼,治愈率为75.38%。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眼,%)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331 例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泪道或鼻腔出血患儿 7 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11%。其中泪囊区按摩法及泪道加压冲洗法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所有并发症发生于改良泪道探通术治疗过程中。

3 讨论

新生儿泪囊炎发病原因多为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完全,残留膜状物堵塞,泪囊区泪液潴留,继发感染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溢泪、流脓,如不及时治疗对患儿眼部健康产生威胁,需尽早治疗。目前在治疗方法上有保守泪囊按摩、泪道冲洗,保守治疗无效给予泪道探通术治疗。泪道探通术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泪道探通的时机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各研究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新生儿泪囊炎有自愈趋势,绝大多数患儿可在1 岁内自行缓解,建议1 岁患儿予泪囊按摩治疗配合抗生素滴眼液保守治疗,>1 岁再考虑行泪道探通术治疗[4]。也有学者认为尽早进行泪道探通术可避免因长期炎症反应导致泪道组织粘连、纤维增生等的发生,提高一次探通的成功率[5]。作者认为,3 个月龄以内的患儿神经反射发育尚不完全,吞咽反应较差,泪道探通过程中易发生呛咳危害生命健康,而>1 岁的患儿因病程较长,泪道在反复炎症反应刺激下发生纤维增生、泪道狭窄严重,泪道探通成功率降低,另外由于患儿年龄大反抗力量大,不容易固定,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误伤等意外,故认为对3 个月以上患儿尽早进行泪道探通术治疗为宜。本研究对331 例(363 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依次给予泪囊按摩+局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加压泪道冲洗、改良泪道探通术综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9.17%,并发症发生率为2.11%。早期保守治疗方法包括泪囊按摩、加压泪道冲洗,治愈率虽较泪道探通术低,但在初诊患儿尤其是低月龄患儿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大部分患儿鼻泪管残膜于出生1 周左右[6]可自行开放,低月龄患儿由于病程较短,鼻泪管残膜薄,炎症反应造成的粘连较轻,反复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治疗后泪道残膜较易穿破而使泪道通畅。泪囊按摩、加压泪道冲洗操作简单,便捷,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患儿家属比较容易接受[7,8]。即使经按摩冲洗后泪道仍不通畅,但是按摩及冲洗操作可促进泪道、泪囊区炎症产物排出,减轻泪道的炎症反应,为下一步泪道探通治疗做好准备,增加泪道探通术的治疗成功率,同时经历了早期的保守治疗,无效后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后续有创的泪道探通术治疗,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泪道探通术治疗的理解配合程度。

本研究对经泪囊按摩2 周、泪道加压冲洗治疗3 次无效者,给予泪道探通术治疗。传统泪道探通术为下泪点进针,由于泪道解剖特点为上泪小管与泪囊夹角为钝角,下泪小管与泪囊夹角为锐角,故由上泪小点进针转入泪囊时针头旋转滑行的角度较小,不易发生针头移位、误伤泪道及其周围组织,减少假道、泪小管撕裂、继发泪道粘连等并发症发生,同时由于人眼部泪液的排出,经下泪小点排出的约为泪液总量的75%,经上泪小点排出的约占泪液总量的25%,操作时应尽量保护下泪小点、泪小管的功能,避免术后对泪液的正常排出造成较大影响[9]。故本研究改良泪道探通术治疗为由上泪小点进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由于上泪小点开口较下泪小点小,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故新生儿泪道探通术需由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或专科护士来完成。

综上所述,新生儿泪囊炎需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过程需要医生娴熟的操作技巧,也需要患儿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治疗过程需循序渐进,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重要的意义,不可一味强调某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成功率,先保守治疗,后有创治疗,循序渐进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新生儿泪囊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泪道泪囊小点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Nd:YAG激光泪道探通术联合改良的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效果
永远的小点
变成小点
天冷泪道病高发
感谢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