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
摘 要:习总书记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赢得了全社会的强烈共鸣,彰显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共识。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保证,那什么是健康,又如何来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健康与心理、营养、作息、运动负荷及科学锻炼方法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一些见解,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及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健康 身心 营养 作息 运动负荷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4(c)-0187-02
Abstract: Xi Jinping,the General Secretary,has made an important statement: "There would be no comprehensive well-off without the health of the nation", which has wun a strong resonance in the whole society, and demonstrated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Health First" and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country and her people.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n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n what is health and how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citizens? Based on m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opin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and psychology, nutrition, work and rest, exercise load and scientific exercise method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ody and mind, to strengthen physical fitness, and lay a foundation of self-exercise ability and health level.
Key Words: Health; Body and Mind; Nutrition; Work and rest; Exercise Load
1 健康的定義
真正的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至少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健康是每个人一生中追求的目标,体育是实现健康的重要载体,而学校体育更是重中之重。学校体育不仅要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体质,还要注重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为将来走出校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实现终身健康目标奠定基础。
2 增强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生命在于运动,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必需参与体育运动,并进行科学的运动。学校体育并非有些人认为的学习几个运动项目,会跑跑步,能打球而已。它的核心就是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增强自我的和群体的保健意识及保健能力,营造一种全民范围的健康意识,它既是通过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培养教育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遵规守纪、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等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通过讲解体育项目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 树立正确“三观”,诚实做人
体育课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上,而应发展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和三观。
3.1 严格按规办事,提高思想素质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证与体育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执行学院的规章制度,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既发展学生的体育思维,又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如何做人、如何生存,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下面有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几年前,一个毕业20年的学生班级返校聚会,邀请笔者参加。师生见面后,一名学生向我走来紧紧握住我的手,他不断地感谢笔者对他当年的“教育”,看出他很激动。他说:“我入学第一学期体育课是您代的,期终考试是排球(垫球),我先一轮考完后成绩还挺好,这时,一个同学求我替他考,开始我不敢,可又报侥幸心理就替考了,结果被您发现了。您就直接在班级宣布‘替考人和被替考人均属考试作弊,本学期体育课不予及格。课后您又把我们留下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及开导,按照学校规定,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的处理结果就是下学期补考”。他接着说:“就因补考影响了我一学期的生活补助费和奖学金,当时,对我一个农村来的贫困生来说教训太深刻了”,自从经历这件事后,思想上震动很大,理上也成熟了许多,开始认真反省,尝试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直到毕业后,一直保持着这种良好状态,工作业绩从技术员干到总工程师,现在已经是一个国营煤矿的矿长了。他接着说:“我常在矿领导班子会上,讲起这件事,告诫大家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能虚报瞒报、弄虚作假,否则会付出代价的。”他再次表示对笔者的感谢,通过这件事他从中体会到了诚实做人的重要性,保持这种品质走到了现在,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3.2 开展心理访谈,改善不良心理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开导所带班级班上性格内向、忧郁寡欢、轻度抑郁的学生,并及时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和访谈,不仅化解了学生的不良情绪,也纠正了学生的行为偏差,尤其对有疾患的大学生提供了及时的康复指导,满足了学生对卫生保健知识的特殊需求,达到减轻心理负荷,避免挫折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达到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
4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
唐代药王孙思邈讲:“为益既广,为患亦深”,意思说是药三分毒,过饱九分毒。营养要适度,营养过剩比毒药还可怕,应遵循饮食之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原则。相反许多女同学刻意减肥,这不吃那不吃,长期以往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是不可取的。
4.1 根据不同季节,传授养生保护常识
在春季建议饮食应多注意以养肝的食物为主“省酸增甘”,以养肝气,常喝绿豆汤疏肝,多吃一些甜食;在夏季以养心为主“省苦增辛”多吃红色食品,如西瓜、西红柿等,可吃些红辣椒去除体内湿气,以养心力;在秋季应以养肺为主“省辛增酸”,少食用辛辣的食品,多吃梨、葡萄等时令水果,多食用润肺食物就不会感到口干舌躁了;在冬季以养肾为主“省咸增苦”多食用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以养肾气。
4.2 引导学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如喝冷水,尤其是夏季运动后,刚从冰柜里拿出瓶装水直接饮用,对脾胃伤害极大,应以少量的温水或淡盐水补充为宜,少喝含糖量较高的饮品。
5 遵守作息、劳逸结合是健康的保障
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超负荷工作对身体健康伤害非常大。人从出生开始,生物钟以33d智力钟,28d为体力钟,23d为情绪钟,它们不断地运行着,以曲线形式运转。当任何一个指标到达高点时(兴奋临界点),这几天就会有记忆好,体力充沛,情绪佳的感觉。当到达低谷时(疲劳临界点时),就有记忆力差,身体疲惫,情绪差的感觉。但是3种情况同步低谷很少出现,每一个低谷出现都需要合理调整,需要劳逸结合,方能保持健康的状态。每天晚上尽可能11点前休息,因为11点至凌晨1点是肝脏工作并进行解毒的时间,凌晨1~3点是胆囊的工作阶段,凌晨3~5点是肺脏清理垃圾的工作时段,清晨5~7点是肠道蠕动较快时间,早上点7~9点是脾胃工作最活跃的时期,也是需要吃早餐的时间。所以说,每天按时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6 遵循原则、科学锻炼
锻炼原则是身体锻炼基本规律的反映,也是参加者安排锻炼计划,选择锻炼内容,运用锻炼方法所要遵循的原则。一般指五大原则:循序渐进、全面锻炼、经常性锻炼、区别对待、准备与整理活动。
6.1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安排适合多数学生的生理负荷量的练习内容,进行科学锻炼,对待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如果运动负荷过小,不能促进肌体发生变化,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果运动负荷过大,超出了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血压降低、脉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睡眠不好、食欲不振、长期不能消除疲劳等现象。一般来说,每次运动以后感到有些累,但没有上述不良反应,通过休息后(第二天)能较快恢复,这样的运动负荷基本是合适的。所以,经常要提醒学生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问题。中国老话讲:“物极必反”,并不是锻炼的时间越长,负荷越大就对身体越好,运动量一定要适中,要因人而异,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为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6.2 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不能单凭个人的爱好和兴趣。要将跑、跳、投掷、攀登、爬越(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羽毛球、柔道、健美操、武术)等多个体育项目结合本人性别、年龄、季节、兴趣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训炼计划,才是重要的。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切合实际的一种锻炼项目或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从运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健康,一举多得。让学生明白健康并不是一两次运动锻炼就可以带来的,要树立终生科学合理运动的健康理念,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健康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体,是以科学的体育运动及体育教学为载体并与健康的心理、合理膳食、严格作息、适宜的负荷及科学锻炼方法等为基础保障的综合体现。健康第一,不是空喊口号,需要付出行动,建功才有我。因此,教师要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身心健康的合格的优秀大学生,“为煤炭事业健康工作50年”,树立终生体育理念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秀亮.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改善途径[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160,162.
[2] 閆鹏旗,张阳.试论大学体育教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1):102.
[3] 李海祥,胡苏.关于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适应性发展的思考[J].才智,2019(3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