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0-08-03 02:03王文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班本影子经验

王文静

明媚的阳光下,有个黑黑的好朋友真调皮,总是躲在小朋友的脚下。有时候它是短短的,有时候它变得长长的,有时候它又是粗粗的了。它到底是谁呢?她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影子。影子千变万化,总是能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影子到底长什么样?影子怎么会变来变去呢?影子有彩色的吗?关于影子的讨论在中一班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一、捕捉幼儿兴趣,生成教育资源

最近,嘉欣带来了新绘本《走开,大黑兔》。她利用餐前时间与幼儿分享了这本有趣的绘本,孩子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谈论: “大黑兔就是小白兔的影子。”“我想让我的影子和大黑兔一样超级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更是提出了“兴趣思维学习”理论,认为“兴趣能主动地吸引幼儿积极实现目的”。课程资源源于幼儿兴趣,才会有大大的生成空间。教师注意到了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影子有兴趣,“什么时候会出现影子?”“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影子为什么会变大?”这些疑问赋予了课程更广阔、更深层次的内涵。生活中到处都有资源,要有善于发现的眼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则身边的点滴都能成为教育资源。这样的班本课程才是鲜活的,才是“接地气”的。

二、提供探索空间,获得知识经验

为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我们请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自由观察影子。轮胎、灯杆、大树……连小草也有影子。叽叽喳喳的欢乐之声不绝于耳:“影子是黑的,很多东西在影子上都看不到,衣服上的花纹就看不到。”“我动的时候影子也会动,影子会变;影子的脚和我的脚连在一起。”“有太阳公公的地方才有影子,躲到树下面就没有影子了。”……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最初幼儿对影子的探究处于好奇阶段,接下来会进入真正的探索期。给予孩子探索自由,是教师在支持和回应幼儿,鼓励他们探索、观察、交流,围绕“找影子”“影子的秘密”开展研究,通过与教师、同伴、家长的交流,获得知识经验。幼儿在互动中产生共生经验,使探索活动变得有意义、趣味十足。

三、选择有价值信息,提升学习经验

小宇在寻找影子秘密的过程中发现,躲在大树下时,影子就不见了。我问孩子们:“小宇的影子怎么不见了?”“他跑到大树下面,太阳公公找不到了!”“我们和影子朋友玩躲猫猫,怎么让影子消失呢?”孩子们听了,四散躲藏起来。

當幼儿有了探究的意识和行为后,要在其疑问、发现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进行筛选,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幼儿对影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通过小宇的发现,寻找到进一步探索的落脚点。继而提出“让影子消失”的要求,接着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探索,使得学习行为更有内涵了,最后自然而然就得出了影子形成的条件。

四、鼓励大胆猜想,实践得出结论

“老师,影子朋友的脚和我的脚是连在一起的。”“看,大树的影子也是连在一起的!”“是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和这个东西连在一起的?”“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和我们分开呢?”提出问题后,孩子们展开了大胆的猜想。

活动一:“影子和我们的脚连在一起,我倒过来它肯定没办法连在一起了!”对此,孩子们想到了倒立的办法,并请老师帮助他们完成倒立的动作。倒过来后,影子虽然和脚分开了,可是它又和手连在一起了。

活动二:“跳起来,影子和脚连不到一起了吧?”有了猜想,大家忍不住在操场上当起小青蛙,越跳越高。跳起来的时候,影子和脚分开啦!落下来,影子又和脚连在一起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探究方面提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教育建议。成人选择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引导幼儿根据观察提出值得持续探究的疑问,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原因,并通过各种实践去验证。在探索“影子能否与我们分开”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办法解决疑问,通过跳、倒立等实践行为,为自己的猜测收集证据。

五、引导持续观察,提高学习深度

孩子们对影子越来越好奇,下午开展种植活动,大家发现杨宇涵的影子变长了,和中午时的影子不一样。回到教室后,我请孩子们观察中午和傍晚拍的影子:“为什么中午的影子和傍晚的影子不一样长呢?”带着新问题,孩子们展开了进一步探究。我给大家提供了手电筒、立体小人,让他们模拟中午、傍晚的太阳公公。

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或连续观察,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深度。他们在比较中更容易将观察做到细致入微,比较观察中午、傍晚的影子有何不同之处,接着做实验去寻找不同的原因。幼儿经过比较观察、学习,使得经验有了提升,在了解影子表面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到了科学现象的形成因素。通过尝试进行简单的分析、推理,发现了影子长短与光的位置之间的某种联系。

六、采用合理方式,整合学习经验

回到教室,热烈的讨论声响起。我请孩子们说说他们这些天来发现了影子的哪些秘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用简单的图画形式,将孩子们说的内容做了简单的记录。

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有关影子的秘密,容易造成思维混乱,需要及时整理。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教师结合自身经验,引导幼儿交流、记录并整合经验,帮助幼儿形成有关“影子”的系统知识。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挑选了用简单的图画来记录发现,并订成了绘本《影子朋友》投入阅读区,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关于“我和我的影子朋友”的活动仍在持续着。在后续的发展中,幼儿又提出了“影子是不是都是黑色的?有没有彩色影子?”的疑问,班本课程的生命力更旺盛了。围绕班级幼儿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之上,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才是班本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自由、主动、互动的环境中探索,灵活性地呈现班本活动,才是真正的班本课程。

猜你喜欢
班本影子经验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
谁不在谁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