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

2020-08-03 01:59钟晓燕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因人托物言志

钟晓燕

【创课缘起】

写作中表情达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为直接表达;通过某些特殊的情景、物象来抒发情感,表达志趣,则为间接表达。中国人崇尚含蓄美,在写作方式上习惯间接地表情达意,采用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导语明确提出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然而,大至山川大地,小至草木虫鱼,世间万物都可以是托物言志的对象,如果不圈定一个范围,则会让人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本单元的《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想,何不以“草木”为对象,进行写作实践?

【创课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阅读以草木为主题的托物言志类散文。托“草木”以言“志”的名家经典散文不胜枚举,这些文章的共同之处是借助某种植物的特征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志趣。但不同作家对同一种植物的态度不尽相同,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衬托所咏之物。其实,草木是没有自我情感的,其精神风格都是人所赋予的。张九龄有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们反用其诗,提出本课的主题“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在类文阅读、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命,在思考中独抒性灵。

【教学现场】

一、课前准备,类文阅读

课前搜集整理一些妙趣横生的主题类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受到启迪。在给学生发放这些主题类文材料时,不妨卖一卖关子: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些文章,他们为了抬高自己喜欢的植物的身价,大都“厚此薄彼”,有些甚至“互怼掐架”!比如,《杨柳》一文将怒斥松柏白杨之流为全无良心的东西,“只顾往上长成参天大树”,不似下垂的杨柳“高而不忘本”,可谓别出心裁。相反,《松树的风格》则看不惯倒垂杨柳那婀娜婆娑、没有风骨的媚态;《白杨礼赞》也热情高歌枝干笔挺的白杨,那是顶天立地大丈夫的象征。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十分有趣,大家先自己体会吧!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最近,中国花卉协会发起的国花票选有结果了。大家猜猜哪种花得了第一名?79.71%的人选了“牡丹”,牡丹真的有资格当选为中国的国花吗?一位网友写了一篇有趣的帖子,题目叫“牡丹想当国花,梅兰竹菊都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呢?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文中自有答案。

今天,我们上课的主题是: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解释课题,理解概念

(一)什么叫“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

我们先从古诗中找找答案。猜猜以下诗中所写的分别是什么植物?

(屏显)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些诗句都是描述某一种草木的,却都倾注了诗人强烈的情感,使原本并无感情的植物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

(二)什么是托物言志

“草木本无心”化用唐代宰相诗人张九龄的名作《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人借兰桂来表明自己皎洁的心志与高雅的情怀,这就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三)中国人的草木情怀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中倾注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草树木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比如,凌霜傲雪的梅、幽雅空灵的兰、虚心直节的竹、冷艳清逸的菊因其不同的特征分別被誉为“高洁志士”“世上贤达”“谦谦君子”“世外隐士”,合称“花中四君子”。千百年来,它们的品质几乎已经固定下来:傲、幽、坚、淡,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理想的寄托。我们刚学过的《爱莲说》,就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四、交流学案,共悟经典

(一)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1.引导语。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不错,牡丹历来就被人视为富贵花,我们不少人将“花开富贵”的图画挂在墙上,上面画的就是牡丹,因为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人人都追逐富贵名利,因此牡丹也常常被认为是俗气的花。但是,有一位作家却喜欢牡丹,在她的笔下,牡丹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原文略)。

2.师生交流。

(1)文中提到了牡丹的几次拒绝?它拒绝了什么?

(2)你认为牡丹的性子是怎样的?它轻易改了吗?

(3)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感叹“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二)丰子恺《杨柳》

1.引导语。

牡丹历来是富贵的象征,这和它的生长环境是有关系的。牡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比较“富贵”,天气太冷,她不开花;对于土壤,她也有要求,据说,牡丹是要吃猪肚肠才能长得更好。对于这一点,丰子恺就非常不喜欢,他不喜欢这种“贵”的植物,他喜欢的是“贱”杨柳。

2.师生交流。

(1)说说柳树的特点,可以从柳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方面来说。

(2)如果把柳树比作人,你觉得什么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3)丰子恺眼中的柳树具有怎样的精神      品质?

(三)茅盾《白杨礼赞》

1.引导语。

更多的文人是不喜欢柳树的,茅盾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柳树只能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算不得树中的伟丈夫。他喜欢的是笔直坚挺、对抗西北风的白杨。

2.师生交流。

(1)白杨具有怎样的特点?象征着怎样的精神品质?

(2)作者将白杨比作怎样的人?用了什么      手法?

(3)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为你喜欢的植物仿写一段话。

它没有————,没有————,也许你要说它————;但是它————,也不缺乏————,更不用提它的————,它是树中的————!

(四)师生小结

这些文章的共同点是:内容上,都是以某种植物为写作对象;写法上,都用了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草木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印象,从中折射出个人不同的追求与志向。

五、写作训练,抒发情志

只有含情之笔,才能写出动人华章!你喜欢什么植物?你觉得喜欢它的人多吗?你又为什么喜欢它呢?选择一种植物,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会,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

【创课所得】

我们的作文课常常免不了那些陈词滥调,比如“凤头、猪肚、豹尾”的篇章结构,“顺序、倒叙、插叙”的记叙顺序,“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等等。老生常谈,枯燥乏味,这些只是我们分析文章的“术”,非写作之“道”,追寻写作之道要在下面两点下功夫。

1.写作需要阅读做铺垫。

何为写作之“道”?张志公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表达得十分具体:“无论写什么文章,要写得好,先决条件是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见闻,相当的思维能力”。可见,一个人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才是写作能力提升的根本内容,这些都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来的。

张志公表示:“作文教学不容忽视,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单靠作文课。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各项工作的中心。”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的阅读积累,加上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     水平。

2.写作课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写作的关键问题是“写什么”和“怎么写”,一个指向内容,一个指向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草木为主题,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在写作内容上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抓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此外,我们以托物言志为技法,让学生深刻理解这种常见写作手法的内涵和运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怎么写”的问题。

不少作文课或者只有技法指导,没有一以贯之的内容作支撑;或者只有主题内容的交流,没有具体的写作手法供借鉴。我们的教学设计遵循“主题+写法”双线并行的原则,即一堂作文课提供一个要写的主题,学会一种表达的方法。这样一来,在内容和写法上就有了较为具体的指引,不致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了。

【学生作品】

野萝卜草

墙角边,小溪畔,田垄旁,甚至是污秽的沟渠上,只要是有一點泥土的地方,就有这种野草。如果恰好那点泥土总是湿润润的,且有荫蔽,那草就蔓延滋长起来了。

嫩黄柔软的茎,末端支起三瓣翠绿的叶子,外表极为普通,这种野草,能有什么名字?我们是连正眼也不瞧它一下的!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这种草下藏着好吃的“萝卜”。我们这群小馋猫闻言,哪里有不心痒的?便呼朋引伴地“拔萝卜”去了,一见到它便一哄而上,将其连根拔起,牵连不断地拔光,却总是气恼:“不就是普通的根须须嘛,哪有什么萝卜!”愤怒地将这些野草胡乱掷下,又向另一个目标进发了,屡败屡战,却乐此不疲。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旦拔出“萝卜”,那人便高高举起战利品,得胜似的大呼小叫。远近小伙伴风闻,定是顿然直起身子,泥手上还抓着一把草,转过脸来,瞠目结舌,钦羡不已。有些淘气的还跑过来死缠烂打,扬言“见者有份”,追逐嬉笑,乐不       可言。

这“萝卜”其实就是三叶草的根,模样长得像萝卜一般,大的有拇指那么粗,洗净它身上的泥土,亮晶晶的,极为好看。放入口中一嚼,味道竟也像萝卜一样清脆可口。

从此,我们开始管这种草叫“野萝卜草”,也再不对这种“藏龙卧虎”的小草视而不见了。目之所及,一扫而光,狼藉之象,可想而知。奇怪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居然没有绝了野萝卜的命,微风起处,总能见到它们摇曳的影儿。它们是哪里冒出来的?真是“野草拔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直到上学后,我们才知道这种草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三叶草。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518118)

猜你喜欢
因人托物言志
言志为本
曲径为通幽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贝都因人的期待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贝都因人的待客法则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