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立意“长宽高”

2020-08-03 01:59薛晴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选材外公外婆

薛晴

【创课缘起】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情境作文教学就是教师以适当的情境作为引导来点燃学生写作火把的一种模式,良好的情境作文教学能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创造自由的写作空间,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最终达到降低写作难度、点燃写作激情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上,这类情境作文题目赢得许多命题者的青睐。选材立意是写作的关键,我们就来探讨在情境作文中如何指导中学生选材立意。

【创课思路】

1.从课内情境写作到中考情境作文。回顾教材,教师要梳理教材中情境写作的范例,通过情境写作要素梳理,来理解情境作文要素,消除学生对情境作文的陌生感。

2.解答情境作文的选材立意问题。教师通过巧设情境、巧引导,解答情境作文题的取材立意问题,探索总结情境作文取材立意的有效方法。

【教学现场】

一、从课内情境写作到中考情境作文

(一)思维引导

师:情境写作贯穿于我们的教材,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请同学们根据以下习题,分析情境写作的要素。

(屏显)

七年级《天上的街市》,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想象的世界。

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归纳情境写作要素:

1.出题者设置一个特定情境(情境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

2.需要学生结合这个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二)中考中的情境作文示例

(屏显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师:这样的情境作文要素与课内情境写作要素基本一致,既有一定的情境限制,又让学生有自由联想发挥的空间,易于考查出学生的写作水平。生活如此多彩,怎样避免在情境作文中取材立意的千篇一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情境作文中的选材立意问题。

二、情境作文的选材立意

(一)指导训练材料

(屏显)

清明节到了,请结合生活实际,发挥联想想象,以“清明”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二)走进情境,选材立意

师:这则材料设置了一个怎样特定的情境?

生:清明节。

师:仔细想想,在这一天,你会做什么?比如,和谁一起?天气如何?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儿?

生:我记得当时的风特别大,外公的墓在山上,所以当我们上山的时候,野花都被吹得些许散了,在那个时候,我想着要不重新采一束花,但是外婆却让我们就这样拿着上去。

生:我目前只祭扫过一次,因为外公今年刚离开我们……那天晴空万里,父母带了白菊,我偷偷带了一株金线菊和一筒竹酒,因为外公喜欢        喝酒。

生: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整个家族的人一起,我们会带上纸钱、香,还有麻将……

师:最好的写作素材源于真实生活的还原,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事件、环境等要素,或者基于现实进行适当加工,文章自然就有了长度。

(板书)

选材:真实生活场景还原加工长度

师:老师注意到一个细节,你们上坟带的东西不一样,能不能分享背后的原因?

生:外公以前可以算是半个花匠吧,他什么都养,许多花也都能养话,却唯独最爱野花。外公以前经常念叨说,这野花只要给它水给它土地,不用太多,就能够生长起来。

师:再想想,还有没有什么原因?

生:我想这就代表了外公那一辈的劳动人民吧,虽然很艰苦,只要给他们“水”“土地”,他们就会积极地面对生活,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入泥     土中。

师:通过你的联想想象,外公的精神与野花联系在一起,这样文章自然有了宽度。我有一个不解之处,当花被大风吹散了,你要重新采一束,外婆说不用,最后听谁的?

生:听外婆的。

师:你是很孝顺的孩子,那你想过外婆坚持的原因吗?

生:我觉得,首先这是我们一起带上来的,见证了我们路上的一切见闻,无论是否破损都含着我们最真挚的爱;其次我认为外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这束野花经历了磨难,就像生前的外公,但是这野花仍是美的,并沒有因为大风就枯索消败,而外公也是这样,并没有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低下了头颅。

师:记住,矛盾之处往往是我们该关注的细节联想之处,情感最为集中,不要忽略。

生:我还要补充,记得登到山上后,是外婆亲自将野花放在了墓碑的中间,然后我看到外婆嘴巴似乎在动,好像是在跟外公说着什么话。大概跟外公解释花为什么散了,希望外公不要嫌       弃吧。

师:多么动人的前后呼应,你的观察很仔细,所以选材时一定要善于捕捉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的细微之处进行合理想象。

生:我特地给外公带的金线菊。它是金黄色的。中心的花瓣向花蕊卷曲,外层花瓣是丝状的,向四面舒展。

师:对花的描述很细致,那为什么特地给外   公带?

生:我觉得金线菊给我的感觉更像外公,在平凡中默默闪亮……在老家时,外公常常会讲故事给我听,当我有些消极或是不开心,外公也会鼓励我在生活路上勇敢面对一切……在外公那个时代,他们就是经过了奋斗才换来后来的安宁生活。他可以说是我的一个榜样。

師:好的,请坐。从菊花这一细节联想到外公的一生及精神,由此去拓展细节,找到更多表现他的精神的材料,你的文章就有了一定宽度。

生:还可以带麻将去扫墓,立意可以考虑麻将与四川人的生活态度、精神文化的关系。

师:是的,很新颖的角度。同学们,你们的选材能做到真实,有打动人心的细节闪光点,立意水到渠成。

(板书)

选材:心灵颤动之处联想想象拓展宽度

师:同样写“清明”一题,你们对清明的记忆不同,立意自然就不一样,所以怎样的取材涌现怎样的立意。请根据补充资料,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你对“清明”的进一步思考,并将你的思考合理地运用于你的写作之中,进一步体会素材积累如何影响立意。

(屏显)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祭祀的好时节。“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薛贝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小组交流讨论,推荐发言人)

生:清明——得失。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悼念失去的亲人,有悲痛,但也在回忆中得到一些宽慰和思考——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个思考可以运用到我对外公的悼念这一材料。

师:很深邃,将外公的悼念联系到得失,再到自我生命价值的思考,文章就深刻起来了,大家可以借鉴他的思路。

生:清明——文化。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是我国的文化传承。这个思考放在我的作文后面。

师: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有共同的文化同理心才有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延续,立意自然深刻起来了。

生:“清明”——“诗词”。我还想到一句诗:“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将其合理用于写作,可以借诗人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这个角度也很好,大家平日里多积累各种素材,能促使你进一步思考,将这些思考加以淬炼运用,写作才有高度。

(板书)

选材:由思想资源淬炼立意高度

师:所以,同样写“清明”一题,生活经历不同,积累的素材以及对同一个素材的理解也不同,立意自然不同。

(三)选材与立意的辩证互动

师:根据选材,我们确定了立意;立意确定后,我们还可以根据立意反过来加工选材,看选材是否聚焦主题立意,立意是否存在优化空间。

(板书)

选材决定立意——根据立意加工选材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

(屏显)

活动:写简纲,根据立意反加工所选选材,让材料聚焦主题。

(学生写简纲并呈现)

题目:《清明》

初始立意:我对爷爷的爱、思念:逝去的都在心底浅埋深藏。

材料:1.我与家人去上坟路上环境、人员、心情的交代。

2.我带了一朵与众不同的金线菊这一细节原因的追溯:(1)外公生前当村长;(2)外公对外婆隐瞒病情;(3)外公生前亲自选择墓地。

后续思考:1.根据立意,再次梳理加工回忆里的素材,这些材料足以表现我对爷爷的爱和思念。由此我们得知,选材是成功的。2.通过再度思考,这些材料还体现外公生前的有大局观、深爱家人、看淡生死等品质,应该在写作中把这些品质揭示出来,更好地表达我对外公的敬爱和怀念。

确定策略:1.立意。(1)思想部分:人格的表达和生命的哲思;(2)情感部分:对爷爷的爱、思念:逝去的,都在心底浅埋深藏。2.叙述策略:重点突出外公高尚人格,以及他的生命态度……

师: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两点,其一:选材决定立意,选真实生活场景还原加工,文章有长度;聚焦材料心灵颤动之处联想想象,文章有宽度;拓展素材结合主题再次深入思考淬炼,文章更有高度。其二,立意定了后,可以根据立意反过来加工选材,看其是否聚焦主旨。选材与立意辩证      统一,相互影响。

【创课所得】

1.树立真情是写作创新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表达,写作需要创新,但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生活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情境作文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五官感受真实生活,挖掘个体独特的思想感悟,写出具有个体生命力、体验力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欲望及写作兴趣。

2.提升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及感知能力。选材决定立意,而学生容易把生活遗忘在角落, 往往缺乏主动的观察与发现, 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在情境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带给他们的瞬间感受,拓展文章宽度。

3.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及思辨能力。选材决定立意,根据立意反加工选材,包含两个关键能力,一是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是创新作文的重要前提,通过联想和想象,我们可以把各种素材组合起来,构成新的形象,获得新立意。也可以根据立意,反加工你选择的素材,让选材聚焦立意。通过情境的巧妙设计和教师的适当引导,本堂课让学生在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中,开阔了选材思路,提升了立意高度。二是让学生明白选材与立意之间辩证统一、相互影响依存的关系,选材不同自然立意各异,立意也决定材料的取舍,需要学生有辩证思考能力。

【学生作品】

清明

在春天即将到来时,外公在睡梦中离我们而   去了。

父母带着我去祭拜。天空很蓝,没有一丝白云,不时有几只山雀飞过,羽翼带起的风划破寂静。我怔怔地随父母在难行的土路上前进。绕过几棵柏树,一大块山间平地闯入眼帘。墓碑静静地伫立于泥尘中,相框里,外公的笑意已凝成永恒的黑白。父母率先上前,将带来的白菊放在石台上,转头示意我照做。我竟缓了半天才迈开腿,仿佛是听不进话的木头。轻轻地将花放在台上,又置一筒竹酒,洁白里多出了一点金黄,似黎明时鱼肚白天穹里迸出的一缕金光。父母愣住了。

是的,我没有带白菊,而为外公带了一株金线菊,它躺在白菊的花瓣中,四散的金色花丝像星辰迸射的星火,又从花心漫出一丝一丝的橙黄,像极了夕阳淡暖的光,也像极了外公。

外公农民出身,生不逢时,赶上了连年战乱、饥荒,吃不饱穿不暖,十四岁完小毕业的读书郎,就回村当治保主任、队长、村长,历时半个多世纪,带领乡亲将那方偏远的小山村治理得井井有条。在老家时,外公常与我坐在屋檐下,畅谈前半生那些平凡又伟大的故事。记得那时天上的星,很亮很亮。

敲开竹筒,酒香四溢,我将之倾洒在墓前尘泥中,泪也滴落在土地里,混入酒渍,使我心里漫上无端的思绪。

外公早已得了绝症,却硬撑着连外婆都没察觉,直到病情严重到无可挽回。我明白,苦难熬出的傲骨,是不会苍白无力地离开,而是安详、宁静得只若睡去,眉眼中不见痛苦,以嘴角上最后一抹弧度与亲人别过。就像金线菊,在寒冷风中,一点一点凋零,花瓣无声落去。没有褪色,没有萎缩,保持逝去前的优雅模样安息。

风卷起花,也卷回我的思绪。凝视着外公的盈盈笑脸,我将哀伤咽回心里。转回身,却意外发现,我的目光竟可直接落入家门。终于明白外公为何选择此处安息,死别没有带走外公的魂灵,他挂念着这个家,即使注定离去,也要守候于此。静待时光流转,万物盛衰兴亡,精魂仍未离去。

泪在眼眶中打转,终于再次溢出。我站在风里,久久地眺望这片他曾守护的土地,花瓣打着卷一路飞远,消失在湛蓝远方。

逝去的,都在心底浅埋深藏,汇聚成悠远岁月中一首长歌,于万物间回响。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中学;610000)

猜你喜欢
选材外公外婆
外婆
外婆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外婆回来了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