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以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初中《英语》为例

2020-08-03 11:04吴晓吟
英语教师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中华教材

吴晓吟

引言

《人民日报》于2019年7月7日全文刊登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在义务教育中应“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内容中提出:“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要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教育部2012)。

2018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题中的书面表达原题如下:

A卷:假如你是李华,你的英国笔友Henry对武术感兴趣。请你根据图示用英语给他写一封电子邮件,邀请他暑假来观摩你校举办的首届武术节,感受中华武术文化。

B卷:假如你是李华,现就读于一所国际学校。你校正在举行“我与传统文化有个约会”的主题活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传统故事或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用英语写一篇短文,分享中国传统文化。

2019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题中的短文填空题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papermaking),短文讲述了造纸术发明前、后人类记录方式的改变及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这些考题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要求。中考英语试卷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英语》命制的,试题选材有鲜明的真实性、多样性、交际性和跨文化性,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性。这些特点对日常教学具有深刻的反拨作用。初中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在重视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具体做法。

一、研究教材,理解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国语言学家克莱尔·克拉姆契(Claire Kramsch)认为:“外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知彼’的文化观,而且要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我国以往的英语教材或试卷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从丛2000)的现象,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可能对“圣诞节”“万圣节”了解得比“清明节”“重阳节”多,甚至可能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清明”和“重阳”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

教材编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改版后的教材不仅注重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话题性和功能性,还不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2年版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英语》在卷首语《致同学》中写道:“新教材为你们编写了大量的文化内容,包括我们的民族文化、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内容的学习,你们的视野会更开阔,思想会更丰富,思维会更活跃。”对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初中《英语》五册教材进行统计后发现,其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传统工艺、传统节日、寓言故事、名胜古迹、生活方式、国宝、音乐、美食等,具体如下(见表1):

表1

这样的教材充分体现了学习英语不是仅仅为了掌握一门语言与人交流,了解对方的语言文化,更重要的是学会用英语表达、鉴赏、分析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这样,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二、立足教材,通过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束定芳(1996)曾指出,在外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母语文化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对比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敏锐地发现异域文化的特点,同时对母语的理解也更深刻;二是引入母语中熟悉的事物后,能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立足教材,研究教材,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做到不仅能认识和理解英文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面,结合课例谈谈具体做法。

课例1: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的单元语言目标是描述动物并谈论对动物的喜恶。在Section B的阅读课中,教师运用图式对比法让学生从重要性、能力、事实和数据、如何拯救等方面对比了泰国的大象和中国的大熊猫(见下图)。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用英语说或者写中国国宝——大熊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在图式对比的帮助下,模仿“泰国大象”的课文说、写“中国大熊猫”这一项任务,学生普遍反映难度有所降低。

课例2: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的单元语言目标是描述食物的制作过程,遵从指令。每年学到这个单元的时候,整个校园八年级的英语课俨然成为了一个个美食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吃”“吃中乐”,最后达到“乐中学”的效果,他们普遍认为“这种舌尖上的课堂十分令人难忘。”

具体做法是:学生根据各自擅长做的食物报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参加“中国美食节”“美式美食节”“英式下午茶”“日韩料理”或“热带水果趴”等。如果是不方便现场制作的食物,可事先在家完成,通过录视频、拍照或画画的方式,最后配上文字(可中英文结合),制成PPT;可现场制作的食物,则要求组员合理分工——有人负责制作,有人负责讲解,最后再由所有品尝美食的学生投票选出“最佳味道”。结果正如课前预设的那样,学生各显身手,带来各式各样的美食,如罗宋汤、炸鸡翅、汉堡、三明治、烘焙DIY小饼干、寿司、泡菜、DIY酸奶、水果拼盘等,其中“中华美食节”组主打“闽南美食”。除了粽子、韭菜盒、花生汤外,学生还带来了春卷皮和某位学生的阿嬷协助准备的馅料,吆喝起了“闽南春卷”,尤其引起了吃多了西式快餐的和外省来的学生的兴趣,自己边动手包春卷边吃的方式更为这道闽南传统美食增加了几分乐趣。最终,“中华美食节”组在投票中以绝对优势拔得头筹。教师在活动最后告诉学生:美食是一种文化,它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蕴藏着一个国家、地区的历史、文明和当地人民的智慧。英语单词中已出现很多中国特色词汇,如zongzi,spring roll,tofu等,因此不仅要多了解、多尝试、多学习不同的饮食文化,而且要努力学习英语,学会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传统美食文化。

后来,一位学生在厦门一家川菜馆遇到了两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他成功地用所学的英语帮助不懂中文的外国游客点餐,还向他们简单介绍了“gongbao chicken”。之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在班级QQ群中分享了这段经历,表示自己真正体会到了“用英语”的成就感。

课例3: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的单元语言目标是谈论物品的原材料和原产地等。本单元的阅读部分是介绍中国的三种传统工艺——天灯(sky lanterns)、剪纸(paper cutting)和中国陶土(Chinese clay)。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时,特别兼顾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

阅读之前,教师调查学生对这三种传统工艺的了解程度,为不影响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允许他们用中英文夹杂的方式表达。接着,教师分别用自己到台北九份放天灯的亲身经历视频、厦门著名剪纸艺人叶以乐的视频《剪纸30年,以纸为乐,赋予作品生命之美》(在厦门金砖会议上,他用这门艺术向国外朋友展示了厦门之美)、《令人惊叹的陶土工艺制作过程实录》三段视频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三种传统工艺。播放视频时用课文录音代替原音。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再要求他们对自己之前的描述进行补充。果然,学生的描述更加丰富了。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完成以下表格(见表2)。

表2

通过阅读文本获取表2信息,学生更多地了解了这三种传统工艺,并会用刚学到的语言更系统地描述这些传统工艺的历史、原材料和人们赋予它们的美好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鉴赏和分析,让其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What do the traditional art forms try to show?

2.Which art form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nteresting?Why?

3.Which art form would you like to learn?Why?

4.What other traditional art forms do you know?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

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由表层到深层次的阅读之后,要求他们按以下要求写一篇短文:

1.你最喜欢的中国传统工艺是什么?

2.简单说明这种传统工艺的历史或者制作过程。

3.简单阐述这种传统工艺的含义及你喜欢它的原因。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英语介绍这几种中国传统工艺,而且深刻地体会到:多年以前就可以把纸、竹子和陶土变成这么美的东西,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力真是无穷的。

三、课外延伸,通过多种活动鼓励学生更多地了解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教科书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还可延伸到课外。英文报刊是学生“传承文化,传播中国”的学习资源之一,他们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育和娱乐等方面的新闻,而且可以学到用英语翻译的经典古诗词和有趣的古代习俗等。

音乐、电影等音像资源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感受文化的重要渠道。美国迪士尼影业公司曾拍摄中国古代民间传说《花木兰》和另一部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片提名的《功夫熊猫》。虽然这两部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精神内核的表达上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是影片中满满的中国元素也诠释了创作者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这两部电影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关注“美国味儿”的中国文化,鼓励他们学好英语,把真正的中国文化展示给世界。

此外,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或写出《曹冲称象》《愚公移山》《嫦娥奔月》等传统故事或民间传说,在班级举行“英语讲古”等活动。还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如由厦门市教育局和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等联合举办的“小小外交之星”。这项赛事旨在鼓励青少年“用英语表达对厦门的历史、文化、生活等的热爱,提高学英语、用英语的水平,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者”。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悠久、绚丽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学生肩负着学好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在此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研究教材,积极探索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力求突出学科特色,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用英语思维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学好英语基础知识,真正达到用英语传播文化的能力。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中华教材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教材精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