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江 吴晓峰 黄飞雄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广东茂名 52540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1]。UA的致病因素较多,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痉挛等[2]。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情将进一步恶化,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旨在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及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等。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强力抗血小板药物,对抑制血小板凝聚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UA。本研究采用替格瑞洛治疗UA患者,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U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灭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相关诊断标准;通过心电图、超声确认为UA患者[4];无研究相关药物过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治疗前2周内服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有颅内出血病史者;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有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者;对替格瑞洛过敏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3~80岁,平均(56.3±10.6)岁,病程1~13年,平均(4.67±2.56)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9岁,平均(55.8±11.1)岁,病程1~12年,平均(4.75±2.4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两组患者均行PCI手术,术后再予以常规治疗,包含供氧、补液、抗血小板凝集、调血脂、降血压及血糖等治疗。(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J20171077),服用负荷剂量180mg,之后90mg/次,2次/d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J20180029],服用负荷剂量 300mg,之后 75mg/次,每天一次维持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年。
(1)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髓过氧化物酶(MPO);(2)斑块性质相关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3)根据《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5]的标准评断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心电图 ST 段压低及T波倒置基本恢复,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有效:ST段压低部分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心电图显示ST段仍压低。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记录患者治疗后的总体不良发应率,包括牙龈出血、头痛、恶心呕吐、轻度呼吸困难等症状。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CRP(mg/L) MPO(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34.36±3.75 8.08±0.91* 589.54±64.71 211.74±25.18*对照组 30 34.76±3.55 19.91±2.24* 590.67±65.22 305.38±32.84*t 0.424 26.799 0.067 12.394 P 0.673 <0.001 0.947 <0.001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的CRP、M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MPO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MPO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cy水平比较(±s,ng/L)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cy水平比较(±s,ng/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0 25.52±2.41 7.84±0.95 37.382 <0.05对照组 30 25.95±2.65 11.68±1.24 26.714 <0.05 t 0.658 13.464 P>0.05 <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治疗后观察组发生牙龈出血1例、恶心呕吐1例、轻度呼吸困难1例,对照组发生牙龈出血1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1例、轻度呼吸困难2例,两组的总体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换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n(%)]
UA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也叫作心肌梗死前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6]。主要致病原因在于冠状动脉中斑块破裂并脱落,同时出现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阻力增大,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胸痛症状[7]。若患者诊断出UA后,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导致血管阻塞,病情进一步恶化,则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8]。由于血小板维持活化状态、凝集可导致斑块体积增大,从而加快斑块的破裂,因此可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高斑块稳定性[9]。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由于其本身和代谢物均有活性,因此具有强效、迅速等特点[10]。同时该药物是一种非噻吩并吡啶类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对二磷酸腺苷导致血栓形成有抑制效用,可抑制血小板活性和血小板聚集[11-12]。有研究显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起效迅速,用药量更少,且更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13]。本研究采用替格瑞洛治疗UA患者,探究其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对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症状和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的总体不良发应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安全性一致,都能有效减缓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服用替格瑞洛治疗UA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CRP被认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最强炎性物质,可加快患者心肌梗死[14];MPO由中性粒细胞分泌,与UA联系紧密,可导致斑块稳定性下降并加快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治疗后两组的CRP、MPO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种药物都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后观察组的CRP、MPO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替格瑞洛疗效更佳,可更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与上述说法一致。Hcy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斑块稳定性逐渐降低,斑块破裂风险提高[15];治疗后两组的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种药物都可有效提高斑块的稳定性;治疗后观察组的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替格瑞洛在增加斑块稳定性上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综上所述,两种药物对UA患者的安全性一致,但服用替格瑞洛对患者的疗效更具优势,能更大程度地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了UA患者的斑块稳定性。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偏少,且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因此仍需扩大病例数、且进行长时间随访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和炎症因子水平,对结论做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