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之境

2020-08-03 08:37陈光龙南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6期
关键词:油彩造园布面

◆陈光龙(南京)

童寯先生曾将中国园林概括为“三维的中国画”,是“一座诳人的花园,一处真实的梦幻佳境,一个小的假想世界”。园林作为中国式贵族功成身退、内心自省后遗留下来的一种能够体现心灵律动的空间形态,我们可以从中窥测到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格调,反映出对待自然的山水意识和人生态度。

近年由于工作之故,多次游走于江南园林之间,拙政园、留园、狮子林、个园、何园、瘦西湖……时间久了,与她相熟了!相熟有时却不及陌生,因为相熟,少了几分新奇与冲动,这些熟悉的视觉记忆、图式基因一时难以勾起表现她的欲望——画,也就搁置了许久。相熟有时却又能因一个不经意的神情而激起蓦然回首的醒悟,久别重逢的欣喜转瞬化为倾心的诉说,细品之后顿觉回味无穷,好似陈年老酒来得那样浓烈!

古人造园,或取材于历史典故,或取材于诗词雅文,或取材于园主的生活经历,以园中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亭台楼阁来表达闲心与闲情。宗白华先生曾说:“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势,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园林的山水、楼阁的形态结构正是这种富有节奏感和秩序感的立体建筑,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曾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造园者的聪颖和炫技毫不掩饰,有树影就需粉墙来衬,雨点则需蕉叶来迎,月色需有荷塘来映,风声自有松涛来听。山重水复、筑屋凿石,叠山理水造就的迷径交错可谓是“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每在其间,总是在每一步的行迹中臆想着我的闲心闲情,恬然悠然,秉承着个体生命悠然自足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的心中,都曾住着一个桃花源,中国园林自建造之初就被寄予了桃花源的向往之境,是一个关于安逸和隐匿的理想国。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寄托、一种生活态度。高居翰先生在《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中指出:“对于中国人而言,园林首先是一处人间乐园,人们嬉于斯、长于斯、游于斯、乐于斯,园林的女性气质使其既像伴侣又像母亲,时刻都在为生命提供滋养,补充元气,从而使人可以更从容、更自信地面对外部世界。……发现园林与中国人的生活原来是如此须臾难离。”

正所谓“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欣赏与表现中国古典园林需要澄静虚怀的审美胸襟、心外无物的审美态度和物我相融的人文心态,这也是理解园林外在表象和内在文化的审美基础。“对于画家而言,庭园不仅经常成为他们画作的背景,同时也是很好的绘画题材。而如果说绘画是对真实的庭园做一种二维的描绘,那么,庭园无疑是画中世界与画中理想的立体呈现,它处于艺术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国度地带。”(见高居翰、黄晓、刘珊珊著《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

园林,如此的美好与精致!有花有实,更多的是人的深情和娴静的心境。从筑山理水、立石起亭中我们可感受到其传统文化底蕴和园林美学。园林的空间结构对立相关、幽深含蓄,在相互感应中产生空中有盈、盈中有空,时隐时显、时现时藏的辩证空间,从一亭一阁、一花一木里可感受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对人们生活微风细雨般的浸润。

以有限的油彩在画布的方寸之间去表现似乎只能是一种臆想,我以一颗“林泉之心”去沉思与冥想,体验其中的陶醉与欣喜,尽力去诱发被外物所羁绊的心性与感受,期待着豁然开朗的“顿悟”,去叙述园林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意,即我的“意境”。

一座美好的城市,没有一阙园林似乎总少了些风情。游走于园林之间,方知何谓“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浅薄的学识加之粗陋的技艺只能随心而走,走到哪里是哪里吧……

游走园林NO.31 布面油彩 陈光龙

游走园林NO.34 布面油彩 陈光龙

游走园林NO.25 布面油彩 陈光龙

游走园林NO.35 布面油彩 陈光龙

游走园林NO.45 布面油彩 陈光龙

游走园林NO.46 布面油画 陈光龙

游走园林NO.38 布面油画 陈光龙

猜你喜欢
油彩造园布面
《幸福如歌》(布面油彩)
布面油彩作品
钱爱康
王秋莲
詹克兢布面油画
曹海艇作品赏析
壹 造园·纳瑞集祥
蓝剑作品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