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北京)
“我本自由——刘绍荟从艺六十周年艺术展”,通过七部分内容,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才华和其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还揭示了这位长者在超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创作历程,突出表现了其艺术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由”的形态。
第一个时间概念是展览标题中强调的“六十周年”,因为这个时间长度已占据了一个人生命长度的大部分,所以它引人注目。然而引人入胜之处更在于这六十年里所包含着的连续的疯狂、经久的痴迷和不屈的坚守,也包括了不断的体悟、感悟和间或一轮的觉悟。每一种状态和行动持续六十年都绝对是一个艺术的概念,也一定会生成不朽的结晶。“自由”是这六十年的一个人生特质,没有“自由”就没有这多变的风格,没有“自由”就没有那些飘逸洒脱的线条和沉着大胆的用色,没有自由也就没有他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从大自然到都市再重返自然的人生路径。刘绍荟先生的艺术生涯在这一个时间区间里,令我们看到了更多“自由”的绝对性。
第二个时间概念是“1965”,这是刘绍荟先生大学毕业的时间。刘绍荟先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文革前的最后一届毕业生,也就是说他是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他在一个不算好的时代赶上了好的时机。还因为那是学院初创阶段最有激情的一个时期,一切尚未形成,一切又正在形成。在那个时期,庞薰琹、雷圭元、郑可等老一辈的艺术主张和行动都具有某种实验的属性,而实验是创造活动中最具诱惑力的,所以那是一个激动和期待的开始。当时还是青年教师的袁运甫先生,在那个政治氛围严酷的年代里仍旧为学生们展示了国际美术的视野,令他们看到了艺术中自由的边界。郑可先生的教学态度让他们得到了某种释放,让被拘禁的天分得到了解放。我想,这算是自由的相对性吧。
第三个时间概念是“1980”,即“申社”的成立和伴随它的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艺术事件。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艺术状态也可谓“厚积薄发”,当然这个“厚”是加引号的。在那个反思与展望并举的年代里,人到壮年的刘绍荟先生、丁绍光先生等这一批人更注重于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但他们又截然不同于“星星画展”和“八五美术新潮”的那一批具有反叛性的年轻艺术家,因为刘先生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已经铸就,他们的家国情怀、革命浪漫主义倾向都是异常坚定的。因此艺术创作中讲求形式的、叙事的方向不可逆转,但文化基因里多元的、野性的元素却得到了包容、接纳和引入。这个时期也是刘绍荟先生思想和行动最活跃的阶段,终于,“云南画派”独树一帜,蜚声海外。这个时期的“自由”是具有社会性的,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具有启蒙的意义。
向一生追求“自由”、具有艺术自由精神的刘绍荟先生致敬!
贝叶之花 78cm×39cm 速写 刘绍荟
我的敦煌 208cm×200cm 重彩画 刘绍荟
青铜系列 100cm×100cm 重彩画 刘绍荟
人生之戏 100cm×100cm 重彩画 刘绍荟
敦煌变体系列 120cm×148cm 重彩画 刘绍荟
灯趣 30cm×79cm 重彩画 刘绍荟
生命之痕 重彩画 刘绍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