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视野下集体活动的行与思

2020-08-02 10:49朱晓琼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5期
关键词:预设集体游戏

朱晓琼

从教20年来,我深感幼儿园集体活动正经历巨大的变革与创新,我们的教育观、儿童观在不断改变、更新,在不断推翻、重塑、再推翻、再重构中行进。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在课程观上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让幼儿的童年回归游戏,让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照亮孩童。那么幼儿园集体活动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在继承与扬弃中保留这一教学的抓手,使它在课程游戏化的指引下既能更加科学,又能助推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的发展呢?在一次次有关“游戏化教学实施”的研磨交流中,笔者与同行经过多次的思想碰撞与讨论,不断去突破教学的瓶颈,让集体活动有了更佳的视野和立足点。

一、理念先行,厘清游戏精神的实质内核

集体活动中如何体现游戏精神?增加游戏环节,还是用游戏的组织形式来开展集体活动?这些问题和困惑来自于一线的幼儿教师。笔者认为,虞永平教授倡导的游戏精神,应该是根植于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内心的准则,是指引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的亮光,它自然地体现在每一个微小的点滴,而不是刻意的、流于形式的“游戏”。

我在组织小班综合活动“这个颜色是谁呀”的过程中,利用集体活动的高效率,渗透游戏理念,结合游戏情境,如“蝴蝶找花”“青蛙冬眠”等,帮助幼儿建立对色彩的敏感度,了解幼儿对动物的情感。这一过程,幼儿感受了、体验了、接触了、也收获了,满足了幼儿多领域的探索需求。因此,判断有没有体现游戏精神,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不是属于“游戏”的范畴,幼儿的状态是最好的表征。如果教师组织的活动不是幼儿发自内心的自由自主的游戏,那就不能称其为“游戏”。反之,即使是集体活动的教学,教师理念先行,处处给予了幼儿开放、自主的空间,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那亦是“游戏”。

二、追根溯源,明确主体与主导间的关系

教育无痕,这在幼儿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凡教师本位的说教,是不为幼儿所接受且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唯有儿童本位的引导,儿童视野的探索,才是利于幼儿发展,富有价值的。课程游戏化让我们进一步重视幼儿主体性,并非是要丢弃教师的主导,而是应该突显“隐性”“退后”“润泽无声”,让教师真正做幼儿亲密的伙伴,全力支持的陪伴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者。

带着这样的思想,我们总能发现一些主体和主导颠倒的例子。数学活动中是否给予幼儿充分的主体认知的机会?音乐活动中是否创设开放的,进行艺术表现的空间?美术活动更是如此,集体活动是约束了幼儿的想象,还是助推了幼儿的畅想?例如,美术活动“章鱼宝宝”,教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准备。活动中环环紧扣,示范环节拍摄了视频,从材料的选择到每一步的操作都进行了详尽的示范。最后每个幼儿都提交了成功的作品。对于这样一个集体活动,带着如今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我们该如何评价和解读?细细审视,幼儿的作品固然优美,但千篇一律。他们停留在“模仿”“照搬”的层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并不需要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参与,教学材料的准备也是单一并无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活动只见教师的主导,不见幼儿主体的凸显,这就是这个美术活动最大的症结所在,也是与如今理念相悖的地方。

三、相得益彰,把握活动预设与生成的节奏

关于生成活动的讨论由来已久,预设与生成之间的把握也成为我们践行游戏化理念良好的抓手。显然,预设与生成都是必要的。而游戏精神应该是深入学前教育工作者内心的东西,它可以让你细细考虑活动的预设与生成,把握每一次师幼互动,轻松获得儿童视角与儿童心理。如果把预设解释为“必然”,生成就是“偶然”。假如没有足够的功力做好“必然”,当“偶然”也就是教育的契机来临时,可能很难生成有价值的活动。因此,我仍然认为“预设”是基础,但我们要有“生成”的意识和能力。

有的教师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能接受来自幼儿的随机生成,显然是需要改进观念的。教师要做到的是心中有目标,而这个目标来自于幼儿的发展,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我们都是可以采纳的。例如小班关于色彩的一个活动,教师预设定位在引导幼儿探索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感知其特征。幼儿兴趣很浓,从颜色出发,不仅仅停留在水果蔬菜上,还拓展到了天空、草地、玩具、生活用品等,可以說是幼儿自发的兴趣生成。老师在操作环节提前准备了空白的卡片,供幼儿表达表现。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还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和幼儿一起将感兴趣的物品收集到了班中的“色彩博物馆”里进一步探索,生发了“博彩在身边”的微课程。鼓励、尊重并欣赏,带着这样的态度,幼儿的生成自然而然,教师的退后水到渠成。

四、此起彼伏,发挥开放设问的真正价值

集体活动中的设问,笔者一直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精巧设问,不仅能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引发幼儿探究的热情,优化目标达成度,更能点燃幼儿感知世界、主动学习的激情,长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高效的设问基于三点:1.设问指向活动目标,而不是与目标无关;2.设问具有开放性,幼儿能自主表达,而不是封闭单一;3.设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而不是脱离幼儿年龄特点。但在现实中,集体活动常常充斥着无效的设问或者是封闭式的问题,使得某些集体活动越来越流于形式,没有内涵。

例如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指纹”,活动中教师出示三种指纹,问这三种指纹叫什么名称?幼儿面面相觑,答不上来。这显然脱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符合幼儿实际。当问题调整成 “你觉得这几个指纹像什么”时,幼儿马上活跃起来,“像螺旋、像蛋壳、像线团……”尤其是语言活动,由教师从头讲到尾,再由幼儿复述故事的组织方法已经渐渐离开我们视野,契合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语言领域的指向——让幼儿敢说、想说、乐说,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运用中得到提高。因此,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中,用开放性的设问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尤为重要。随着儿童绘本成为语言教学的良好载体,语言活动的组织也逐渐将观察与表达相结合。例如语言活动“爱的唇印”,大量的开放性设问能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绘本,体会人物的感情。“盒子里可能装着什么?”“奔奔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奔奔很想念爸爸妈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帮他吗?”有了这些高效的设问辅助,幼儿能够贴切地理解绘本所传递的感情,对幼儿今后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也有相当的助益。

众多专家肯定了幼儿园集体活动的价值。我认为幼儿园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本身应该是多元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化活动,班级活动、专室活动、混龄活动,任何形式的活动都有其优势,最终是要帮助幼儿体验到多样化的学习,享受丰富的学习乐趣。世界本来丰富多彩,让幼儿尽情感受多种样态的活动,对其成长有益,对教师也有促进和提升。尤其是对于刚迈入教育岗位的新教师,集体活动可以说是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抓手。从一个集体活动的组织,就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言行进行磨砺,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当然,在集体活动中,我们还要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淡出一点,幼儿收获多一点。

前路迢迢,只要有创新、有情怀,相信在实践中的幼儿园集体活动定能更有光彩,更具内涵。

猜你喜欢
预设集体游戏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警犬集体过生日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