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思路

2020-08-02 10:44崔军华
天津教育·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崔军华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既有浓厚的人文基础,又有现成的素材载体,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浸润心灵,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开展、情操的陶冶做出铺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在文字教学中传递传统文化、在课文中挖掘素材、在多媒体辅助下展开拓展、开展创新性传统文化教育、优化道德理论创新,本文针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19-0083-0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精神风貌与审美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递,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风貌与审美品质。在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递中,散落于知识点中的传统文化内容,需要被逐渐还原挖掘出来,其本身就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质内核,如文化内核、名人轶事、成语资源等,能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心灵,影响学生成长。例如,学习《田忌赛马》《刻舟求剑》的故事,能够捕捉古人智慧,同时也能借以讽刺等,这些都能影响学生,为学生带来启发。在审美能力方面,优秀文学作品本身就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与感知,其中也不乏我国传统文化审美,如“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指导人们养成美好的心灵。

(二)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传统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所在。现代教育,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建构,注重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需要关注知识建设、能力的达成,并且为学生的成长及未来价值观念的建设做出铺垫。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文章中,可以启示学生要勇于尝试,去迎接困难、解决问题;而在学习《乌鸦喝水》中,则更需要关注到既要想办法去实现目标,也要防止被其他因素干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在汉字教学中传递传统文化

汉字,是学生入学学习的最基础内容,除了机械性地描摹,也要从我国原始文字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内核。我国汉字本身就有自己的笔画结构,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这些内容,从本质上就已经具备了我国传统审美的天圆地方、对称等美学追求,应当加以展示。汉字书写自魏晋以来进入了自发阶段,对汉字的美的追求,衍生出了书法艺术,此时汉字的美感被充分挖掘出来。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运笔方式、笔画结构等,进而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递。

(二)在课文中充分挖掘素材

在课文中挖掘素材,从明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提炼量化为每节课的传统文化目标,并且进一步融入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

例如,在学习《游子吟》时,诗中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为何会“临行密密缝”?母亲的担心是什么?逐渐引导学生关注母爱,关注生活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与这位细细缝补的母亲相似?课文的素材本身,也有可供延伸之处,如一些诗词意境、课文的中心思想等,都可以成为教师挖掘的点。

(三)在多媒体辅助下展开拓展

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辅助也十分关注,此时可以充分展开课堂的拓展,借助多媒体辅助,更为完满地将传统文化表现出来。如在学习诗词《泊船瓜洲》时,“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表述比较简单,其中“一水间”“数重山”,明明间隔并不远,为何会有“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呢?这首诗中,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孤帆、孤舟等意象进行展示,营造意境,指导学生关注其中的孤单,体味其中的情感。在多媒体辅助下,将想要表达的传统文化中含蓄隽永的意境,能够不着痕迹地展现出来,不以语言去刻意描述。多媒体的加入,也进一步扩充了教育视阈,我国有很多适合小学阶段学生观看的传统剧,将成语故事等优秀传统文化典故展示了出来,可以推荐给学生进行日常观看。

(四)在创新性文化活动中引发思考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专门设有“综合活动课”的环节,一般以单元为界限,组织学生进行日常的思考与关注。这一环节,可以用以进一步丰富,从多个角度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综合课程。利用创新性文化活动,推动教育教学的开展,设定创新性主题,关联传统文化知识等。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学习了贺知章的《咏柳》一诗,恰逢春季,绿柳成荫,此时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去发现诗词中的“柳”,通常代表什么意思。这样,学生要从常读的诗词中找寻带“柳”的诗句,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客舍青青柳色新”,类似这样的诗句,显然就用了柳树的样子,进行了比喻等。但是,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诗句,如“杨柳岸,晓风残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明显透露出忧伤的句子。此时就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柳”和“留”谐音,因此古人折柳送别。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做出启示,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诸多益处,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使传统文化不再仅仅停留于诗词中,更能深入学生心中。

(五)在联系生活中升华所学

在联系生活中,升华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也是彰显并提升传统文化的策略所在。传统文化,并非停留于口号的呐喊,而应当是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并且成为生活的自觉。在组织教学中,联系生活,升华所学,使传统文化不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丰富的知识点,并且能够最终实现发展,促成教学工作的完成。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对学生的生活加以挖掘。例如: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后,不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应当如何处理最好,并且请学生举例自己的困难,或者是围绕当时的主题,如,母亲节、父亲节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如进行主题贺卡的制作等,讨论如何感恩父母。在组织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才能真正地被学生接纳与吸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工作的发展,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认知的再次觉醒,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关联越发紧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传递给学生正能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逐渐渗入学生的意识中,影响到他们的言谈举止、行为风范。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品德成长的关键时期,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国学文化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关注到如何将这部分内容,将蕴藏于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挖掘出来,能够辅助教学工作开展,于细水长流中将知识点传递与建构出来,最终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