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洁
儿童发展的密码是童心,所以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呵护童心。学生喜欢趣味性的学习及探究,教师不能将成人的思维强加于学生。科学课一定要让学生好好玩,玩出自己的想法,这才是儿童的科学。趣理课堂是在童心化理念教学中磨炼形成的。
一、注重问题驱动
笔者曾有幸参加苏州市举行的名师共同体活动,特级教师俞维军的《种子发芽实验》这堂课,让笔者记忆犹新。俞老师首先让学生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从学生之间不同的猜测引发矛盾,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接着让学生设计种子发芽实驗,通过水这一条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他把文字与画图这两种设计进行对比,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学生提供所需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四年级的学生上五年级的内容,俞老师更加关注科学方法的指导,基于童心的活动化教学理念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小学科学学习方式。俞老师的这堂课非常关注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记录的指导、控制的指导,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思路为主线,关注学生的认知状态,充分发挥小学科学课堂的内在价值。
二、注重实践探究
“趣理”的科学课堂实践还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并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导向。
笔者听过莫彪老师的《制作不倒翁》这堂科学课,这节课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莫老师从熊大的不倒翁入手,课堂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让学生上来推一推,玩一玩,再通过桌上的两个瓶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不倒翁,有鸡蛋、乒乓球、扭蛋……都是学生熟悉的材料,不倒翁的制作,不仅让科学回归生活,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stem教学理念,整堂课学生都在实践中了解事实。“做中学科学,科学好好玩,趣味妙生”的童心课堂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是《制作不倒翁》这节课,韩建红老师的《制作不倒翁》让笔者看到了小学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这节课很好地给了我们一个示范,韩老师对于细节的处理毫不马虎。橡皮泥的软硬程度会影响一年级学生的操作,她一次次地更换橡皮泥,直到找到不是那么粘的,才给学生进行操作,这为这堂课顺利的延续做了一个很好的保证。韩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一开始让学生玩四个充气不倒翁开始,让从来没有上过科学课的一年级学生一下子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原来科学课是这样的“好玩”。结尾最让人动容,原来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玩具都藏着科学的秘密,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让科学在生活中“生长”,这充分发挥了小学科学课堂外在追求的功效。
三、注重问题解决
听过许国忠老师执教的《神奇的纸》这节课,首先许老师在语言方面就下足功夫,低年级的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在上课语言上下功夫,富有童趣的教态让一堂好的科学课锦上添花。这堂科学课在闯关游戏中逐步完成,通过层层递进,重重关卡,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教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环节清晰,使“趣”在课堂中随处可见。从玩一张纸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用同一张纸,也就是同一种材料,改变它的形状即结构,材料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实验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思考分析、验证总结,这一过程既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课堂上还能及时纠正或追问学生的一些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课堂上的体验,学生基于事实,逐步探究纸的奥秘。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趣中有理、理中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中玩”提倡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加入“玩”的元素,把这个趣发挥得淋漓尽致。“玩中学”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学习的方式──有目的地“玩”,而许老师做到了。
几位老师的案例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不仅教会了学生科学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能力。他们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向了生活,使学生的科学兴趣得到延续,让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