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群己权界论》中自由思想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启示

2020-08-02 10:57马侨丹李林浩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生教育严复启示

马侨丹?李林浩

【摘 要】 在世变之亟背景下,严复《群己权界论》将爱国主义注入自由思想中,创造性的从中西汇通的角度提出“特操”之民应修己治人的观点,对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增强创新思维、实现修己治人理想信念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严复;《群己权界论》;自由思想;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启示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说道:“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思想政治工作是阵地建设的主引擎。如何结合高校思政工作实际,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要求,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汲取严复《群己权界论》中的自由思想,严复作为近代传播西方自由思想的先驱,曾赴英留学,亲眼目睹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君主立宪制推动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意识到中西差异性的原因在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刑政则屈私以为公。”归根结底是“自由不自由异耳”。他试图通过传播西方自由主义作为理论支撑,倡导君主立宪,实现国家富强。虽然严复的自由思想最终未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但他的自由政治思想依然有其借鉴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近代启蒙思想家面临亡国灭种的种族威胁时,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为我们从中西会通的角度创新性地提供了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同时也为当下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提供平台。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来看。主要矛盾的转变,那种只讲物质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的需求,当下在物质文明飞跃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精神文明无法跟上物质文明的进程,而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也不乏受到影响。

(一)爱国主义思想的匮乏

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品德,它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针对目前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拥有活跃的思维,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多元化思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渗透,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加之各类文化思潮的传播,优越的生活方式和开放的西方文化,弱化了大学生政治认同感,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抉择。实用主义的盛行,使得当代学生越来越追求自身物质利益,忽略了国家责任感。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挑战。

(二)创新思维的缺乏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义务教育环境中成长。长期以来,在高考的重压下,学校的教育模式以及家长压制性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过分重视智力教育,导致孩子主见性较少,思想较为固化。走进大学校园,容易产生个人的观念或行为在受到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想法靠拢的现象,从众心理较为严重。学生通常表现为较容易的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或对长期性的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造成大学生们不断追随大家所同意的观点,否定默认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当代大学生缺乏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条件,发挥创造性思维。

(三)修己治人的缺失

修身之学即从自身角度而言,完善自我;治人之至是从国家的角度实现治国齐家平天下。“修身”,它是能动的本源,与“内修”联系,构成“独善其身”之意,与“外治”联系构成“兼济天下”之效。因此,通过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更好地审视和修正自己的德行。那么,对于目前任何学生而言,修身教育是长期性的,它要求道德主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从小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二是锲而不舍,永不满足。所谓修身方可治人,这不仅应该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而且应该贯穿于学生的终生教育中,修身教育即是终生教育。

二、严复的自由观

(一)自由本意

所谓自由一词,本意为不受牵制和阻碍,表示主体不受他人阻碍或限制而获得自由,这是对自由的初步解释。当自由受到不同的政治立场、文化背景、研究视角的影响下,却存在着个体化的理解。学界迄今为止,较为认可的是以赛亚·柏林对自由含义的阐述。他提出自由的两种概念:一种是消极自由:通常在哪个领域,主体被允许不受别人的干涉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情或者有能力做的事情;另一种是积极自由:主体决定做这个或是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做那个成为那样的人而获得的自由。[2]前者内含着免受限制而获得自由的权利,后者的自由颇具“自主”的意蕴。个人成为实现自身愿望的主体,或自身的行动者,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不受他人的控制。

嚴复在译《论自由》时,虽受中西语言差异的影响,但仍然严格遵循信、雅、达翻译原则,力求遵照原著。他说:“原书文理颇深。意繁句重,若依文作译。必至难索解人。故不得不略为颠倒。此以中文译西书定法也。”[3]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自由做界定时,严复阐述了不同于原著对自由的定义。密尔认为:“这篇论文的主题不是所谓的意志自由,不是这个与那被误称为哲学必然性的教义不幸相反地东西,这里所讨论的乃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4]密尔将自由分为意志自由和公民、社会自由。这里的公民和社会的自由,是一种相对应的政治自由而言而又具有“社会性”自由的意义。

(二)“自繇”之意

严复站在语义的角度对自由解释道:“不为外物拘牵而已,无胜义无劣义。”而后人则扩宽了对自由语义上的限度,认为“故不必须以为恶,即欲为善。”严复认为人并不是独立的存在于世,起初的不为外物所牵绊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而当人纳入社会群体中时,“我”的自由需以他人的自由为界,实现“我”的自由的前提是要不侵犯他人自由。

站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严复力求找寻中国与西方自由的相似的契合点,他指出:“中国理道与西法自由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5]在他看来,中国思想中与西方相似的观念接近于待人及物的“恕”和“絜矩”之道。儒家思想中的这两个观念:其一,“絜矩”即《大学》中: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6]“絜”为度量,矩为方也,具有规则性。其内含着两层含义:从消极面而言,更侧重于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强调推以度物,即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从积极面而言: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尽己及人,其主旨在于己,是个人作为行为能力的主体,具有主宰个人行为的权利。

三、严复自由思想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启示

严复曾赴英留学,亲眼目睹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君主立宪制推动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意识到中西差异性的原因在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刑政则屈私以为公。”归根结底是“自由不自由异耳”。他试图通过传播西方自由主义作为理论支撑,倡导君主立宪,实现国家富强。虽然严复的自由思想最终未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但严复的自由政治思想对后世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严复试图借助《群己权界论》作为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理论支撑,正西方自由之名,提倡君主立宪,实现民族富强。尽管在特殊时期,严复仍遵从密尔自由思想的原意,将群己权界的中心主旨传入中国,不断掘取“群己自由”的观念以实现国家富强。这種严复式的自由主义思想被打上了“民族自救”的烙印,影响着整个中国近代自由思想的发展轨迹。

如今,是一个和平开放的新时代,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更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始终不忘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荣传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奋勇拼搏。鉴定理想信念。在学习和工作中,率先垂范,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增强学生创新理念

严复首次汲取约翰·密尔《论自由》中的自由思想传入中国且“被当作一种肯定性的精神价值为国人所关注”。[7]《群己权界论》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译著。严复笔下的自由更准确的把握《论自由》的要义,将“群”这一概念创新性引入自由思想中,名分群己权界。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教师自身应当不断深化创新性理念。教师可以通过网课、慕课和在线开放课程等多种途径,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拓宽授课渠道,借鉴优秀的授课方法,引领学生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等实践,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技能性比赛,为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现修己治人理想信念

严复释个人自由时将“individucal”译为“特操”或“特操异撰”。在严复看来,人道民德最兴盛之时,在于人人各修其“特操”,民德、文明、教育通过培养“特操”,尚可行“行己自繇”,民秉持自己的个性才可成为“特操异撰之民”。 严复将“特操异撰之民”译为“明德新民”,“明德新民”源自《大学》,其意在于“特操异撰之民”应扩而充之其“仁义礼智”四善端,推己及人,革其旧染,教化百姓,使得社会和谐安定的发展。在严复看来,“特操异撰”之民应当具有儒家思想修养的最高境界,仁德才更为自觉。那么,随着个性发展的情况,每个人自身更有价值,也有能力对他人提供更多的价值。严复在遵循“中文译西数定法”的基础上,企图将君子与公民结合起来,他将聚焦点放在如何培养国民成为具备实施自由制度资格的人,才可完成从“成己”到“成物”,从“明德”到“新民”的演化从而实现国家富强。严复要把国民提升为力智德三者兼具的“君子”。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而高职院校不仅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孵化器,更应当培养内外兼修的复合型人才。修身从来都是一种主体的自觉、自需与自律,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其道德规范与伦理原则有着特定的内涵。修身教育要求知行合一,这就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颇为契合。以行为主,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重在实践;要使高职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和履行,逐步认同和接受社会道德规范,使之积淀为主体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渗透在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这样大学生就能自觉地在社会生活中履行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要求。

【注 释】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

[2] [英]以赛亚·柏林著,胡传胜译.自由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68.

[3] 严复.群己权界论.严复全集卷3[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255.

[4] [英]约翰·密尔著,许宝骙译.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0.

[5] 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全集卷7[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2.

[6]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

[7] 吴根友.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自由语词、概念与观念[J].吉首大学学报,2006.1.

【作者简介】

马侨丹(199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助教,思想政治辅导员,从事哲学和学生工作研究.

李林浩(1990—)男,河南洛阳人,硕士,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生教育严复启示
严复的遗嘱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中师学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