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落点变化的训练方法

2020-08-02 11:04张顺徐家鹏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接发球落点发球

张顺 徐家鹏

弧线、速度、力量、旋转及落点统称为乒乓球技术的五大要素[1],其中落點和线路的变化,即“变线”问题历来受到中国乒乓球界的高度重视[2]。在小学阶段的乒乓球课余训练中,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往往侧重于速度、旋转和力量的训练,而对落点和线路变化的训练欠缺,训练方法简单、枯燥,在比赛中常表现为运动员发球和接发球效果差、不敢主动上手变直线及大角度变换线路,落点不刁,威胁不大。在日常乒乓球训练实践中,笔者将乒乓球台面划分若干个区域,围绕增加击球落点和回球线路展开设计,采用多球结合单球的组合训练,逐步提高队员的“变线”意识和能力,收效明显。

一、根据“变线”训练需要,合理划分乒乓球台面

作为乒乓球击球“变线”的核心内容,击球落点和线路的变化需要教练员长期关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在小学阶段,教练员可以借助原有球网线、中线及若干辅助线,将整个台面划分为12个击球落点区和4个待回球区(图1),初步解决发球、接发球落点集中和对角线击球路线单一的问题,强化“变线”意识、线路组合及落点组合等方面的训练。具体划分方法:以击球落点区半台为例,用粉笔分别画两条与端线(球网线)平行的直线,将半台划分为近网区、中区和底线区;再用粉笔分别画两条与边线(中线)平行的直线,将球台近网区、中区及底线区划分12个区域,并用粉笔依次标出序号。以待回球区半台为例,用粉笔分别画两条与边线(中线)平行的直线,同时借助球台中线,将球台划分为A、B、C、D4个待回球区域。

二、逐一突破击球落点及线路单一难题

结合小学阶段队员技战术学习水平,教练员可从发球、接发球、技术结合线路及技术结合落点组合训练等方面入手,在技术学习的同时渗透变化落点及线路的战术思想,让队员初步领会“变线”的奥妙(表1)。

在进行多板相持中的回球落点及线路变化训练时,教练员应采用多球训练的方式进行,模拟向不同区域回击球,增加回球落点及线路变化。若队员初步掌握此项技术,教练员应采用单球对练的形式,对多球训练的落点和线路变化进行巩固强化,最大限度贴近实战,逐步提高运动员的“变线”能力。

三、针对落点及线路变化的训练方法

(一)向固定区域发球

教练员指导队员发不同旋转类型的球到固定区域里,可限定练习10次后再发向下一个区域。各区域不同旋转类型的发球熟练后,进行模拟比赛的发球训练,强调发球落点的变化和旋转的质量,让队员体验高质量发球的作用,初步认识发球变化落点的重要性。

(二)向固定区域接发球

教练员指导队员接发不同旋转类型的球到固定的区域里,可限定练习10次后,再接发球至下一个固定的区域。各区域不同旋转类型的接发球熟练后,进行模拟比赛的接发球训练,强调回球落点的变化和技术的合理性,逐步提高队员的接发球质量。

(三)多板相持中的变化落点训练

1.反手变直线训练

反手变直线是在乒乓球比赛中常用的得分手段,在多板相持中反手变直线隐蔽性非常强,中近台变线速度快、落点刁,经常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在变线的时候要尽量增加隐蔽性和控制回球落点,如果隐蔽性不强,落点不够刁钻,变线效果就不明显。训练中采用多球训练法,喂球者站在球台右侧有节奏地连续两次给练习者发反手位球(A区或B区),接球者第一下拨球回至7、8、11或12区域中,第二板接球身体转动幅度稍小,朝向回球方向(直线)手腕不要晃,通过快拨、反撕等技术回球至9或10区域中,改变球的线路及落点,反复进行练习(图2)。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先体会把身体转过来,用身体重心对着回球线路,等熟练以后再加上手腕动作,增强回球质量;变直线的触球点,是乒乓球的正后方或者球的偏左侧(击球者的右手)。在相持斜线的过程中要想增加回球威胁性,斜线变直线时手腕要打开一些,摩擦球的中部偏右侧,使球落台后往外拐;在球的上升期接球,回球隐蔽性更强,回球速度更快,动作要求质量更高。队员练习熟练后,采用“1v1”单球对练的形式,检验队员反手变直线的掌握程度。

2.正手变直线训练

在比赛中正手相持的情况较多,尤其是双方队员连续对拉时所呈现的速度、旋转、弧线的比拼让观众大呼过瘾,而恰到好处的“变线”则能在拉锯战中占据主动,改变比赛节奏,限制对手的回球质量。

训练中采用多球训练法,喂球者站在球台右侧有节奏地连续两次给练习者发正手位置的球(C区或D区),接球者第一下回至5、6、9或10区域中,第二板接球后身体要转动稍慢,朝向回球方向手腕不要晃,通过快攻、快拉等技术回直线球至11或12区域中,改变球的线路及落点,反复进行练习(图3)。

教练员或队友喂球时要掌握好节奏,保证接球者能流畅地完成组合练习;接球者接完第一板后要迅速调整身体姿势,并注意板型变化,不要急于发力和追求大角度,以上台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渐增加旋转,追求弧线及落点,从而逐步提高回球杀伤力。队员练习熟练后,采用“1v1”单球对练的形式,检验队员正手变直线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德林.乒乓球12区落点训练法[J].中国学校体育,1993.(1):57.

2.徐君伟,张馨天等.“方向突破”视角下乒乓球比赛变线特征、效果及发展动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7):62~63.

猜你喜欢
接发球落点发球
论心理因素对网球发球技术的影响
直击2021奥运新增项目
网球运动中接发球技能的强化探讨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第53届世乒赛男单八强比赛发球技术使用情况的分析
心的落点
发球上网的步伐
对发球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