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摘 要: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身着中山装于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忆往昔岁月,中国至今已历经70个春秋,70年风雨兼程,同舟共济,70年中国在磕绊中砥砺前行不断壮大,中国于今日世界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巍然屹立于东方之林,诚然中国共产党——中国的执政党必是功不可没的,党以世界发展之大潮流为契机,以中国国内发展现状为背景,从大格局下,站在顶端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创新,并引领中国各界及中国各地区结合现实,创新理论,应用实践,自我革新,从而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前人未走之路,其探索历程定将满布荆棘,然举国之力必将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如今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国内大政策若如期执行就必须提高国人思想的统一性,这一方面从建国至今,国家、社会层面一直都依社会实际进行创新实践路径的探究活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党的领导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概况
(一)含义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社会团体或国家组织,出于某种目的,为达成某种理想状态而利用中国社会指导思想,最新政治觀点,道德规范等对社会广泛受体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二)重要性分析
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中国发展的一面旗帜,只有全体中国群众认可其领导,跟随其步伐才能确保中国伟大复兴事业的成功,因此党在整个工作系统中将党的思想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短短六字,读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正确与否,关系到所教育的内容、方向是否与国家大势发展相顺应,是否与中国国情相匹配,是否与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相符合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三)发展历程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便着手重视,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本内容和中心环节,从开国大典到二零一九年的国庆大典,七十年的实践历程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发展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历史为镜,正衣冠,从历史中总结出教育的经验或者教训,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以达到国家思想方向正确一致的目的。
在外敌入侵,中国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时,国家的中心任务便是抵御外敌,维护国家主权,确保政权的绝对独立,这就要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革命斗争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权基本稳定,为紧跟世界发展之脚步,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经济发展,中国一切建设才会有资本,而那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便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进行。而今,中国进入新时代,就中国基本国情而言,也发生了基本变化,国在发展,思想教育也必要有所变动,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国家自身的优越性及领导班子决策的正确性,中国的发展速度以世界可见之速度迅猛发展,因此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不断通过文化、思想渗透等模式,企图分裂中国,对中国造成打击以达到制压中国发展的目的,而为了发展,也必要对此行为进行回应,我国现今的思想文化教育则围绕加强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与提高中国人民的政治文化素养展开。
(四)影响因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与否,与本时期的思想路线和中心任务的正确与否有着密切联系。按一般情况而言,若国家基本政策正确,不走弯路,没有大的决策失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启发民众思维,集聚民心,为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反作用。而若国家发展方向发生了大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般会出现偏离正常发展轨道的情况,与世界发展大势发展方向相悖,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会不尽人意。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特务混入其统治机构内部,扰乱统治秩序,基于这一原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做出错误决策,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回顾当时时代,举国之思想均有僵化之倾向,中国“文化大革命”这一运动要运用几十年的时间平反冤假错案。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层面对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程度的反作用。
二、实践路径创新性探索
建国初——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发展尚且不能满足人民基本所需且中国国内文盲多,对于国家的新政策只闻之一二,而未知其内涵,大多数百姓也只是一味拥护国家的各类政策而无判断力,大学生数量少,且对于政策的评判能力不强,加之统治阶级内部尚不稳定,不同势力暗中较量,国民党特务混入其内,扰乱统治秩序,培养具有技术专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显得极为迫切,中国共产党应此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设置为课程教学内容,纳入高校教学体系,1950年8月,出版《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改革旧大学,创造新大学,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对于教学原则性问题做出定性,废除一切与政治相悖的课程设置,思政课安排提上日程,消除一切封建落后的,或具有买办思想的,抑或是具有法西斯主义思想倾向的理论主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及任务指明方向。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将开设的思政课程用“中国革命史”加以概括,并对相关课程进行了调整,对于授课的学识、次序等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规范,并将受众群体从本科生扩大到研究生。五十年代这一时期,中国思政课堂显示出明显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是我国发展保持正确方向的要求,必须保证学生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待具体实践问题。同时为了保证党对思想的绝对领导,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堂由行政机关或执政部门高官担任讲师,其具有的专业性知识与红色信仰可以确保课堂教育不会偏离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前,中国急需专业型人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紧随时代大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谈起来重要,说起来必要,做起来却忽视掉,对于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够,1955年刘子载对于思政教育必要性以及教师在理论传授与接收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做出了强调,自此,各高校重视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认可社会主义及其优越性
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确受众的重要性,令思想教育深入人心,将教育的广泛性和重点性相统一。
自发的思想是一国生命力的来源,指导思想则是一国的旗帜,人无思想,则空有其表而无灵魂,国无思想,则国家衰败,放任他国践踏,那些成文或不成文的指导思想,决定了中国国家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影响着中国大势所趋,因此自建国以来,我国便借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独有之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
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焕发生命力的时代,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是社会的主力军,党在积极肃清资产阶级封建残余思想的同时,加紧对小资产阶级及个人极端主义的批判力度,改革开放伊始,这一阶段,党主要重视加强对城市工人阶级思想的凝聚力和组织力。
(一)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四人帮”的粉碎标志着中国十年文革结束,文革结束但社会依旧动荡,一些人打着正义的旗号却谋着国家分裂的不轨心理,国家经济建设遭到重大阻碍,思想定位出现问题,一些人右倾思想仍较严重,十一届三中全會召开,虽极大解放了国人思想,但当时社会中仍存在反对正确思想偏离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方向的问题。政局稳定与否,国家对政局的领导力度决定了中国经济建设状况,综合国力的强弱,当是时,党中央提出思想基本原则,1979.3.30,邓小平应国家委托,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保证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绝对领导,并加深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认可,四项基本原则当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面向城市工人,使其保持统一意志与统一行动,在教育过程中,党着重强调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使工人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认同感与归属感,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自发自觉奉献出力量。
(二)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个社会个人素质修养水平,不仅仅体现的社会人文修养,更是国家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之中,中国开放程度加深,国人走出国门,他国公民踏入中国大门,极大考验着国人的风姿面貌,国人文化素质及个人修养过低,会拉低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与权威性,因此,国家提出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及八荣八耻的口号,并要求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代,被要求熟记于心并加以外在的实施,国家采用大字报,书质宣传,课堂教育等方式扩大影响力,达到传播学习的目的。
(三)维护工人权益的法制教育
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锋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大多数与农民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独特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可以团结社会各阶层,为国家统一战线的稳定性做出重要贡献,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一系列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接踵而至,对一部分工人进行法制意识教育,增强其维权思想,自觉并有能力保护自身权利与利益,从部分群体不断扩展,以激发其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充分的活力。
十八大以后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言:“信仰之基一时一刻也不能松动,精神之钙一丝一毫也不能缺少,要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淬炼政治上的坚定”。自十八大召开,习主席上任以来,比中国历届领导人对加强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都要大,令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国家政策,并成立纠错制度,使人民与国家真正成为融合的整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真正发挥了作用。
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概括三项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生活思想教育。以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基本方向路线为中心的党员精神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心的专业理论性教育。此三者,彼此相异,却又相互影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技逐渐逐渐成为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提升教育的情景氛围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自十八大召开后,党政机关,道路街头,几乎处处可见习近平讲话句段选等思想政治标语,这就为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一种聚集全社会的大载体,这种情境氛围影响范围广,受众面大,利于引导受教育者内心积极力量的激发,进而使自身思想向更加规范化、正确性方面转变,提升自身政治觉悟与信仰的坚定性。
再者,国家将利用网络平台这一工具,将人工智能VR技术等新科技融入,打造出一种情景沉浸式课堂,将思想引导与情感催化有机统一,也会使教育内容与人的内心产生更多共鸣,更加深入人心。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项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人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将随着社会实际的变化而展现为辩证发展的关系。因此,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跟随上时代的脚步,不断进行规律性探索才是正道。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韩庆祥著.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 吴潜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06-0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