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乞大》书名另释*

2020-08-01 02:42杨春宇
关键词:蒙语世宗蒙古语

杨春宇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 关于《老乞大》的版本

1998年,南权熙教授在韩国大邱发现了旧本《老乞大》,并推断刊刻年代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老乞大》是包括旧本《老乞大》(约1346~1367)、初刻《老乞大》(1434)、复刻《老乞大》(1458)、校正《老乞大》(1483)、《翻译老乞大》(1517)、《华语老乞大》(1592奎章阁藏)、《老乞大谚解》(1670)、《旧刊老乞大》(1745)、《老乞大新释》(1761)、《老乞大新释谚解》(1763)、《重刊老乞大》(1795)(1)李得春,金光洙.略论《老乞大》系列版本[J].东疆学刊,2007,(3);梁伍镇(2000)认为《老乞大》成书在1321~1368年之间.等辗转流传的各版本的统称,主要讲述“一个高丽商人经辽东到北京去做买卖”的经历。(2)姚骏.《老乞大谚解》朝鲜语语音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该书是通行于高丽通文馆、李朝司译院的汉语教科书之一。据《高丽史》记载“通文馆,忠烈王二年(1276)始置之,令禁内学官等参外年未满四十者习汉语……”关于司译院,一说据《通文馆志》云:“恭让王十五年(1289)改为汉文都监,国初置司译院,掌译诸方言语”;一说据《李朝实录》:“太祖二十六年(1393)置司译院,肆习华言”。高丽时期的通文馆、汉文都监以致朝鲜初期的司译院,设立之初,都是以教习汉语为目的的。朝鲜太祖二年(1393)司译院初设之时只有汉学。后增设蒙、倭、女真学,方成“四学”。明后期在四夷馆外设朝鲜馆,通文馆、司译院的使命即是培养汉语译学人才,世宗五年(1423)《世宗实录》中首次出现了刻印《老乞大》等汉语教材的记录。世宗八年(1426)《老乞大》《朴通事》等列入考试背诵科目,追求与重视汉语发音的正确。

二、《老乞大》书名之释读问题

关于《老乞大》书名的释读问题,代表的研究观点有二:

其二是李得春,金光洙《略论<老乞大>系列版本》中指出:《老乞大》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没有得出正确答案。一部分人认为,“乞大”是指中国,“老”是“通晓”的意思,则“老乞大”就是“中国通”的意思;另一部分人认为,“乞大”是过去中国北方人们称呼契丹的用语,后来中国和契丹分辨不清,就指中国了。“老”是对中国人的敬称。(4)李得春,金光洙.略论《老乞大》系列版本[J].东疆学刊,2007,(3).

梁伍镇《论元代汉语<老乞大>的语言特点》根据旧本《老乞大》在句末不分任何语气,普遍使用“有”的用法,认为或与蒙古语直译体不无关系。进而提出《老乞大》可能先用蒙古语编写,然后再由元代汉语直译而成。理由是:高丽末在通文馆及其后身的司译院中,早期只授蒙古语和汉语两种,自然需要编写蒙古语和汉语的学习教材。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世宗实录》(世宗十二年三月条)记载,由详定所规定“诸学取才”的经书和技艺的数目中,已列有蒙语教材“老乞大”,而此书不是现传的、壬辰倭乱以后用蒙古语翻译汉语而成的“蒙语老乞大”(最初书名为“新翻老乞大”),而是自高丽朝以来流传下来的蒙古语老乞大。由此看来,也有可能是先编写教授蒙古语的“蒙语老乞大”,然后再用元代汉语直译成“汉语老乞大”。因为“老乞大”作为汉语书名,实有不妥之感。(5)梁伍镇.论元代汉语《老乞大》的语言特点[J].民族语文,2000,(6).

胡明扬在郑光主编《原本老乞大》序中曾谈及:《老乞大》一书国内学者据书名推测最初当为元代蒙古人为蒙古子弟所编汉语读本之名,因其他各族从无称汉人为“乞大”者。“乞大”疑即为“契丹”之音转,如俄国亦称中国为Китай,因此,原本当为蒙文本,惜至今未见蒙文本,其他各民族版本似当为蒙文本翻版。但此种猜测始终未获确证。(6)关辛秋.元以来一部多个语种版本的第二语言教材——三种文本<老乞大>教材编写特点分析[J].汉语学习,2004,(33).

《蒙古秘史》卷五:称“辽”为“合剌乞答/吉答”音译为“哈喇契丹”(7)霍晓东,傅惟光.契丹-达斡尔嫩江草原的原住民族[J].理论观察,2013,(5).,说明东北各少数民族对契丹族称为“乞答/吉答/乞大/契丹”,源于音译之认识是趋同的。

陈高华从《老乞大》取材高丽商人到“汉地”经商的内容、汉语教科书的性质两个角度得出判断,认为其“用汉语口语直译蒙古语老乞大而成的可能性不大”。“汉语口语中渗入蒙语的语法构造与词汇,不足为怪,是真实反映当时汉语口语的复杂情况,以此推论先有蒙语本,再译成汉语,是缺乏说服力的”。(8)陈高华.旧本《老乞大》书后[J].中国史研究,2002,(1).

我们赞同陈先生的判断。虽然文献支持“乞答>吉答>乞大>契丹”语音、汉字表记有相承关系,但是无法证实《老乞大》源于蒙古语本。联系通文馆、司译院培养汉译人才的直接目的与高丽、朝鲜的“事大”背景(见后述),以及崔世珍翻译《老乞大》时到处寻找地道的辽东硕儒(李相、邵奎、李昌臣等)力求口语音正确之艰辛(9)尉迟治平.《老乞大》《朴通事》谚解汉字音的语音基础[J].语言研究,1990,(1).而言,《老乞大》不大可能也毫无必要非从蒙语本译成汉语。《世宗实录》 1434(十六年六月条)也有记载:“颁铸字所印《老乞大》《朴通事》于承文院、司译院,此二书译中国语之书也”。未及蒙语一事。

可见,随着东北亚语言接触和汉儿言语研究的深入,《老乞大》书名的真义,尚留有寻求他解之余地。我们试从朝鲜半岛汉字文化圈历史形成特点出发略陈管见。

CNAS于2017年底和2018年初分别发布了CNAS-TRL-004∶2017《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和CNAS-TRL-006∶2018《轻纺实验室测量设备的计量溯源或核查工作指南》。这2份文件可以给实验室测量设备计量溯源性提供最直接的参考依据。另外,计量标准化部门应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发布和实施更多纺织测量设备的校准规范/规程并与测试标准相适应,满足实验室合格评定和测试的要求。

三、《老乞大》是吏读吗?

在汉字文化圈,汉语汉字影响着周边民族,周边民族也想方设法竭尽其能解读转换着汉语汉字。于是,朝鲜吏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契丹大小字、女真大小字、西夏文等应运而生。在中原优势汉字文化的影响下,民族间的语言接触融合亦不断深入与发展。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氏族条)载汉人分“契丹、高丽、女直、竹因歹、术里阔歹、竹温、竹赤歹、渤海”8种,可帮助我们从一侧面了解“汉儿”及汉儿言语的复杂构成。《旧本老乞大》可谓是研究“汉儿言语”的活化石。

既然《老乞大》成书于《训民正音》颁布之前,加之《老乞大》与《朴通事》并称,共同作为译学背诵考试科目由通文馆、司译院的使命使然,我们就不能排除“老乞大”作为吏读的时代属性与可能。

《世宗实录》1429(十一年九月条)载:申商启“我国事大,莫重译学”;上曰“译学,实国家重事。”

“事大”一词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中的“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如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乐天者也;以小事大,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1.请求参加盟约。如:春王正月,公会王人、 齐侯、 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郑伯乞盟。(《春秋·僖公八年》)

2.向敌国求和。如:

(1)契丹乃乞盟,献良马求牧地,仁恭许之。(《新唐书·北狄传·契丹》)

(2)河洛将平,虏畏乞盟。(宋·陆游《德勋庙碑》)

王传奇认为:李朝从建国之日起,即按“事大”原则处理与明朝的关系,但其实质前后有所转变。即以李朝宣祖时壬辰之变、明神宗援朝抗倭为标志,李朝“事大”本质经历了由“事大保国”向衷心视明朝为“君父之国”的转变。(16)王传奇.试析李氏朝鲜“事大”政策本质之变化[J].前沿,2010,(16).

从高丽、李朝对宋、元、明、清的政策,实际上是包括了乞求加盟、把中原王朝视为宗主国(君父之国)和“事大保国”的两种外交政策的。《老乞大》与《朴通事》并称,作为外交通事的汉语教材反映“事大”“通事”的编撰初衷与宗旨目标,是再恰切不过的。从朝鲜1619年编撰的《事大文轨》(1592~1605)外交文书文献中,我们亦可见“乞求”“乞请”这样的关键词频出。因此,“畏天保其国,永久乞盟事大”,是符合《老乞大》作为朝鲜译学教科书与《朴通事》并称的身份的。

四、结 语

《老乞大》是特殊背景下产生的朝鲜人习得汉语的一部具有汉儿言语性质的教科书。既然在当时诸文本中已经有“汉儿”“华语”“大明朝”“达子”等称谓,特别是壬辰之乱后对大明国感戴“再造之恩”的李氏朝鲜,感情上连清朝建国都无法真正接受,甚至有参与策划“反清复明”的种种倾向,那么即便蒙古及欧洲、中亚、西亚等地区称中国为“契丹”,作为“事大”政策不择不扣的执行者和汉字文化圈大明国的属国子国,当时的朝鲜是不大可能沿袭女真馆(野人馆)、蒙古语等通过“契丹”指称“中国”的。何况,在《老乞大》产生的前后,现代意义的“中国”一词还未产生。除非《老乞大》成书年代追溯至辽宋的契丹繁盛时期,否则,《老乞大》书名标以“老契丹”“中国通”是缺乏充足理由的。从其文本内容和时代特征看,似也不提供这种支撑。所以,我们另辟蹊径,谨从“吏读”与“事大”的历史角度发掘理据,探索《老乞大》书名的解释。

[本稿曾在中国音韵研究第二十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8月18日-19日),后据专家的意见加以修改,谨致谢忱]

猜你喜欢
蒙语世宗蒙古语
基于端到端的蒙古语异形同音词声学建模方法
提高翻译水平对年轻一代蒙古语广播工作者的重要性
首届蒙古语RAP专场演唱会——“无线内蒙古MONGOL RAP之夜”
试析如何在小学蒙语课堂中锻炼学生口语交际
频率副词“又、再”与蒙语“дахин、бас”对比分析
浅析介词“打”与蒙语“从格”对比分析
探析蒙语与汉语构词演变中反映的民族特色
《陷辽记》中辽世宗祭奠对象考辨
论金世宗的纳谏与用人
蒙古语-哈萨克语部分词同源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