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力鹏,胡建华,郭胜洁,朱丽敏,袁红梅
据最新研究报道,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已逐渐超过传染性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占43.8%,居死因之首。控制危险因素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有重要的作用[1]。定期组织部队现役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同时筛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维护现役干部的健康水平、促进预防心血管病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现役干部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武警部队在职干部健康状况,同时筛查现役干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为提高战斗力提供依据。
1.1 对象 选取武警某部参加2018年度健康体检的269名在职干部为调查对象,其中男234 名,女 35名,年龄25~55岁,平均37.7岁。
1.2 方法 2018年7月由驻地医院组织在职干部进行健康体检。按照统一要求,体检当日早8时在体检中心空腹抽取静脉血,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留取尿液标本,并行腹部及泌尿系彩超检查,行心电图、胸部X线片或CT等检查,同步完成各科体检项目。化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六项、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按照不同年龄分为3个年龄组:<35岁为低年龄组;35~45岁为中年龄组:≥45岁为高年龄组。
1.3 诊断标准 (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适合中国成人的标准, BMI18.5~23.9 为正常,BMI 24~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2)高血脂: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1.8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3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0.7 mmol/L,其中有一项增高即为高血脂;(3)高血糖:依据《2013 年中国糖尿病指南》,空腹血糖(blood glucose,GLU)>6.1 mmol/L 为异常升高;(4)其他生化项目参考区间: 血尿酸(uric acid,UA)正常值为150~440 μmol/L;丙氨基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值为0~4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GLT)正常值为0~40 U/L。
2.1 疾病检出和指标异常情况 269名干部均进行了抽血化验, 其中195名参加彩超检查(男178名,女17名);181名参加心电图检测;215名参加胸部放射检查;193名参加尿液分析;192名测量了BMI。共对34项进行统计分析,检出异常率最高的前三位为:BMI偏高、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异常率分别为50.5%、44.2%和23.6%(表1)。
表1 2018年度武警某部在职干部体检异常情况
2.2 化验指标的性别差异 女干部平均年龄大于男干部,但UA、TR及BMI均较男干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男女干部GLU、TC、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武警某部男女干部体检各项指标对比
2.3 机关与基层干部化验指标差异 机关干部平均年龄大于基层干部,血清HDLc高于基层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两组GLU、UA、TC、TG、LDLc、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3 武警某部机关与基层干部化验指标对比
2.4 不同年龄组检验指标差异 高年龄组血UA水平低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龄组与高年龄组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年龄组的GLU高于中年龄组和低年龄组,三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龄组和高年龄组的TC均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的LDLc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武警某部不同年龄组干部化验指标对比
3.1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增加 武警部队在职干部工作环境较为特殊,长期处于高负荷、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状态,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状况[2-5],导致在职干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美国Walker团队使用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系统对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对2011-2016年369 844名有服役经历和2 491 784名无服役经历的人群进行相关心血管风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服役经历会使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增加[6]。 本调查结果发现,体检异常率排在前三位的是BMI偏高、高脂血症、脂肪肝,检出率为50.5%、44.2%和23.6%。与2016年谢莎丽等[2]研究发现,异常率排前三位的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及高脂血症有所差别。但与2017年高慧骞[3]对武警部队机关干部调查(高脂血症、超重、脂肪肝)的异常情况基本相符,但是排序不同。可能与入选人群一般情况不同有关。
BMI 是评价全身性肥胖的指数,超重和肥胖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7]。研究显示,以行为为基础的减轻体重措施,相较于常规治疗都会使体重下降更明显[5]。体重减轻干预可以使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患者[8]。提示调控BMI正常需要以行为干预为基础,在职干部要增加一定的体育运动[30]。高脂血症是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9,10],也是本次体检异常率第二的疾病。Abdullah等[10]研究调查了36 375例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低危患者,经过平均26.8年的长期随访,显示LDLc≥160 mg/L与50%的心血管病死率增高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11]。UA是反映饮食和代谢的一项指标。本次调查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排名第四,尤其在低年龄组更加明显。过量运动会引起血尿酸升高[12],同时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紊乱的一种,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7,9]。因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增加是现役干部最主要的健康问题。GLU、LDL、TR、UA、BMI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密切[9,10,13],而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风险呈负相关[14]。评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心血管病有重大意义。因此本研究选择这几项指标进行分组比较分析。
3.2 心血管发病主要危险因素
3.2.1 性别 掌握调整健康行为的知识有助于心血管病结果的改变,可被用于指导预防工作[6]。改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环节[6,15-17]。现役女干部平均年龄大于男干部,而血清UA、TG、BMI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较男干部水平低,可能与女干部掌握更多调整健康行为的知识,同时更注意其健康生活方式有关。
3.2.2 生活习惯 HDL-c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肥胖、年龄、吸烟、糖尿病及肝炎均可导致HDLc水平下降,而运动、少量饮酒及服用他汀和贝特类药物可升高HDL-c。有研究显示,青年男性坚持18周间断有氧运动可促进胆固醇向HDL-c的转化[18]。提示自觉改善生活方式,运动和减轻体重及戒烟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升高HDLc简便有效。机关干部平均年龄大于基层干部,血清HDLc浓度高于基层干部。而机关干部的血清GLU、UA、TC、TG、LDLc浓度及BMI与基层干部并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可能源于其提高了保健意识,更加注重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适度运动及减轻体重等。说明前期对机关干部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及健康方式宣教已取得一定效果。下一步应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健康宣教。
3.2.3 年龄 本次调查发现,在职干部中高年龄组GLU比中年龄组和低年龄组高。高年龄组TC较低年龄组高,高年龄组LDLc较低年龄组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糖尿病是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9,10]。提示高龄干部组更应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可以进行更积极地降低血脂干预,注意监测血糖。
3.3 几点建议 (1)部队每年要定期组织健康体检,要求全员参与,并且完成全部检查化验项目;(2)体检前合理安排军事训练,体检前3 d避免过度劳累和运动,清淡饮食1~3 d,利于体检结果的分析;(3)体检需完善高血压、吸烟、同型半胱氨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筛查;(4)加强对基层干部高血压、糖尿病及中风的宣教,鼓励忌烟戒酒;(5)针对心血管病高危者,给予服药依从性调查及行为咨询;(6)每周至少有15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75 min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总之,本研究首次将武警现役干部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单位(机关和基层)、不同年龄分组, 对GLU、血脂、UA及BMI等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并提出建议,对提高干部的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心血管病有一定作用。下一步将扩大样本,进行更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