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情况,借助案例教学中情境模拟、主题辩论、合作探究、视频欣赏等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进法律理解,提升法律思维,内化法律意识。
关键词:案例教学 法治意识 活动开展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通过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课程。案例教学法是结合教学的需求将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引入课堂,形成教学案例供学生体验、思考、探究、感悟的教学方法。案例尤其是真实的法治案例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法律认知,坚定学生的法治认同,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能力,驱动学生的法治行为,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重要意义。
2016年颁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开展故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悟中提升法律认知、培育法治思维、内化法治意识。这里,笔者就自己的案例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法治意识的几点思考。
一、在角色模拟中体验
法律知识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都不强。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套入具体的案情,组织学生围绕案件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理解、感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所学法律知识的趣味性,让法律知识变得灵活生动,而且寓学于乐,在不知不觉中强化自身的法治意识。
如在讲“宪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人大常委会开放日走进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聆听人大代表宪法修正案解读和履职经验介绍,并角色扮演市长、人大代表等模拟审议《诸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和模拟宪法宣誓活动。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角色模拟中充分认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从而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
二、在主题辩论中理解
初中生处于身心急速变化发展的青春期,富有批判精神和正义感,但缺乏理性思考和辩证分析能力,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容易片面或者盲从。教师在案例教学时,可设置一个具有争议性、两难性、矛盾性的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或全班围绕议题展开辩论,使学生在分析探讨、观点碰撞中,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思辨性,增进法律理解,提升法律思维,培育理性精神。
如在讲述“法治的作用”的时候,笔者组织学生围绕“你认为聂树斌死后20多年的法院道歉赔偿行为还有意义吗”展开自由辩论。正方:有意义,这总算是给大家一个交代了。反方:人都已经死了,赔偿道歉也无济于事。各方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领悟到虽然聂树斌已无法复生,但该案历时22年再审改判,河北高院公开赔礼道歉,不仅实现了个案正义,还了聂树斌及其家人一个公道;还彰显了我国最高司法机关重塑司法公信力和纠正冤假错案的坚定决心,让人民群众看到国家司法机关努力捍卫司法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更让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的信念,在全社会产生信仰法治、信赖司法的正能量。这样,学生通过主题辩论,理性思考、辩证分析了了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体会到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进而认同法治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三、在合作探究中感悟
法治教学中涉及重难点问题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案例为基本素材,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发表观点,教师适时介入,引导点拨,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拓宽学习的宽度和深度,深化学生的法律认知,提升学生的法律感悟能力。
如在进行“厉行法治”教学时,笔者以2018年发生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素材,组织学生在分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公交公司、个人等)分析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探究分析如何避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查找和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对案例问题有了更深入和完善的认识,体悟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认识到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这样基于真实视角的合作探究,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厉行法治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让学生懂得法治让生活更美好,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和思辨力。
四、在视频欣赏中内化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较浅,感性意识往往强于理性意识。教师在案例教学时可通过播放视频,用真实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对法治的情感认同,内化学生的法治信仰,唤醒学生践行法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如在教学“全面参与共享法治”时,笔者播放了一則聂树斌案推动者郑成月的专访视频,再现了时任公安局副局长的郑成月从揭露聂树斌案“一案两凶”开始到聂树斌冤案昭雪,10余年来顶住种种压力、迫害和打击报复,坚持致力于聂树斌案复查直到还当事人及其家人一个公道。如今,这位英雄却身患重病,陷入绝境,但他依然坚持“我是人民警察,我对人民负责!为聂树斌的案子我不后悔!”他微弱却坚定有力的话语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老师和同学,在心疼、敬佩、致敬这位幕后英雄的同时,也深深地领悟了建设法治中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从而激发学生践行法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将法治思想内化为法治意识。
总之,案例教学中多种活动的开展可以使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灵活生动,使学生在体验中将法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学法尊法守法护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参考文献
[1]汪芳.法治教学活动应求“真”务“实”[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7(11):14-16.
[2]狄海芬.以体悟式教学培植法治信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