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摘 要: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增强课堂交流、精心设置问题和实行情境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思维发散,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给予恰当引导,促使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勇敢表达自身见解,在学习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更加敏捷、活跃,大胆创新,获得创新思维能力。
一、增强课堂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授者,学生是学习者,学生只是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来被动接受和获取知识,教师没有创造沟通的机会,学生也没有沟通的欲望,或者说学生有话也不敢说,没有胆量在教师单方面口授的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模式下教出的学生很难产生创新思维。课堂中的交流互动除了能帮助学生展开自我,对学习效果加以验证,还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思想交流,从而在不经意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教师要在课堂上创建交流情境,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其他学生或教师自己进行对话,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比如,讲解《长征》时,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长征过程充满重重困难,但红军战士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到达了长征的终点。这时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你站在红军战士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和红军对话,更深入地了解红军的心理,体会其受到的艰辛,感悟长征活動的伟大意义以及红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这种方式虽然会多占用一些时间,但相比直接告诉学生诗句的意思与表达的情感,显然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确保双方地位平等,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在对话中激发创新思维。
二、精心设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小学阶段学生尚未达到良好的认知水平,在学习时也大多没有相应章法,只是随心而行,此时的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尚未成型,教师必须加强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思考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具体而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与教材内容精心设置一些问题,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持续的思维活动中实现思维的发散,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
比如,讲解《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时,教师先根据内容提出问题:①大自然的文字指什么?②课文中提到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分别是有关什么的?③如何才能学习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④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大自然的文字吗?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的答案,读到重点内容后做上标记。完成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是否已经找到答案,学生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表意见:“大自然的文字就是大自然表达信息的方式。”“课文提到了天上的星星指示道路、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通过石灰石的成分知道它在的方原来是一片汪洋等大自然的文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实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就是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展开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享受学习过程,跟随教师的引导尽情发散思维,避免了严苛的教学环境与沉闷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造成限制。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情境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情境教学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是比较轻松且具有趣味性的,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下严肃的课堂氛围,这种和谐的氛围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而且情境教学的实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自主思考和学习,从而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讲解《但愿人长久》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苏轼的思乡情怀,教师用课件播放了一个动画短片:中秋佳节,圆月高挂,其他人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瓜果、观赏明月,脸色是幸福的表情。接着画面一转,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情绪低落。他甚至开始埋怨月亮的明亮,但他又想到世上的悲欢离合是本来就存在的,就像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时候,有感而发吟诵出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们观看视频后好像自己也到了苏轼的院落中,与家人不能相见,思念之余又怀着美好愿景,心情由低落转向豁达。这个感悟思考的过程大大刺激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