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华,练文明,戴翠荣,贡万辉,吴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阿拉尔843300)
新疆具有光热资源优势,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 但受气候影响,新疆棉花生产过程中常遇到一些灾害天气, 对棉花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在阿拉尔地区,每年4-5 月常出现沙尘暴,风力可达8~10 级,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0.5~2 d 之间。大风可以把已出苗的棉苗叶片吹破。 冰雹发生在5-9 月,主要是7 月,尤其在沙井子片区、七团等临近山和水源的片区,雹灾频发。 沙尘暴和冰雹主要危害棉花地上组织,造成叶片破损焦枯,甚至造成植株失去生长点[1]。棉花再生能力较强,植株的每个叶腋里均生有腋芽,当棉株遭受风、雹、虫等自然灾害后,只要时间充裕,条件适宜,均可长出新枝条,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2]。 棉花幼苗期受灾,个体较小恢复能力较差,剩余生育期较长,此时要根据受灾轻重决定保留还是重播。 重播会加大生产成本,且因生育后期光热条件不够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故对于棉花受灾较轻一级轻度危害和二级中度危害棉田,即棉叶破损、生长点未受损害或损坏较轻的棉田,应尽量保留,依靠棉花自身较强的再生能力恢复生长,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幼苗期轻度、中度受灾导致叶片受损后,与正常棉花相比,同样栽培管理条件下生长进程和产量差异多大? 目前相关报道不多。 为探索苗期受灾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在田间开展了本试验,模拟受雹灾或沙尘暴后棉苗叶片受损50%左右的情形,调查其生长差异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灾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地在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农科所2 号试验地(40°56′N,81°32′E)无病田内进行。 该区域海拔950 m, 是典型的绿洲农业地区, 年均气温10.7 ℃,≥10 ℃积温4 113 ℃,无霜期220 d,年日照时间2 900 h。 农科所试验地为灌耕林灌草甸土,壤土,前茬为棉花。有机质含量为中等水平,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极高,速效钾含量中等,肥力比较均匀。
1.2.1试验材料。 试验田种植棉花品种为品系15-1242,种植模式为一膜6 行机采棉模式,行距为66 cm+10 cm 宽窄行机采棉配置,株距12 cm。
1.2.2试验设计。在扩繁田长势均匀处选6 幅膜,为6 个小区,每小区长2.92 m,宽2.28 m,小区面积为6.67 m2, 实施试验时通过选择或定苗等措施使每小区的棉花株数一样, 本试验每667 m2种植13 500 株。处理在棉苗2 叶期剪叶,对照不剪叶。重复3 次,对比法排列。 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1.2.3剪叶方法。 2019 年4 月8 日播种,4 月20 日出苗,5 月8 日棉花为2 叶期, 此时用剪刀剪去处理每株棉花子叶和真叶的50%左右,剪叶时保留生长点,模拟遭受冰雹后的棉田叶片受损状况。
1.2.4调查方法。每小区在一幅膜6 行从膜边向里相邻的3 行分别选取连续的、 有代表性的10 株棉花挂牌标记,即每个小区共调查30 株棉花。棉花的调查指标包括株高、叶龄、果枝始节位、单株果枝数、蕾花铃数等。 调查时间分别为6 月14 日、6 月27 日、7 月8 日、7 月25 日、8 月15 日。 6 月14 日和6 月27 日调查各小区棉株子叶和底部2 片真叶的数量,以1 片完整叶片为1,剩下半片叶为0.5 片叶,剩下1/3 为0.33 片叶,以此类推,从而估算出剪叶处理和对照损失的叶片数。
1.2.5收获期。10 月22 日,分别在每个小区中间2行连续选10 株,收获所有吐絮铃,记录铃数,测定单株铃数、铃重、衣分。 同时各小区分别采收计产。棉纤维品质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棉纤维检测室测定(通过自治区实验室计量认证)。
棉花子叶出土展平后开始光合作用,两片子叶逐渐增大。在3 叶期以前,子叶面积比真叶大,是棉苗养分供应的主要器官, 子叶一般于出苗后60 d左右自然脱落。 从表1 可见,6 月14 日剪叶后子叶和真叶的受损率分别比对照高41.1 和60 百分点,剪叶后受伤的子叶和真叶仍然在生长,受伤真叶后期外形轮廓仍然大于子叶。 此时对照子叶受损(自然脱落)率为3.9%,真叶无受损。6 月27 日,由于自然脱落和人为碰撞,对照子叶和真叶受损率也达到32.8%和5.6%; 处理子叶和真叶受损率比对照高42.2 和59.5 百分点。6 月14 日和6 月27 日调查结果均显示处理株高显著低于对照。可见苗期子叶和真叶受损对棉花的生长势有影响。
表1 不同时期剪叶对叶片和株高的影响
从表2 可见, 剪叶处理的株高较对照矮,6 月的两次调查差异都达到显著(表1),随着生育进程推进这种差异逐渐减小,到7 月8 日棉花打顶之后差异不显著;剪叶处理果枝数比对照略高,蕾数略低,叶片数与对照基本相同,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8月调查, 剪叶处理单株铃数少于对照,t检验差异不显著。
表2 (续)
处理和对照分别实收计产,记录总铃数,测铃重、衣分,结果见表3。 从表3 可见,剪叶处理单株成铃比对照少1 个,铃重比对照高0.16 g,衣分与对照基本一样。 剪叶处理每公顷实收籽棉产量比对照低300 kg,约减产6%,差异不显著,这与前期农艺性状调查结果相吻合。 说明棉花生长到2 片真叶时生长点未受损, 子叶损伤45%和真叶损伤60%,对棉花后期生长和收获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故幼苗期轻度、中度受灾,棉叶受损50%~60%时应保留,不必重播。本试验田间管理措施与对照相同,如对受灾棉田给予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叶片损伤造成的影响还会降低。
表3 处理和对照产量情况
从表4 中可见, 剪叶处理比对照断裂比强度高、马克隆值低,差异显著,其它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表4 处理和对照棉纤维品质比较
本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幼苗期棉叶受损,前期对株高的影响大, 在生长进程中棉花有补偿作用,打顶后株高差异逐渐减少。其它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 剪叶处理产量比对照低6%,差异不显著,说明幼苗期受灾,在生长点不受损情况下,叶片破损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从纤维品质上看,受灾棉花的断裂比强度显著高于对照, 马克隆值显著低于对照,其它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