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薇 王树杰 朱洁 沈建雄 王惠珍 仉建国* 王升儒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手术室,2.骨科,北京 100710;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天津 300162)
脊髓损伤是脊柱手术中最可怕的神经并发症之一。据报道,术前脊髓损伤(preoperative spinal defi⁃cits patient,POSD)患者往往比正常神经功能患者具有更高的医源性脊髓损伤风险[1-3]。此外,脊柱畸形合并POSD 的患者出现术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会更高[4,5]。
近年来非侵入性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监测已经成为脊柱手术中降低脊髓损伤风险的有效方法[6-8]。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师将其作为必要的术中安全措施。但是,对于高风险POSD患者,目前神经监测特别是TceMEP报道较少,很多观点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研究分析POSD(比如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性疾病和脊柱肿瘤等)患者术中TceMEP监测的可行性,探讨真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以及其信号快速消失的预示意义,为脊柱外科医师提供准确的术中神经功能变化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手术安全。
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术前不同程度脊髓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异常或病理征阳性);②影像学检查(MRI)存在脊髓压迫证据;③患者实行脊柱矫形或脊髓减压手术并应用术中TceMEP监测。
排除标准:术前神经功能完全正常的脊柱畸形患者。
共收集了2014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北京协和医院脊柱中心349 例POSD 患者的术中神经监测数据,其中332例患者获得了有效的术中TceMEP基线,17例神经功能障碍较为严重者(11例瘫痪和6例不完全截瘫)未获得。332例中,27例术中出现TceMEP信号显著消失,收集其临床特征,并严格随访术后3 个月的神经功能变化。
采用术中神经功能监测仪(Axon Systems Inc.,Hauppauge,NY)进行TceMEP采集,刺激参数为:恒定电压(250~500 V),6~7次脉冲串的刺激,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为200~400 ms,每个刺激间隔为2.5~4.0 ms。滤波器带通量为30~1000 Hz,时基为100 ms。刺激电极位于皮质运动区C3~C4。为了获得POSD 患者四肢的最佳TceMEP波形,通常记录肌力较高的肌肉(常用肌肉为四头肌、胫前肌、屈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外展肌等)。
丙泊酚(3 mg/kg)和芬太尼(2.5 μg/kg)与短效肌肉松弛剂和吸入剂(七氟醚或N2O)组合诱导全身麻醉。在诱导和插管后不再给予肌松剂和吸入麻醉剂。麻醉维持量是丙泊酚[5~8 mg/(kg·h)],瑞芬太尼[0.1 μg/(kg·min)]和总剂量为5~6 μg/kg的芬太尼(间歇输注)。本研究中所涉及的TceMEP变化均是已经排除了系统和麻醉因素之后的神经功能变化。
本研究采用的预警标准为:与高危手术操作同时伴发并逻辑相关的快速TceMEP改变(超过80%波幅降低或10%潜伏期延长)[9];如果排除系统和麻醉因素并优化刺激参数后,TceMEP 波幅和波形仍不能改善则视为阳性报警。
所有TceMEP 监测结果按照以下标准分为4 类:①真阴性:TceMEP 信号全程保持与基线水平一致无变化,且术后无神经功能状态改变;②真阳性:Tce⁃MEP 信号降低达到报警标准,并于唤醒试验及术后清醒后发现运动功能障碍;③假阴性:TceMEP 信号全程保持与基线水平一致无变化,但术后出现运动功能障碍;④假阳性:TceMEP 信号降低达到报警标准,尽管采用全部处理措施信号仍无恢复,但唤醒试验和(或)术后清醒后未发现运动功能障碍。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9例POSD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肌肉力量分布情况见表1。TceMEP基线获得成功率为95.1%(332/349)。27例患者术中出现TceMEP信号明显消失,其中23例为真阳性,4 例为假阳性。23 例中21 例患者术后出现新的脊髓损伤(13 例为暂时性脊髓损伤,8 例为永久性脊髓损伤)。术中TceMEP监测预测术后脊髓损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7%,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100%(表2)。
术后新的脊髓损伤发生率为6.3%(21/332)。与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相比,先天性脊柱后凸、结核性脊柱后凸和胸椎管狭窄症是TceMEP信号消失的高危诊断(图1)。术中POSD监测变化的特点为伴随高危手术操作(截骨、椎管减压、矫形等)的快速TceMEP降低。
此项研究中27 例POSD 患者出现明显快速Tce⁃MEP 信号消失(23 例为真阳性,4 例为假阳性);21 例出现术后新发脊髓损伤,其中13 例为暂时性,8 例为永久性。此外,TceMEP 基线获得成功率为95.1%(332/349),17 例(11 例瘫痪和6 例不完全截瘫)未获得有效的TceMEP基线。术中TceMEP监测预测术后脊髓损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7%,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100%。
表1 349例POSD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肌力分布
表2 术中TceMEP监测预测术后脊髓损伤的效能(例)
因为POSD患者大多存在术前肌力下降,在术中记录TceMEP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尽量选择肌力较高肌群记录TceMEP,常用的下肢监测肌群主要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足底各肌肉等。本研究获得了95.1%的有效TceMEP 基线,肌力在Ⅱ级以下肌肉较难记录到监测信号,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14]。因此本课题组判断术中TceMEP可以有效应用于大多数POSD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术中TceMEP对麻醉和其他系统性因素(例如低血压、缺氧和贫血)较为敏感。吸入麻醉剂包括N2O也可能导致无法获得TceMEP基线,必要时可以与麻醉医师沟通停止使用。丙泊酚的使用剂量也会通过影响麻醉深度抑制术中TceMEP 的波幅。因此,当TceMEP 发生不伴随高危手术操作的波幅变化时,可以通过适当改变麻醉深度来补偿TceMEP信号消失。
在高危脊柱手术中,手术团队往往需要立即获得脊髓功能信息,进而及时采取措施[6]以避免神经损伤。综合各种神经监测方法来看,术中非侵入性Tce⁃MEP 可以即刻得到脊髓功能信号,从而满足外科医师需要。在POSD 中,TceMEP 监测的难点在于获取稳定可靠且波幅波形较好的信号,以及信号变化的准确判断。接下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POSD 的Tce⁃MEP监测要点。
图1 27例TceMEP报警患者的高风险诊断
首先,根据本研究数据,有27例患者(8.1%)出现术中TceMEP 监测报警。也就是说在相同条件下POSD出现TceMEP报警的风险要高于正常脊髓功能患者。这在以前的研究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报道[7,9]。而且本研究还发现一些高危诊断(即先天性脊柱畸形、结核性脊柱侧凸和胸椎管狭窄)发生TceMEP 报警的风险会更高。接下来这种TceMEP 报警是否可以预示着新发神经损伤呢?在23 例TceMEP 报警患者中,21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的脊髓损伤,这表明TceMEP 报警与新的脊髓损伤密切相关。此外,POSD 中的TceMEP 改变往往表现为伴随高危手术操作的快速消失。这种快速TceMEP 信号消失也可见于脊柱退变手术脊髓减压过程中[10,13,15],而且这种变化往往预示着神经功能降低。因此,可以初步判断POSD 患者突然迅速地TceMEP 信号消失,往往预示着即将发生的脊髓损伤。
其次,有些新的脊髓损伤是可以自动恢复的,为可逆性脊髓损伤。本研究中有13例患者显示不同程度的暂时性脊髓损伤(恢复时间1~90 d不等)。在严重胸椎管狭窄患者中,短暂的感觉或运动缺失也是常见的[16]。因此,短时间的TceMEP 信号消失可能代表可逆的脊髓损伤或功能障碍,早期干预可能会阻止永久性脊髓损伤。另一方面,根据本组数据,POSD患者中永久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为2.4%(8/332),明显高于特发性脊柱侧凸(0.38%~1.08%)[17-20]。本研究与现有报道观点是一致的,POSD 患者确实面临更大的暂时甚至是永久性神经损伤的风险。
最后,有些原因可能与POSD患者脊髓损伤高度相关。比如脊柱退变性疾病或持续脊髓压迫可能容易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1],损伤严重程度取决于神经压迫的持续时间[21]。另一方面,脊髓慢性压迫性病变减压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是一个可能的原因[16]。实验证据表明,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可快速导致神经元功能丧失,进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22]。
综上所述,TceMEP 监测对大多数POSD 患者是可行的,与高危外科手术操作相关的快速TceMEP信号消失可能提示早期新发神经损伤。一旦出现术中TceMEP 报警,适当及时的外科干预会防止进一步神经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