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呈现
“老师,老师,小楷和小明在打架。”下课铃声刚响不久,班长小璇就火急火燎地跑到办公室向我报告。我一听,顿时怒火中烧,三令五申强调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绝不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计较,居然还大打出手,明显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中。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我一阵狂批,小楷与小明却只是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本来以为事情到此告一段落,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后,几个女生聚在一起交头接耳,像是在讨论什么“国家机密”,我偷偷一看,原来是在传看一张纸条,当她们发现我时,吓了一大跳,急忙想销毁“证据”。最终,在我的怒视下,女生小瑶把纸条不情不愿地递给了我。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小明给某某女生的“情书”。透过“情书”,我似乎也明白了前几天两位男同学大打出手的原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笑了笑,这年纪的小孩子,哪懂得什么叫爱,等过些日子,就没事了。
对于小明的情况,我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接下来的情况,却是我始料未及的。没过两天,科任老师急匆匆向我反映,说我班级的学生已经存在着“早恋”的现象,而且极为普遍。我特地进行了一番明察暗访,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到了班上近来的“流言蜚语”——“某某男生喜欢上了某某女生”“某某女生最近老是盯着某某男生看”“某某男生今天偷偷地给某某女生送东西”……更有劲爆的,说是隔壁学校的某某男生向班长小璇表白说长大了想要娶她。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淡定了……
我曾对教师们在面对孩子的所谓“早恋”问题时如遇洪水猛兽般的态度嗤之以鼻,总觉得是大人们的小题大做。因此,我对孩子的所谓“早恋”,总是宽松对待。只是,我的宽松对待,是不是变成了一种纵容呢?
也许,我得改变态度,细心研究孩子心理的成长规律,给孩子正确的引领……
二、问题思考
曾有人呼吁:青少年的性教育应该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因青少年的恋爱日益低龄化,写“情书”的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已屡见不鲜。然而,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却远远滞后于现实,当我们的大多数老师还在学生面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地谈论“爱情”时,学生私下里谈起“情”说起“爱”,早已脸不红、心不跳,写起“情书”来更是大胆、火辣。
面对这样的状况,多数老师马上会联想到早恋,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因此要压制、要严加管教,殊不知,常常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更是把孩子推到了对立面,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把“恋爱”行为明朗化。当然,也有像我一样的,平淡待之,但由于没有对孩子采取正确有效的引导,导致出现了孩子们“跟风”的行为,宽容变成了一种纵容。
我想,极端的对待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科学看待,正确疏导,才是为师者应有的行为。
三、应对措施
爱情是神圣的、美好的情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多进入青春期,产生对情感的渴求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这种现象绝不是早恋,而是学生对异性那种懵懵懂懂的好感。为师者,要科学看待,不乱给孩子贴“早恋”标签。
1.科学分析,客观对待学生“早恋”
没有人天生懂得爱,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让孩子跟爱一起成长。
(1)心理发展规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男生女生对各自所属的性别意识在强化,在这一时期的交往就发生了变化,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但是又不清晰。所以很多同学就出现了对异性的好奇,有时出现相互攻击、打斗等现象。虽然他们渴望真诚交往,可是害怕其他同学的误解。
(2)对异性朦胧好感的误解。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孩子性意识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师长不必以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但同时,学生本身也应该明确,朦胧的好感并不等同于爱情。面对这份青涩的情感,将其放在心里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3)外界阻力引发的逆反。现在媒体非常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外界诱惑也多。电视、电影、手机、报纸、杂志、网络等充斥着爱情故事,而学生对此又非常感兴趣。这些故事有的非常感人,有的则低俗不堪,而我们又不可能给学生一个真空环境。
2.平等沟通,走近孩子了解情况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爱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圣洁情感,他认为爱情的教育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幸福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青春期问题,孩子们是懵懂的,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往往会激起学生形成孤僻的性格,与人疏远,甚至不信任人。
于是,我改变自己严格、强势的作风,利用擅长的各种运动与活动,融入孩子当中,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朋友,逐渐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真实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3.个别辅导,有的放矢科学疏导
针对班里个别学生出现的情况,我通过深入了解,有意识地让这些好奇心理突出的学生参加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再由他们去影响教育周围的同学。
另外,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搞好配合,摸透情况和学生的心理脉搏,对症下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总之,只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启发诱导并及时地给他们以科学的知识和行为上的正确引导,用以克服学生的心理弱点,防止个别学生做出令人痛心的、极端的事情来。
4.群体辅导,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班风
适当地自我表露,既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又增加了学生对你的信任。在交谈中,可适当地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告诉他这种现象很正常,每一个人都会有,我也曾有过,并不可怕,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1)同理心拉近心理距离。利用班会课,我组织孩子开展了一节《微笑走过花季——把握异性交往的度》的主题班会,我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老师读书那会,班上有一位异性,我对她可算是一见钟情,不知怎么搞的,我老是会想到她,在上课时也会禁不住看她一眼,甚至当看见她和其他男生说话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孩子们都笑开了,同理心的应用,瞬间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
(2)引导孩子们理性看待。接着,我让学生了解到:对异性的倾慕、关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是青春期萌动的正常反应,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必深深自责,也不用过度好奇与夸大,更不要因为这些懵懂的情愫破坏了同学间纯洁的友谊,甚至荒废了学习。
(3)引导孩子们把握交往的度。最后,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如何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度,了解如何保持男女生之间的距离。
四、反思感悟
在对待這个敏感的话题上,我并没有一味地压制,而是先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承认他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坦然地说出了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想法,使学生感到老师与自己有一致的地方,认为老师是 “自己人”,从而认同老师,自然对老师的建议也能欣然接受。
有句话说得好:“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处于青春敏感期的学生,更需要家长与班主任、老师们的真诚对待。学生一旦将你视为自己人,他们就会亲近你,相信你的观点和建议。
老师们,当孩子们经历雨季时,你能否为其撑起一把伞;当孩子们经历花季时,你能否耐心陪伴、科学疏导、静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林健彬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东三小学,小学语文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