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研究有一个形成,发展,成熟的发展轨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理论,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则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则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通过对这些著作的分析解读,让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理论。
关键词: 劳动;社会关系;需要;人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在下面三篇文本中有了三个界定。这三个界定是随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研究认识发现的,自有其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三个界定和其内在联系上了解认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
一、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在手稿中写到“首先,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1]在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人会进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以此来证明人的的特性。人和动物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人类有自我意识而动物没有;人类有宗教信仰而动物没有,等等。但人类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类可以生产工具,使用工具去进行生产劳动,以获取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动物只能在自然界通过本能和遗传来索取现成的食物以满足自身生存,人类则可以通过制造各种生产工具,有目的有意识的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动物群体之间虽然也有简单的分工和秩序,但是只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群体,不会与另外的群体发生关系。而且动物群体之间发生联系也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类群体则不同,人类群体之间会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交流,通過彼此交换产生社会关系并且与不同群体也发生社会关系。因此,通过对手稿的解读让我们了解了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对人的本质的这样一种认识,即劳动是人的本质。
二、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人的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在提纲中写到“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通过对手稿的阅读,我们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会劳动。但在提纲中讲到了现实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看到人和动物的区别,还要看到人和人的区别。马克思把人放在了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考察,看到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区别,明白了人的本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人要生存生活,就必然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以,人们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并且这种因为生产而形成的关系在人们各种丰富的社会关系中是处于基础地位的,因此,可以说生产关系就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另外,我们还要看到人类群体不仅仅和当前的人类群体发生社会关系,还要看到前人对现在群体的影响。所以在提纲中我们可以得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本质认识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3]人类要生存就必然需要从大自然当中获取食物等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的生存需要。任何生物都无法避免这个问题,离开对外界的摄取,人类的生命活动就无法存在,因此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人类在社会中通过生产工具进行劳动,产生各种产品进行相互交换与交流,促进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并随着需要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从而人们更加注重劳动创造。因此马克思把需要称之为将个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纽带,认为需要是人的一种“天然必然性”;[4]由此可见,人类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就必然要对社会有一定的需求,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生活进行一定实践活动,从而达到自己生存和生活的要求。所以说,在形态中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则是人的需求。
通过对上述文章的分析解读,可以看出,首先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会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动,并通过生产工具来进行劳动从而获取生活资料,这也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然后是人类在实际的社会当中,要生存生活,就必然会在生产和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也就是得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因。最后,人的需要的存在和得以满足才能证明了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所以说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三个对人的本质的不同界定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只有认识到这种联系,才能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永昌(1993)男;民族:汉族;籍贯:甘肃武威;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