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学术期刊的应对与发展

2020-07-30 07:24张天舒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宣传融媒体共青团

摘要:科技进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媒介和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也对从事信息传播的公共媒体产生了剧烈影响。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基于学术期刊自身的特征,分析了5G技术对学术期刊在选题、组稿、审稿、稿件、编辑、校对等编辑业务流程,印制、发行、评价等经营管理活动各阶段、环节所产生的影响,就学术期刊如何应对新业态、新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向前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 共青团 融媒体 宣传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084-02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1]每一次具有革命性的科技进步,尤其以当今5G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将对以传播信息和知识、传承文化、创造文明的出版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学术期刊,作为传统出版业的一个分支,与图书、报纸、音像电子等传统出版类别、与新兴的数字出版物在社会功能和属性上也存在本质的区别。那么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对学术期刊行业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基于学术期刊自身的特征,分别从学术期刊编辑业务层面及经营管理层面分析5G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给学术期刊出版行业带来的影响。

一、突出学术期刊自身特色,客观评估技术发展影响

学术期刊按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自然科学期刊、社会科学期刊。与大众传播注重宣传、教育、文误、广告不同,学术期刊肩负总结、记录、传承人类知识智慧,服务科学发展的重大使命和职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由此可见,学术期刊是开展科学研讨、发表科研成果的平台,是沟通学者、组织学术交流的桥梁,是学术活动的组织参与者,是学术氛围的营造者。由于学术期刊的学科专业性、知识权威性、科学严肃性的特征,在业务流程、经营管理、评估监督方面不仅有别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而且也不同于文学性、教辅性、科普性、时政性、综合性的期刊。因此,在思考出版业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机遇和挑战时,应将具体出版物加以区分,应分析将新技术的优势结合不同出版物各自的特点,以评判新技术在具体的应用领域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报纸、期刊、图书作为纸质载体传统的出版物,曾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担当着记录、沟通、传递信息(知识)的职能,并作出过重大贡献。记录传递信息是报纸、期刊、图书共有的、最基本的功能。5G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以记录和传递信息为首要功能和主要活动的出版业产生重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信息生产、传播速度、受众、出版业编辑角色定位和技能要求上。各出版物功能属性的定位、价值评估的标准,不会随技术的变革而变化,始终是由国家对出版物和出版业监督和管理思路和要求确定的。回顾互联网时代,随着传播载体由纸质向电子化转化,总结以往新技术(4G时代)对出版业产生的影响发现,新技术对出版物特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受影响最大的是报纸。以速度快、成本低见长的报纸在互联网冲击下优势全无。其次是图书和非学术期刊;二者曾经以内容深度见长,但在互联网时代因为有了各种电子媒介和移动设备的支持,传统纸质期刊、图书不仅受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冲击,而且也受到媒体影响。微信公注号、大V博主、网络社区论坛、专题网站等新媒体因为可以兼容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多种信息,同时内容又能达到一定深度,其信息内容更丰富,趣味性、易读性、受众的参与性更强,传播的速度较传统的纸质杂志和图书更快捷,电子信息更易于获取、复制保存和传递。有学者表示:“传统话语中,内容为王、渠道为王、关系为王,5G技术将重新深刻整合内容、渠道、关系三种资源,在更大意义上促使平台为王。”[2] 笔者认为这一论断适用于传统的报纸、非学术期刊、图书的出版,但对具有学术性、科学性、权威性的学术期刊而言,新技术的影响力必定是有的,且机遇大于挑战;但其影响具体作用在学术期刊出版业的哪个方面,需要更加细制地分析考察。

二、5G技术对学术期刊的影响

5G全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相对于目前普及应用的4G系统,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大大提高,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和海量机器连接的特性。[3]通俗地说,5G是移动通信技术在数据传输数量、质量和速度方面又一次革命性飞跃。5G解决了数据的高效传输,让数据自由分享和流动变得廉价。[3]那么5G技术的应用会对学术期刊出版产生哪些影响?学术期刊从业者又该如何应对新技术时代的到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这些问题将在后文中逐一探讨。

分析5G技术在学术期刊编辑、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具体适用情况,要与学术期刊选题、组稿、审稿、稿件、编辑、排版、校对等编辑业务流程,以及印制、发行、评价等经营管理活动特点相结合。5G技术特点和功能,将在学术期刊工作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发挥作用。

未来5G技术相对当前4G技术而言:第一,在大数据挖掘方面承载的数据量、运算速度、数据刻画信息的能力都将更加强大。对学术期刊来说,获取更加详细的读者作者信息、综合全面的学术信息将变得简易便捷,而这些信息在选题、约稿、组织外审专家审稿、发行推送和评价方面加以利用。第二,由于5G技术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可连接利用的传播媒介更多,学术期刊可以考虑减少纸质印量,降低印制成本,实施电子化出版。第三,5G技术高速率传输、超低的传输时延,将使未来人工智能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术期刊来说,以往期刊编辑审稿大体分为责任编辑初审、外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三个环节,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稿源按事先设定好的筛选条件(关键词)初步筛选,过滤掉选题、学术规范、文章体量等不符合期刊要求的来稿,减轻编辑初审的工作压力,以便责任编辑将精力投入到选题策划、稿件优化加工这类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工作中。

三、学术期刊应对5G时代的建议

1.数字化出版转型和出版流程再造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是由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变,是实现期刊内容生产过程数字化、期刊管理和营运过程数字化、期刊产品出版形态和期刊发行传播渠道网络化、电子化、多媒体化的重要环节。[5]“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将传统期刊在内容编辑上的优势,以及数字传播平台在技术市场方面的優势充分结合起来,是规模化推进学术内容的数字出版、建立良性市场运作机制的重要途径。[6]”新技术条件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在传播速度、广度和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学术期刊加快推进数字化出版转型和出版流程再造,以适用新技术条件下受众需求和传播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学术期刊与知网等学术平台签定线上出版合作,开辟了数字化出版转型之路。然而,数字化转型中,学术期刊的主体地位普遍较弱,主导性、能动性不强,数字化出版只是传播载体、渠道和方式的变化,不能改变传统“内容为王”学术期刊价值判断,新载体和渠道传播,也不具备传统学术期刊行业多年积累起来的系统全面的业务规范和标准、专业人才队伍、品牌文化积淀。在未来推进数字化出版转型和流程再造过程中,应突出强调学术期刊的主导地位,将传统学术期刊的优势借助新技术、新载体所搭建的渠道,二者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2.积极推进学术期刊联盟建设

期刊聚合能力和集成化出版是主体化的基础条件,集中优势资源,众多期刊形成合力,才能使学术期刊在与平台及渠道方的较力中,取得主导权和话语权。充分借助5G数据承载量大、运算速度快,解决诸如识别学术不端的行业痛点,完善当前学术评价机制,提升评价系统的透明度、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使学术评价更公开、公正,更具公信力。

3.积极推进学术期刊体制改革

近年来,学术期刊也在探索和实践数字化出版、多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传统出版业遇到原有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机制、媒体管理机制、现有人才的能力意识与新媒体时代不适配,新媒体评估与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4],这些问题有待业界关注和解决。学术期刊体制改革,要以期刊电子化转型、融合出版、期刊联合发展为方向,统筹规划,综合设计,借助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为学术期刊蓬勃发展扫清体制障碍。

4.注重新技术时代编辑人员能力培养

新技术条时代,对学术期刊编辑在编辑理念、编辑业务能力、编辑技术与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术期刊编辑部应注意编辑队伍建设,编辑人才培养,为迎接新技术、新业态提前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新浪网.工信部向四家公司发放5G商用牌照[EB/OL].(2019-06-06). https://news.sina.com.cn/c/2019-06-06/doc-ihvhiqay3857651.shtml.

[2]曹小杰.走向智能定制:5G技术重构内容出版流程.[J]编辑之友,2019(7):23-27.

12.汪新红,王国红,彭绍明.论科技学术期刊出版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J].编辑学报,2012(5):481-483.

[3]杨芫,徐明伟,陈浩.5G/后 5G 部署对互联网主干影响的分析与建模研究.[J]通信学报,2019(8):1-9.

[4]王珍珍,陈婷.区块链真的可以颠覆世界吗?内涵、应用场景、改革与挑战[J].中国科技论坛,2018(2):112-119.

[5]余树华.学术期刊转型导论[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3.

[6]汪新红,王国红,彭绍明.论科技学术期刊出版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J].编辑学报,2012(5):481-483.

责任编辑:杨国栋

[作者简介]张天舒,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现代日本经济》编辑部编辑,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宣传融媒体共青团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