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疗效评估中3D-PCASL技术的应用

2020-07-30 11:12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4期
关键词:伪影溶栓脑梗死

惠 辉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延安 71600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中老年为该病主要发病群体,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是一种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降低了生活质量,且预后欠佳[1]。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是保证治疗有效的关键,准确诊断可对患者早期缺血半暗带(IP)和脑梗死面积进行评价,是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水平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诊断方法越来越多,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够用于早期诊断,但效果欠佳[2]。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技术能有助于对脑梗死周围脑组织侧支及梗死灶中心区血流动力学信息的了解从而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3]。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疗效评估中3D-PCASL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男32例、女26例,年龄32~70岁、平均(51.6±1.4)岁、病程1~6 h,平均病程(2.3±0.2)h。纳入标准[4]:(1)有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符合溶栓治疗的条件;(2)发病距检查时间在6 h内;(3)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4)可接受3个月以上随访。排除标准[5]:(1)有检查禁忌证的患者;(2)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3)合并肿瘤、脑出血、血管畸形、脑外伤及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4)依从性低,无法配合本研究的患者;(5)图像存在头动伪影的患者。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检查方法:应用3D-动脉自旋标记(ASL)序列、西门子公司MAGNETON Veiro 3.0T超导磁共振及常规MRI进行扫描(矢状位TlWI、横断位FLAIR、T2WI、DWI),扫描范围由颅顶向枕骨大孔下缘扫描。对3D-ASL序列扫描参数设定:扫描时间4 min 35 s,FOV240 mm×240 mm,矩阵512×8,TR 4 580 ms,层厚4.0 mm,标记延迟时间1.5 s,rIE 9.7 ms,层数33[6]。图像处理:在工作站中将原始数据导入,计算理论IP,IP为最大梗死层面脑血流量(CBF)异常灌注面积与DWI梗死面积(SDWI)的差值。异常灌注面积大于梗死面积10%则认为异常灌注大于梗死,说明该类患者可纳入统计学分析,且存在理论IP;异常灌注面积小于梗死面积10%则认为异常灌注与梗死相等;将理论IP、梗死区、IP对侧正常脑组织作为感兴趣区(ROI),大小为80~1 158 mm2。对患者ROI CBF值进行分析,并对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进行计算。对ROI选取时,应对均质性保持,同时将对血管和脑沟裂产生明显影响的组织排除[7]。

1.3观察指标 分析理论IP区及其对侧的CBF值、理论IP区rCBF值;分别对溶栓前后理论IP区及其对侧CBF值进行记录,分析3D-PCASL技术在溶栓治疗中的评估价值。

2 结 果

2.1溶栓前后不同区域CBF值比较 溶栓前后与对侧比较,患者理论IP区、梗死区CBF值均降低(P<0.05),溶栓后理论IP区、梗死区CBF值高于溶栓前(P<0.05),见表1。

表1 溶栓前后不同区域CBF值比较

2.2溶栓前后梗死区和IP区rCBF值比较 溶栓后理论IP区rCBF值高于溶栓前(P<0.05);溶栓前后梗死区rCB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溶栓前后梗死区和IP区rCBF值比较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可挽救IP。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价值也有了极大地提高[8]。二维ASL和动态磁敏感增强对比成像技术为过往的MRI脑灌注检查的主要方法,存在不能消除磁敏感伪影、需要外源性对比剂、信噪比较低等缺陷,这些都会对临床检查结果产生影响[9]。本研究对患者进行3D-PCASL检查,3D-PCASL可有效反映缺血脑组织细胞毒性水肿导致的水分子水平降低,该诊断方法被用于脑损伤体积评估、早期脑缺血改变的临床检查中,对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D-PCASL检查可直接、较早地提供血流降低的信号,灵敏度高,可有效显示早期缺血变化[10]。

3D-PCASL技术使用的内源性示踪剂为动脉血中的水氢质子,通过读取伪连续式标记信号和自旋回波序列三维螺旋K空间快速采集,可消除平面回波成像引起的磁敏感及运动伪影的影响,在缩短成像时间、信噪比的提高、磁敏感伪影及运动伪影的减少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时,可获取全脑容积灌注的信息,该检查方法与2D-ASL检查比较可获取更均匀的图像,并且可获取范围更广的病变信息,降低了检查的漏诊率,尤其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更好的效果[11]。

本研究对接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3D-PCASL技术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病灶区域血流量降低,呈现低灌注,仅有部分出血患者出现高灌注。患者溶栓治疗前ASL病灶图像显示范围较大,说明IP可进行溶栓治疗。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呈现条状高灌注、匍匐走行信号CBF伪彩图,说明侧支循环再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半暗带CBF图平均值上升明显,进一步表明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高灌注现象是梗死区组织对血管损伤情况的反应,会增加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进行临床相关检查,关注患者血管再通后存在的高灌注,能够有效降低脑梗死向出血转化的发生率,降低颅内血肿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安全性。

时间窗是判断是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溶栓治疗的关键,患者临床症状是对溶栓治疗效果判断主要依据,具有很强的主观性。3D-PCASL为无创、安全的脑血流检查方法,能够对IP范围和异常脑血流灌注进行显示,可对脑梗死血流恢复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同时会对梗死处血流灌注状态进行反映,可对脑梗死可存活区进行初步判断,对指导溶栓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同时可以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客观影像信息[12]。除把握时间窗,IP存在也会对溶栓治疗产生影响,研究证实有效检测理论IP,与对比剂注入灌注成像比较,3D-PCASL成像安全性更高且具有经济无创的特点,患者接受度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该研究应用3D-PCASL检查,具有非常高的信噪比,且成像质量高,具有更少射频能量沉积。ASL技术将参数转化为CBF,是临床治疗、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主要参考指标,可标记动脉血中水质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目的是对梗死周围IP组织进行及时治疗,对于异常灌注与梗死相等的患者,治疗的机会不在于IP,所以对患者治疗最好选择无创药物治疗。本研究显示,与对侧比较,患者理论IP区、梗死区CBF值明显降低,溶栓后理论IP区、梗死区CBF值高于溶栓前;溶栓后理论IP区高于溶栓前,溶栓前后梗死区CBF值没有明显区别。理论IP区可有效区分患者预后好坏,可用于患者预后判断,但是梗死区rCBF值无法用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本研究纳入样本较少,可能会对研究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对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3D-PCASL技术检查,在理论IP计算方面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能为患者临床溶栓治疗提供有效理论依据,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患者临床检查中,3D-PCASL技术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伪影溶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