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泽曦
摘 要: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互联网+”时代的兴趣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在消费领域中的应用向生产领域扩展,希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同时还希望通过“互联网+”来推动行业创新,让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作为我国国民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配电网络能够为我国发展提供基本源动力。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和配电网革新的背景下,推动“互联网+”和配电网的融合不仅成为了我国发展的新需求,而且也成为了我国国家战略之一,智能电网的“互联网+”发展趋于常态化。我国国家能源局开始在国家层面进行配电网建设改造,并指出配电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加强配电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成为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分析
0引言
“互联网+”是促进互联网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行动规划,不仅能加快产业发展水平,更能增强各个行业的创新能力,是构筑社会经济发展全新优势及功能的有利手段。配电网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进步的主要公共基础设施,向国民经济各个建设部门提供不竭源动力。由此可见,“互联网+”与传统电力行业间有效融合所产生的行业变革已成为国家性战略目标,意味着传统电力行业形态革新及其他衍生发展趋向常态化。
1我国智能电网运维困境
作为我国基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品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稳定水平。但就我国目前配电网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的配电网发展水平比较落后,配电网网络设施不健全,加强配电网改革势在必行,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网建设成本较高,运维复杂,在运行以及发展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虽然不断推动“互联网+”智能配网建设,但仍然还有很多地区没有引入革新,导致“互联网+”智能配网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限制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想促进“互联网+”智能配网的建设水平和运维水平,需要不断引入专业人才,同时以高素质和高专业水平加强硬件设备的维护。但目前“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因此必须结合我国现状进行“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水平。
2基于“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要点分析
2.1信息采集
目前我国电力输配线路普遍存在网络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大多数配电线路分布于自然环境及自然气候相对恶劣的山区,存在形成信息孤岛及业务孤岛的可能性。一旦线路发生故障时往往依赖人工巡逻排查线路故障的发生区域,直接影响故障排查效率,甚至可能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及财力,延长停电恢复时间,而以“互联网+”为基础使用终端能及时发现故障发生位置,对于全面采集电网运维相关数据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同时,业务互联网化无法脱离设备互联网化的支持,换而言之配电网及终端设备接入网是智能配电网及互联网间相融合的前提条件。同时,合理部署发电设备、储能设备及用电设备,充分发挥各种监测终端的作用,例如:视频监控、环境传感器及控制器等,满足实时采集控制单元的要求,全面采集安全、环境、用电及发电等方面的安全数据,促使其成为基于“互联网+”的区域能源管理末端神经元,最终利用扁平化汇聚、纵向贯通及树状汇聚等流量形态,形成以终端用户为末梢以调度平台为中心的智能配電网运维模式,大大提高人力、物力及财力的管理效率。此外,信息采集内容可分为配电网设备出厂数据及配电网具体运行数据,而利用终端滤波放大电路处理后,能充分发挥AD转换芯片的作用,促使模拟信号成为数字信号。
2.2电力故障判定
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输配电网络的工作频率为50Hz,即20ms一个正弦波,结合傅里叶算法精确度要求,一个正弦波形可划分为80个点进行采集,往往250μs为一个离散点。启动定时器后设置250μs定时中断,定时时间过后则启动相应的采集程序,利用并口与AD转换芯片进行通讯全面采集离散数据,再利用傅里叶算法算出离散数据相关参数的最大值及有效值,所得出的计算数据值结果与定值对比判断其逻辑性。一旦所有数据值处于正常范围内则调用发送程序,将当前参数直接发送至无线发送模块,以达到完成数据传输的目标,而对于数据值不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情况则有效判定其故障类型,及时发送故障类型信息。针对所发生的故障或问题,运维人员结合配电网具体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明确设备是否需要报修,综合分析设备的经济需求,以最大限度控制经济成本投入为前提条件,全面分析维修方案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其维修效果。同时,将故障设备中所得数据与原有数据相对比,仔细分析其参数大小得出相应的判定诊断,以此诊断结果为基础分析设备现有的运行状态及使用寿命,帮助运维人员深入了解设备的使用状态,便于对于可能出现运行维护工作问题进行预估,大大提高运维工作效率,消除影响配电网运行的风险因素。
2.3加强新线路建设
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建设配电线路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单辐射线路,这种线路在建设过程中受配电网布局和规划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为了有效地克服配电网规划带来的局限性问题,应该对整体的线路重新进行优化设计,构建全新的线路。此外,在新线路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地采用多回路的线路辐射方式。在对线路进行建设过程中要对线路的走廊进行科学地选择和规划进而提升线路整体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在线路建设过程中对线路的接头方式要进行充分考虑,保证线路的接头位置不会成为整个线路的薄弱环节。在线路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在保证单一线路中的电流和半径尽可能的小。
3结语
配电运维系统中的应急抢修管理模块的构建,实现了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维护功能。我国应加大对配电运维系统中应急抢修管理系统的研究力度,整合现有的各种有利资源,对以往的配电运维系统应急抢修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配网故障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促进电力行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仔龙.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2):152-153.
[2]徐明,杨瓅.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