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然而,当前我国产业工人还存在主人翁意识不高、参与管理能力不强、知识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创新能力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只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修正,才能使中国真正由“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智造”。
【关键词】产业工人;知识工人;劳动力;“中国制造”;“中国智造”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6-0167-02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中央随之也制定了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等方针[1]。《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清现状,找出差距,从而解决问题,快速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笔者认为,当前产业工人存在以下问题。
1 当前产业工人存在的问题
(1)产业工人的主人翁意识不高。当代产业工人较之他们的前辈,其政治意识和主体意识有明显提高,并且以渴望参与国家管理、体现个人政治价值的形式迸发出来。但也要看到,政治素质和主体意识不与当前时代对他们的要求相适应,其表现如下:缺乏现代政治所需要的积极的政治态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不能从维护利益出发,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体现自己的力量。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产业工人中大多数是农民,受小生产方式影响较重,本身的文化素质与时代要求尚存很大差距。虽然改进技术、加快信息传递和精简机构远比削减员工的工资能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对于那些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体制和企业来说势必是一种挑战,而当今中国这样的企业还不少。当今世界,“知识”工人已经成为劳动力的重心,原来工种的责任范围扩大,那些费力的、有危险的、重复的劳动正在消失或者被转移给机器人或其他设备,而那些需要扩大知识面、动脑筋分析、承担决策风险和责任的任务,则更多、更迫切地要留给产业工人。
(2)产业工人参与管理能力不强。这主要表现在企业中参与领导、参与管理的水平低。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产业工人既缺乏心理准备又缺少必要的管理知识。不少企业因人祸而垮台,因企业家腐败而破产。面对这种局面,工人只有流泪、控诉和抗议,而没有积极有效的行为。受管理能力、会计能力的制约,很多情况下工人只能等问题彻底暴露之后,才向政府诉苦、请愿。有些人对现代企业制度中具有刚性特征的制度管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3)产业工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待提高。改革开放后,产业工人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的比例不断增加,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代工人退休离岗,新一代工人接班上岗,整个产业工人的知识状况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60%以上达到了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但是,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尤其是与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比,整个产业工人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便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太少。二是知识水平落后。世界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速度在急剧加快。在创新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赶上时代步伐,有所创造,他需要的绝大多数知识来自后天学习。虽然我们国家早已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口号,但是还远远没有落实到位。三是高级人才贫乏。高级人才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四是产业工人中,尽管大都有初中、高中文化知识,搞一般机械操作还可以勉强应付,但需要高新技术创新时,则显得力不从心。
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2]。产业工人向“知识工人”转型势在必行。例如,戴尔公司从早期直到2004年的成功,原因在于它率先采用智能化的管理,降低了各个环节的成本,但是当“联想”等很多企业也采用类似的管理方式时,靠低成本竞争的“戴尔”就不再具有优势了。“特斯拉”则比“戴尔”更进了一步。它从设计、生产、销售直到售后服务,尽可能地采用计算机而不是人来工作,因此“特斯拉”才能够做到所有事情都是自己来做,因为计算机帮了它的忙[3]。
(4)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中国制造”还存在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技能人员短缺等软肋。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2014年1月,党中央就明确指出:“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4]。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市场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单就技术创新来讲,我国产业工人的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急需快速提升。
2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措施
针对我国产业工人的现状和上述不足,筆者认为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
2.1 产业工人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主人翁意识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因此,产业工人在改造宏观世界的同时,还要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提高自身的素质。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既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也是国家的政治、法律赋予的。不仅如此,从现实讲,我国国有企业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企业职工创造的,由国家委托给职工占有、使用。企业全体职工都是主人。国有企业不振兴、成为不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当家做主的产业工人。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技能的大国。我们必须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才可以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有专家提出:“实现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建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培训伙伴关系”[5],在迎接工业4.0时代到来的过程中,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对效力,将会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产业工人要下大力气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
2.2 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一个完善和科学的企业制度,将使管理者与产业工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共同的目标、合理的利益机制、共同的精神观念为内驱力,以不断创新为特色,在充满激烈的竞争中不断使企业发展与壮大。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和企业制度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较高的主体素质有助于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较成熟的企业制度有利于提高产业工人主体素质。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工人这个群体应居于能动的地位。“從事制造业的农民工达到8 600多万人,只有让他们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才能不断提升技能,才能成为中等收入者,为此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6]比如,建立评选行业能手的制度以培养大国工匠,建立层级提拔的制度以保证留住优秀人才,建立确保薪酬住房的制度以解决后顾之忧,用业绩衡量高下,用产品评定优劣,用制度壮大队伍。此外,还可建立或完善培训制度、用人机制等。
2018年10月21日央视《新闻联播》——《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实效》报道:北京城市副中心配套设施的建设现场,北京建工集团的工人们正在进行墙体吊装项目的比拼。从工厂车间到国家重大工程现场,各级工会组织技能竞赛等活动,“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在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全国劳动和技能竞赛上胜出,可以破格晋升;打造创新工作室。5年来,有70.6万件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项目。
2.3 夯实基层党组建设,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领
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党的建设,把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无论是产业工人主体素质的提高,还是现代企业制度各种关系的构建,都离不开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企业党组织在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同时,要着力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产业工人的先进思想觉悟,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能够担当起振兴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的责任。
2.4 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首先,要把产业工人的积极性、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来。劳动就业方面,要着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质量;劳动报酬方面,要着力完善产业工人工资的正常增长和及时支付;劳动保障方面,要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和职业发展,既要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和免受侵犯,又要使他们的合法权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得到发展。其次,要坚持与发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落实产业工人在基层当家做主的权利。最后,在政治上保证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例如在立法和重大政策制定上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到充分尊重产业工人的意愿和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重视知识分子的力度重视产业工人,十分必要。产业工人给予的回报,也将是无法估量的。
3 结语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产业工人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争当新时代改革创新的先行者,不断推动经济向纵深发展,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智造大国。
参 考 文 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5.
[2]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09.
[3]吴军.智能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291.
[4]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6.
[5]夏妍娜,赵胜.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12.
[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47.
【作者简介】何珺,女,河南舞阳人,河南省平顶山市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