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积累了先人们几千年的经验和智慧。随着统编教材的改革与发展,古诗词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培养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古诗词的积累与鉴赏能力,文章通过古诗词教学的“四步解诗法”,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进而彰显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四步解诗法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它的遣词造句深邃、凝练且富有内涵。近些年来,在《经典咏流传》《中华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大力倡导下,古诗词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使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了更好地体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四步解诗法”与大家分享。
一、釋标题
古诗词的标题在诗词鉴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标题可以了解古诗词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使学生快速理解古诗。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确定诗词题裁,揣测诗词内容
例如,在教学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S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石灰吟》《竹石》两首古诗时,学生通过标题可以确定这两首诗为咏物诗。咏物诗通常是在内容上介绍事物的颜色、形态及所处的环境,然后由物及人、由实到虚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由此学生可以确定古诗的情感基调,较快地进入文本。
2.捕捉诗词意象,把握诗词情感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古诗词中不乏选用意象这一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蝉》这首古诗时,“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又如,众多送别诗中的折柳、长亭、古道、江水……更蕴含着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可见,把握意象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古诗词内容。
二、解诗意
理解古诗词大意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明确古诗词标题的基础上,参照教材上的注释,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理解每一句的意思,便于记忆和准确书写。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上的插图理解诗词大意。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乡村四月》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这句诗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部编版教材中展示的插图所描绘的远处高山树木葱郁、近处人们在稻田中插秧忙碌的生动画面,由抽象变具体,让学生深刻理解“白满川”即是稻田里水色映照天光的景象。
三、悟情感
古诗词中的情感是其内涵之美的重要体现。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有爱国之情、思乡之情、深厚友情和生活杂感等,这些伟大而崇高的情感,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是促进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理解古诗词大意,或了解诗人的经历、创作背景及相关诗作等方式感悟古诗词情感,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这个教学环节积累更多的优秀诗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示儿》这首诗时,学生通过搜集、积累陆游的生平简历、写作背景及相关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观大散关图有感》《夜读兵书》等以诗解诗,将“爱国”这一主题贯穿课堂,从而感悟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四、品表达
古诗词情感表达方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可以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例如,在教学S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的《出塞》这首诗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月照边关时戍边士卒思慕良将的强烈情感和报国建功的愿望,从而深深感悟诗人诚挚的爱国热情。
在众多的古诗词中,诗人还常常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描写方法来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山居秋暝》这首山水名篇时,学生通过诗中“雨、秋、月、泉、石、莲、舟、浣女”等意象,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感受大自然纯美的意境和诗人恬淡、宁静的心境。学生运用这些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加深巩固,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还能感受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
五、结束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都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将有效、可行的学习方法教授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更好地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叶玉红.谈古诗词题目及背景信息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J].甘肃教育,2014(2).
[2]周建宁.鉴赏古典诗歌思想感情的六个切入点[J].新课程(中),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