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2020-07-29 12:26叶秋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3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放风筝宝玉

叶秋英

【设计思想】

本文节选自清代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讲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观园放风筝的趣事。学习本文旨在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愿望,让阅读变得顺畅有趣。基于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大致了解故事内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重点语句,运用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情境朗读对话内容等深入人物内心的方法重点体会贾宝玉的人物性格特点;围绕放风筝的“趣”,结合课后阅读链接,了解放风筝这一民俗活动的历史悠久,感受到文化的传承。

【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是一篇略读课文,清代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讲的是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人在春日里放风筝的趣事。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风筝”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清楚。文中人物众多,在热热闹闹的放风筝场面中,理清人物关系,体会不同人物性格,感受春日放风筝的“趣”,体会古代社会少男少女们自由自在生活情境。

【学情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古典名著的内容。五年级学生对《红楼梦》还比较陌生,且本文是节选自《红楼梦》原文,文中有许多语言艰涩难懂,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要对作者、写作背景作简要介绍,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采用学法迁移、利用文中插图、猜测语句意思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恰、屉、嫣”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喇”。

2.综合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默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内容,品味精彩故事,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3. 运用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情境朗读对话内容等方法,体会贾宝玉性格特點,感受人物性格差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迁移学法,自主学习,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巩固古典名著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品读人物细节描写关键语句,体会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指导学生随文自主识记生字词,对于笔画复杂,字形容易与其它字混淆的,如“晦、钗”等字,引导学生组词辨析识记。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围绕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抓住贾宝玉这中心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几课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课学习。先自主学习,理清文章脉络,再围绕“风筝”讲“趣”事;指导学生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小组交流,尽量把自己的看法大胆表达出来。适时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将这种写作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课前准备】

1.学生学习准备:根据预习案,完成预习作业。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播放“潍坊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盛会”视频。同学们来猜一猜这视频里的人们在参加什么活动?(放风筝活动)

这正是潍坊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盛会,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放风筝这民俗活动已有悠久历史,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风筝有关(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题目。

课文选自清代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你们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自己的认知,相机简介《红楼梦》和作者)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观看潍坊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盛会,创设氛围,让学生对放风筝这一活动有进一步的感受,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课前简介作品和作者,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近《红楼梦》,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检查课前预学,扫清障碍

1.检查生字读音:多种方式汇报、正音。

恰似窗屉子嫣红忌讳晦气

高墩宝钗      敞地   籰子袭姑娘豁喇喇

2.指导学习多音字“喇”。

3.多个学生合作通读课文,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学,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扫清障碍,为阅读和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三、初读故事,迁移学法

1.回顾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梳理、总结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指名多个学生总结前三课阅读方法,师相机出示PPT:

2.师小结。

3.默读课文,综合运用阅读古典名著方法理解词语和句段。

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1)用批注阅读法默读课文。

(2)说说你运用了哪些方法去理解词语和句段的。

4.学生阅读分享,师相机点拨:

(1)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

从“屉”我想到像抽屉一样的木框子。(抓关键字,联系生活实际,好办法!)

(2)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我不知道“剪子孤儿”、“籰子”是什么东西,但我猜到可能是放风筝时用到的工具,所以就略过去,继续往下读。(大家看,这就是籰子。你真聪明,懂得结合文段用猜测出大概意思。)

(3)理解词语“高墩”。

我开始不明白“高墩”的意思,往下读看到插图,就知道了“高墩”是一种椅子。(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词语,好方法!)

(4)探春笑道:“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

联系本节课后“阅读链接”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内容,我明白探春说的“忌讳”就是捡来了别人家的风筝不吉利,不能这样做。

(你可真会学习!借助课后“阅读链接”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设计意图:本文选自古典名著,有些字词的意思较难理解,引导学生提炼方法,在阅读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语句大意,为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扫除障碍】

四、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一)根据阅读导语要求,自主学习感悟。

1. 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事情?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捡风筝→取风筝→放风筝→放飞风筝

2.用串连小标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哪一部分让你读出趣味?选择有趣的部分读一读,批注出宝玉给你留下的印象,再小组交流讨论。

(三)全班交流汇报。

1.品读“取风筝”部分。

A生:我觉得“取风筝”部分内容最有趣,特别宝玉说的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句1: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

(体会到宝玉是个贪玩的人。)

句2: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体会到宝玉没有少爷架子,对人宽厚、随和。)

句3:宝玉道:“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

(体会到宝玉性格和善、对下人好。)

句4: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体会到宝玉率真、可爱。)

师:你关注了宝玉的语言描写,读出了趣味!下面让我一起分角色把自己引进情境,试着读出其中的趣味。

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在激发朗读兴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讀正确,分角色体会,读出文句所包含的意思,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2.品读“放风筝”部分。

B生:“放风筝”部分内容也有描写宝玉的语句,我来说说阅读感受。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我觉得这些句子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宝玉那直性子、真性情,待人坦诚,追求美好的形象跃然纸上。)

3.播放影视视频《红楼梦》中“大观园放风筝片段”,感受放风筝的乐趣,感受众人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

4.说话练习:多有趣的场面啊!这是大观园的乐趣,是红楼梦里的乐趣!假若你也在现场,你会对宝玉说什么?(完成以下练习)

我想对宝玉说:“你真是一个

的人!”

5.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品读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你感受到宝玉少爷那种待人坦诚、纯真、追求美好事物的品格了吗?其实《红楼梦》中还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据有关人员统计,虽然数据不尽相同,但大致都在八百多到九百多这个区间范围内。一部小说,刻画了如此多的人物,而且千人千面,出现的人物性格外貌全都各有特色,正期待着我们去慢慢认识呢!

【设计意图:抓住导语“宝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抓住描写宝玉的重点语句互相交流、品读,在读中体会人物性格,领悟句子的表达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五、再识“风筝”,感受民俗文化传承,激发阅读兴趣

1. 关联课后“阅读链接”,了解风筝文化。

2. 质疑“风筝”,激发阅读兴趣。

(师出示课文中的不同人物放的风筝图片连线图)

质疑、激趣: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为何他们放的风筝样式都不一样?是作者随手写上去的?还是此处暗藏着什么玄机?这一切都要到《红 楼梦》里探寻答案。曹雪芹十年磨一剑,呕心沥血著红楼,这可真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巨作!以后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去阅读《红楼梦》,探寻课文中任务和风筝有什么特殊意义?

【设计意图:借助“阅读链接”读文,学会选取相关的内容,有目的地使用资料,是把古典名著读丰厚的一种方法。拓展阅读,提出质疑,有效促使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产生迫不及待地走进红楼梦探寻答案的愿望。】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观园,“目睹”了这群少男少女放风筝的趣事,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待人的率直与纯真,他们对生活是那么的热爱,对美好事物那么的向往(板书: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让我们行动起来,把这些“趣”事、把这部中华文化的巨作烙进我们的记忆深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去阅读《红楼梦》,读出自己对《红楼梦》独特见解,读完后和家人们、同学们分享。

【教学设计反思】

《红楼春趣》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作者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学本篇课文,力求学生能大致读懂课文,体会宝玉的人物性格特点。

本设计把握课堂目标准确,教法灵活,根据课型特点开展教学。教学中,在简要介绍《红楼梦》、作者及写作背景后,围绕课时重难点,引导学生概括学法并迁移运用。通过自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阅读中大致读懂课文内容,重点品读放风筝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整节课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在各个教学环节巧妙渗透文章的表达方法,适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引入课后“阅读链接”进行阅读拓展延伸,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传承,及时补充资料,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回顾整节课,仍然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含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致力‘深度学习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01770243);系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518)】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放风筝宝玉
项目驱动,让古典名著更具生命力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她带着前夫生活二十年再婚后前夫瘫痪
宝钗:生活要靠自己经营
放风筝
寓言故事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