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

2020-07-29 12:26冯文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3期
关键词:应用题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冯文标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关系到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趣味性,成为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为此,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价值,探究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学习兴趣

尽管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但是应用题教学是整体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由于应用题的种类较多,知识点较为分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根据一部分内容开展教学,再组织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练习,如此对其他内容一样重复应用,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还对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提升造成阻碍,导致教学变得枯燥和无聊,学生兴趣逐渐降低。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和情绪上发生的变化,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采用各类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避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比如交头接耳、打闹、发愣等,进而保证学生应用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后,学生的应用题学习兴趣也会明显提升,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在无形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实现人格健全发展,并增强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自信心,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不仅是开展有效性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新课改后对小学数学教学全面实施的具体要求,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明确教学内容主题,寻找学生应用题学习的兴趣点

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主题,通过主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练习,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为了将数学应用题教学学生兴趣激发出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需要明确教学内容主题。例如,在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小学生比较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引入到教学中。设置“《熊出没》地形面积计算”的主题,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观看《熊出没》中狗熊岭和小镇的视频,包括森林、小河、剧院、马戏团等场景,进而为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狗熊岭和小镇的地图,在同比例地图中,狗熊岭的面积相比小镇面积要大得多,进而为学生设计几个相关的应用题。

问题一:狗熊岭的占地面积为680平方千米,换算为公顷是多少?

问题二:《熊出没》中的小镇是一个正方形的小镇,边长为30千米,其面积为多少公顷?

在观看视频和地图后,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升,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计算和思考。这样一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结合起来,能够给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并结合将所学内容应用于问题解答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結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应用题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尽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还不够丰富。一些数学应用题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解答这类题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将应用题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将小学生应用题的解答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统计》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小孩子每年都在长高,上四年级的小明在1岁时74厘米,2岁时85厘米,3岁时94厘米,4岁时102厘米,5岁时108厘米,6岁时114厘米,7岁时121厘米,8岁时131厘米,9岁时135厘米,10岁时142厘米。这一情景每一位小学生都会经历,进而引导学生将小明身高变化制作成折线图进行统计,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一:小明在几岁时长得最快,长高了几厘米?

问题二:小明年龄为六岁半时,身高大概为多少厘米?

在问题引导学生,学生不仅能够将结合数据画出折线图,还能根据折线图回答教师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锻炼其计算能力和统计能力。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应用题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后,逐渐将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在数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需要积极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式和经验,掌握最新技术,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一般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侧重教师的讲解,没有将小学生的课堂主动激发出来,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教学趣味性也大大降低。尽管数学应用题的答案是统一固定的,但是其解题方式却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一)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题思维

人与人的合作能力、沟通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成为一个人发展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发展。在实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和探究,学生之间更进一步的沟通的交流。针对同一个应用题,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还能学习他人的解题思路,完善自身思维。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其在谈论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和错误,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应用题:

问题一:一个图书馆中上午有35个人来阅读图书,到了中午有25个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2个人,那么图书馆中现在有多少人在阅读图书?

问题二:图书馆中三天有246名读者,根据这样计算,六天大概有多少名读者?

这两个问题分别根据加减法和乘除法进行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在小组中将自己的解题方式展示出来。

针对问题一,有的学生采用分步列式,35-25=10人,10+42=52人,有的学生采用综合算式,72-25+42=52人。

针对问题二,有的学生列出246÷3×6,还有的学生列出6÷3×246。

这两个问题,学生有着不同的解题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让学生总结出运算定律,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进而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二)应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知识点的理解

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有效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起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参与度,并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该方式逐渐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和青睐。在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去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对数学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并构造出具有积极性和活跃性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时,可以针对图形的轴对称变化、平移运动、旋转运动相关问题等构建思维导图,在明确这三者的特征之后,比如轴对称变化设计到对称轴和特征,平移运动的图形前后存在平行和相等的关系,旋转图形要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建立思维导图,学生很容易理解该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在实际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保证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途径。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确教学内容主题,结合实际生活,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思维导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应用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富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20(08):129-130.

[2]潘淑玲.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85.

[3]李培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67-168.

[4]師建林.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9(30):68.

[5]祝福洪.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0.

猜你喜欢
应用题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